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2.
社会和文化变革需要引进和借鉴“畀于我”的东西,而译文读者求新求异的审美心理也要求在译文中再现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通过对文学翻译中的异化策略进行考察,揭示采用该策略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运用异化策略进行翻译,不仅包括要保留原文作者运用“陌生化”手法所创造的相对于原语读者的“陌生”的形式和内容,而且还包括要保留那些为原语读者所熟知、而对于译语读者“陌生”的形式和内容。二者都能产生“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3.
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是最早的英语全译本,出版后即在美国获得成功.该译本虽在国内曾一度受到诟病,但是在西方读者中仍享有很高的声誉.本文结合历史语境,从文本特色分析出发,认为译本在文学范式、叙事形式、形象构建和语言特色方面所体现的多维度的陌生化取向,是译本赢得西方读者喜爱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俄国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对翻译研究很有建构意义,尤其对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应用趋势研究很有启示。在语言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传统必将策动陌生。作为跨文化交流的使者,译文要适时体现陌生,翻译策略自然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异化理应得到彰显。  相似文献   

5.
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陌生化理论对文学翻译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翻译的审美客体的异域性及杂合性能给审美接受者以新奇的审美享受,赋予文学翻译的陌生化特征。文学翻译审美的陌生化意味着避免将文本归化成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内容,而是将源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的保留即异域化、将陌生化的手段保留或将源语文本的语言文化差异与平行文本的诗学特征杂合即杂合化,使翻译审美主体和审美接受者不断有新的发现,从而延长其关注的时间和感受的难度,增加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之中化习见为新知和新奇,产生新奇感。它包括翻译选目陌生化和翻译语言文化的陌生化,是翻译审美和翻译伦理的要求,其本质特征是违背特定时期的翻译规范,特别是审美接受者的期待规范,造成陌生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陌生化理论出发,在广阔的社会背景、文化交流、文化传播和哲思层面,深入追问了文本从源语到译语的旅行过程,发现这一过程在"原作-译者-读者"三维一体的运动之链上所表象的是一个从原作到译作陌生化的过程.翻译的过程从译者和原作的对话出发,经过"协商"和"对话"之后,在译语环境里移植原作的思想文化和语言他者,到达读者对译本的接纳,恰好是"正题-反题-合题"的文化陌生化运动图式.  相似文献   

7.
翻译在文化交流中必然存在具有源文和译文双方特点的“杂合”。即使被誉为归化楷模的张谷若《苔丝》译本也存在杂合现象。语言方面,译本中从词到句法都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翻译,并杂合在地道的译语中;文化方面,无论是人名人称及其位置还是度量衡单位、文化典故、谚语成语等的翻译也都存在异化的特点,使译文在文化上呈现杂合性。因此,杂合是语言文化交流中必然而且必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深度翻译是译者再阐释的理论,强调尊重他族文化,在译作中再现文化异质性.陌生化作为一种文学创造手段主张打破读者习惯化、自动化的感受方式,背离日常语言和前在文本经验,使读者获得审美快感.陌生化使翻译过程中的求新求异的异质化倾向上升为一种审美再现.因此本文试图从深度翻译所倡导的彰显文化异质性本质入手,深入阐释翻译过程中所追寻的陌生化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翻译理论下的权力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译论突破了传统的纯语言转换之文本中心主义,更加关注译本生成的外部制约条件.隐匿在译本背后的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间不对称的权力差异成为后殖民译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在数量、写作和文本选择等方面影响着后殖民文本的翻译.基于此,在历史与比较的分析方法上,强势文化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归化为主,弱势文化解殖民化过程中应以异化为主,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对话中应采取杂合策略,汲取其他文化的长处,不断提高本族文化机体的适应性,对本族文本翻译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接受美学认为,读者的解释对文本意义的生成有着重大作用.不同读者对同一个文本会有不同的解释,译者对文本的不同解释在翻译中得以体现.汉语丰富的文化意象使得卷帙浩繁的各式文学作品都有着丰富的互文信息,根据西方文论中陌生化理论,译本读者对外来文化信息是有所期待的,因为这种对他们而言具有陌生化新奇感的知识,是人类普遍的一种渴盼.从译者作为读者的主体性行为分析可以发现,译者在翻译互文性强的文化信息时,采用注释方法将这些对异国读者来说陌生的信息进行解释,是对原文的一种忠实的改写.  相似文献   

11.
审美等效与文学翻译归化异化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翻译审美等效理论为文学翻译实践中的异化归化比度的把持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支撑."翻译腔"和"文化错位"现象均是无视译本读者群而导致的异化或归化过度造成的.为使译文读者获得最接近原文读者的审美感受,应考量读者接受能力和想象力,弱化译者个体翻译动机和定式文化态度,最大限度再现译出语读者所获的审美效果,以期达到保留异域风情和促成文化融合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2.
归化与异化是当前翻译研究的热点话题.异化可分为语言形式的异化和文化因素的异化.通过对某些中译英文本中的典型译句进行分析,从而强调文化因素异化的重要性.在翻译过程中,如果一味地迎合译本读者的习惯而忽略对文化因素的异化翻译,是不可取的.在中译英过程中,为了更好地传扬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因素的异化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英译本以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及霍克思译本影响最大。杨译倾向于采用"异化"手段来处理语言中的文化因素,即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保留源语文化。霍译倾向于"交际翻译",遵循以目的语文化为归宿的原则,即采用了"归化"手段。  相似文献   

14.
《尤利西斯》独特的语言特点是使用了大量的"前景化"语言,这样的语言表现艺术为读者提供了陌生化的审美效果。对"前景化"语言的翻译直接考验着译者语言艺术再现的能力,金隄译本和萧乾、文洁若译本对《尤利西斯》"前景化"语言和前景化句式的不同理解,为我们提供了风格迥异的译本,体现了译者所持的翻译观和翻译原则等译者个体诗学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这对译者主体性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也谈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化”和“陌生化”两个概念有类似之处,但“异化”绝不等同于“陌生化”。“陌生化”作为“文学性”的表征之一,应当成为文学翻译的目标。“异化”翻译可能让译文产生“陌生化”的效果,但是却不能就此认为“异化”翻译就一定能够产生“陌生化”的效果,更不能认为译文产生的“陌生化”效果就是原文的“陌生化”手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中译语文化因素在译文里的介入是不争的事实.以<鲁滨孙飘流记>诸译本为例,运用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思想,仔细分析译语文化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介入的范围和程度.可以看出,文学名著的重译走的是一条从倾向归化到注重异化之路.另一方面,对同一时期的重译作品的比较分析也表明,不同译者在处理译语文化介入上同样存在着侧重归化或侧重异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翻译是源语语言文化在译语语境中的再现。异质文化的桥接是翻译成功的关键。本文以汉学家葛浩文《狼图腾》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形象性及审美性的文学翻译语言要求出发,结合文本分析,探寻汉英文学翻译策略。指出文学翻译应在归化和异化原则指导下,综合直译、意译、套译、省译、转译、注释等方法,使译本更好地融入目的语文化语境,造就功能对等的优秀翻译。  相似文献   

18.
从英译《道德经》看典籍翻译中的文化传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道德经>为中国传统典籍之代表,以威利和许渊冲的<道德经>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文体风格、语义内涵和文化意象三个方面对两个译本进行比较,探讨英译典籍中文化传译的保真问题.由此得出结论:典籍翻译的译者应在充分理解原文本的前提下,本着对源语文化负责的态度,力求在传递原文的书面意义和语言形式的同时,再现原文本的作品风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影响张培基译本的因素,研究张译本所体现的翻译规范;研究表明,张培基对源语文本的选择受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其英译文遵循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忠实、通顺,异化占主导地位以及神似的翻译规范;研究同时发现张译本的成功也是张培基不固守等值论这一翻译规范,避免拘泥于形式,而侧重表达原文内容和意义,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论“陌生化”与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陌生化”理论的渊源及发展,并对其在文学翻译中的可应用性和必要性进行了研究。笔者指出二者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文学作品的“陌生化”特征要求译文也要相应的陌生化;译文中“陌生化”手段的运用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实现了译文的创造性叛逆;“陌生化”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原文文化意象,而且丰富了译入语文化。同时,笔者也指出译者在运用陌生化时,也应注意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