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是十分复杂的,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应基于学说与学科的角度,来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构和分析.从学说的角度看,哲学学说由于受地域和文化的影响,具有独特性和个体性,所以,不同文化,不同地域都有自己的哲学学说.从学科的角度看,哲学学科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只有挖掘中国哲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的独特性,并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建构,中国哲学学科的独立性才能建立.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质疑,实质上针对两大问题:中国古代既无"哲学"一词,更无"哲学"这门学科;近百年来自"中国哲学"学科实践,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独有范式,而是一直随着西方哲学研究范式变化.近百年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的实践表明,文本和范式之间存在着深层的互动关系.从中西哲学发展的历史来看,范式从来就是从文本当中来的.强调范式从文本当中来,并不是说范式没有相对的独立性,也并非否定范式的重要性,而是更着眼于范式与文本的融合性和切合性.正如经典文本具有永恒的价值,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范式同样具有永恒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创新问题的提出,始终与什么是哲学、中国有没有哲学之类的问题紧紧纠缠在一起.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还有自己的哲学方式.在创写中国哲学史及其哲学学科范式创新要求的背后,潜伏着民族主义、后殖民主义的自卑心态.中国哲学的创新及其学科范式的确立是一个自然发生与客观选择的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历史性,不能被人为设定.人为确立哲学学科范式,实际上是把哲学等同于科学,是一种形而上学.过早确立哲学学科范式反倒不利于哲学创新.应该在哲学发展中解决哲学学科范式创新的问题.中国哲学及其学科范式的创新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论、存在论问题,它必然受制于现实的社会存在之体,其成熟与完备必须依赖于现代化在中国的成功和中国国家力量的真正崛起.  相似文献   

4.
一、学科点简史同济大学哲学学科创建于1946年,为上海最早的哲学系和哲学专业,但三年后被终止,至21世纪初才得以重建。2003年设外国哲学和美学两个硕士点,2004年设哲学本科专业,2005年获批外国哲学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2007年外国哲学学科入选上海市重点学科。2011年获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本学科点完成了学科布局,形成了从  相似文献   

5.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拥有哲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007),覆盖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美学等8个二级学科;设有哲学、宗教学2个本科专业,哲学专业(国学方向)1个特色专业和逻辑与科学哲学1个第二本科专业;设有10个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逻辑学、西方马克思主义、比较哲学、经济哲学;设有9个博士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科学技术哲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经济哲学、比较哲学。  相似文献   

6.
政治哲学研究学科问题的研究已经受到我国学术界的关注,不过目前在许多主面仍然存在不少争议,在学科定位,与政治学所属学科和交叉学科的理解相比,政治哲学作为哲学所属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则更为适当。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确定为与社会基本结构等政治问题相关的根本价值或者共同善。政治哲学的学科资源应当广泛地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西方政治哲学思想以及政治哲学与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设计等内容,政治哲学的发展需要学术制度层面上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现行的哲学学科设置引起哲学界不少学者的关注和质疑.这是一件好事.哲学本来就是反思性的学问,哲学学者讨论哲学的学科问题,正是哲学反思功能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技术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不仅构建了马克思主义技术哲学体系、挖掘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技术哲学思想、与国外技术哲学研究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互鉴,而且推进了中国技术哲学的学科建制化发展,总体上展现出工程—分析研究进路、社会—伦理批判进路、人类学—文化研究进路以及综合性研究进路等。但是,中国的技术哲学研究中也存在诸如学科定位不够明确、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问题意识亟待加强以及国际影响力有待提升等局限性。为了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技术哲学发展,应加强马克思主义指导、进一步完善学科范式,夯实哲学理论根基、推进跨学科合作,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技术哲学资源,强化面向新兴技术实践的问题意识,走中国技术哲学的特色之路,积极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9.
哲学教育重在培养哲学思维能力,这个观点是基于哲学学科的特征和哲学本科教育的目标,以及目前哲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哲学是一门理性之学,是一种思维方式.哲学本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质疑、反思、批判的态度和精神的主体;培养具有哲学思维能力特别是哲学创新能力的主体.然而,哲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讲授,却存在着偏离其特征和目标的问题.因此,应改革哲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并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哲学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从哲学的学科定位、学派定位和功能定位三个角度发表过对“哲学是什么?”的看法,这些看法构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观的基本内容。从哲学的学科定位看,马克思、恩格斯把哲学和实证科学区分开来,强调哲学学科的非实证性;从哲学的学派定位看,马克思、恩格斯突出了自身哲学的实践特征与辩证特征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从哲学的功能定位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哲学能够开发人的理论思维能力,能够影响其他学科的思维范式,同时哲学具有批判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哲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演进,其主要特征之一,就是走向学术型哲学,其主要标志是哲学一级学科的建立,包含八个二级学科,在整个哲学学科的演进中.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显出两种既不同又有共同的学术走向.本文对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研究总貌和具体特征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2.
德里达、郑家栋对中国哲学之"法"("学理")的颠覆性挑战,为彻底反思中国哲学学科本质、创新中国哲学研究方法,提供了重大历史契机.挑战使我们认识到:中国哲学通史非"信史",而是基于后设"哲学"观念之"追述";作为现代学科,中国哲学及其历史仅仅是中国思想史的一个阶段;中国哲学学科宗旨是致力于中国传统思想现代化;"创造性诠释"是中国哲学学理基础及方法论本质.中国哲学之所以有"合法性"危机,主要是由于"选出而叙述之"范式,致使中国哲学研究同时缺失了"中国效度"与"哲学效度",实质不过是"西方哲学在中国",已不能适应当下时代要求.中国哲学创新之道,在于以回应时代问题为动机,一方面,以"还原性诠释法""经学路径"归根复命,确立中国哲学"中国效度";另一方面,立足于经学文献主体,借鉴西方哲学方法,以比较、对话视域"以中化西","修复"经典历久弥新之价值,保证中国哲学之"哲学效度".  相似文献   

13.
百年来“中国哲学”学科的建设,至今仍存在着文化传统与哲学学科的双重合法性问题。如何才能使“中国哲学”既根源于“中国”的本土文化,又表达出人类普世性的“哲学”精神?文章强调应该通过民族性的文化寻根与普遍性的哲学寻根两条途径来寻求重建“中国哲学”的两个学理依据,真正实现中国哲学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意识和哲学学科意识的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向何处去”的追问中包含着先进中国人对于现代意识的自觉。呼唤科学、民主,要求改变中国社会经济结构,批评西方的现代性,都是这种自觉的表现。中国现代哲学家在现代意识的基础上,达到了对于哲学学科的自觉。尽管他们对哲学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各自的侧重点也不一样,但他们都明确地意识到:各门科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之后,哲学不再是古代那种包罗万象的学科,已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哲学有别于宗教,必须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哲学也有别于科学,研究范围呈现出总体性的特点,是关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学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的讨论方兴未艾。近年来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主要探讨了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合法性问题的内涵;2.关于中国古代是否有哲学(或能否以哲学来命名);3.关于中国哲学是什么的问题;4.关于中国哲学的发展现状;5.关于中西哲学的差异;6.关于如何化解中国哲学的危机问题。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对于探寻中国哲学的价值、特色以及中国哲学的学科范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金林南教授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一书,聚焦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依托“范式”理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立场;达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哲学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象、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历史演变与现实存在、学科范式与实践范式等进行深层剖析,并阐明公共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空间.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哲学史学科是哲学与历史学的交叉学科,有着还原历史与当代哲学建构两个向度。讨论“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问题,并不是绝对反对引用西方哲学来解释中国思想,而是指其对本属于以西方哲学为参照的和在西方哲学话语系统中言说的一种比较哲学研究范式缺乏自觉,并且质疑它把自身当作惟一具有正当性的范式的合法性。以哲学的方式叙述和整理中国传统思想,并不是理解和表述中国传统思想的恰当方式。而建立中国哲学史学科自身的话语系统,就是寻求恰当方式的重要步骤。在方法上,以“涤除玄览”暂时搁置种种西方哲学话语,以“虚壹而静”主观搁置种种解释学前见而深入和贴近传统文本,以字义一范畴研究审查和选择概念,是建立中国哲学自身话语系统的一种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西比较哲学"和"中西哲学比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关涉到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研究中从比较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历史实存问题,二是比较哲学的学科建制问题。通过对这两个问题进行梳理论述后认为,无论是"中西比较哲学"这一学科建制问题,还是"中西哲学比较"这一研究活动都应该将注意力放在解决中国现今的实际问题上来,即比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比较异同抑或是规范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9.
德育哲学是关于德育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对德育问题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德育哲学思想是和德育的发展史一样久远,但是,如果把德育哲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还需要努力研究和探索。本文就德育哲学能否成为一门学科问题提出一些观点或建议,包括“是什么、能不能、怎样能”等方面提出初步的认识,目的在于引起学术界关注,共同来建立这门新的学科。  相似文献   

20.
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元理论问题.早在第二国际时期,梅林和普列汉诺夫等人就制订了有关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证科学阐释方向.20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这种"正统"阐释提出了质疑,认为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头彻尾的哲学".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确立之后,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问题获得了一个"权威性"定论.这一时期,一些苏联哲学家针对"教科书"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反思.在中国,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特征问题的讨论肇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哲学改革的呼声不断高涨,关于这一问题的讨论再度兴起.无论以何种方式探讨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特征,都要以经典文本为依据.这涉及到如何正确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在不同时期文本中所呈现出的思想的阶段性、异质性和批判继承性,以及如何在整体意义上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科学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