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并积极实践因材施教思想。孔子的因材施教是在培养德才兼备的从政君子这一宗旨之下展开的,因此,他无论对学生的考察还是对学生的培养都是从这两个大的方面着手的。尽管当今我们实行因材施教的环境与孔子所处时代有着天壤之别,教育目的和教育目标也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及其实践仍能给予我们独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李艳萍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55-161
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不能停留在注重简单的个体差异基础上,它也超越了学校教育的范畴。这个思想的现代性建构,应该立足于“材”和“教”两个方面。因人而异、随时立中、随处适宜必然成为现代场域中建构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三个基本维度。因人而异体现为针对教育对象的资质、出身展开,随时立中突出依据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等要素变化灵活实施,随处适宜则强调适应场境、需求的不同做出恰当的应对。 相似文献
3.
关于对“因材施教”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提供适合自己特点的全面发展机会,培养复合型人才,拓宽学生就业机会,增强择业的竞争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做到“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4.
孔子因材施教思想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春梅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0-91,9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教育生涯中具有因材施教的思想和行为。从因材施教的提出、孔子对弟子差异的分析以及孔子因材施教的实例等几个方面,分析、论证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5.
肖鸣政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3)
在举国上下加快改革步阀、提高经济效益的今天,教育改革怎么办?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其本身也应该讲效率求效果。因此,寻求到一种大面积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法一直成为教育改革与探索的重点与热点。但是因材施教也是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的重要形式。因为教育效率与效果的提高,最终应该体现在每个学生身心能够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上,而每个学生的品德、智能及其所处的环境又是如此的千差万别。教育过程的这种特点,就决定了研究与探讨因材施教思想对我们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效率与效果有着重要的意义。有人认为,因材施教是一种传统的“个体手工业”与“小生产者”思想,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现代化“大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学思想在历史的长河中仍有其不朽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有特殊的客观历史条件限制和现代教育体制对其提出的种种挑战,但是因材施教这一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教学思想仍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无数次地证明了它存在的合理性,个体无论在认知结构、认知风格、学习动机等都存在差异。所以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广为提倡和遵循。同时在实践中又不能僵化理解。“因材施教”是一种教学原则、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教学信仰。 相似文献
7.
论实践“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良茂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12-1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核心,如何践行"以人为本"是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实践"以人为本"就要以人的现实需要作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准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相似文献
8.
孔子仁学及其道德教育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礼” ,而其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则是“仁”。孔子仁学有两个突出特点 :一是实行“仁”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礼” ;二是以“仁”为道德教育的核心 ,是为了促使被教育者在维护“周礼”时完全出于心理上的自觉。孔子仁学在道德教育上有三个具体原则 :为人由己 ,推己及人 ,知、情、意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覃遵祥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
<正> 孔子的“仁”,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系统的学说.这不仅因为他把社会生活中不同层面,不同关系的人与人相处的道德原则都一概纳于仁的统摄之下,更在于他把仁的精神灌注在他所建立起的有关社会和人生的各种理论体系之中.仁是孔子政治、伦理、道德、军事、法律、教育等思想学说赖以建立的基石.因此,孔子的仁学、博大精深. 相似文献
10.
赵娟娟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3,16(4):439-441
孔子的毕生教育活动是在实践着他的“面向人的一生”和“面向人生的一切”的教育主张。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对我们今天贯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仍然有着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少先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从研究诚实信用原则的概念及意义入手,详尽考察了它的起源、发展等问题。认为该原则具有完善立法机制、授予法官以能动司法权的功能。“诚实不欺,衡平正义”乃该原则之最高境界,应在民商活动中大力倡导,在司法实践中恰当运用 相似文献
12.
孔子“和”的思想,在其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对中国古代社会有很大影响.认真研究这一思想,不仅是正确认识评价孔子、儒学的需要,而且还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愿就此谈点看法,以就正于学术界. 相似文献
13.
杨振华 《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5-77
孔子认为“孝”是“仁”的基础。他提倡敬重父母、子承父志、慎终追远,认为个体精神自觉是行孝的基本原则。“孝”与政治具有一致性,二者是分不开的。同时,孔子还提倡崇拜祖先,祭祀鬼神。 相似文献
14.
邓承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3)
关于孔子的义利思想,向来认识不一,有的赞美,有的批判。当今世界是经济大竞争大发展的时代。我国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发展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在实行市场经济,进一步搞改革开放,以更大的步伐加速经济建设。面对此情此景,不少人把我国长期经济落后的原因,归罪于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迁怒于孔子,并随之产生了重利轻义,或只图利不要义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探讨研究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看一看对我们的“两个文明”建设,究竟有利还是有害,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5.
论孔子的“仁者爱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美凤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1(1):75-77,93
"仁者爱人"是孔子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命题之一.它既是氏族血亲之爱自然情感的遗留,又是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普遍存在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它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会自觉地履行道德义务和责任,讲求"克己"的无私奉献精神.同时,"仁者爱人"是人的一种本性,"爱人"的内驱力来自于人自身,"爱人"的行为是此本性的外化. 相似文献
16.
吴景和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1)
孔子在和他的学生谈话时,涉及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这个命题,因其文字简括,旨意遥深,所以从古而今见解纷纭。不少学者从字面上来解释“兴观群怨”,朱熹说,“兴即感发意志”,“观为考见得失”。汉人孔安国认为,“怨”即所谓“怨剌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的情况和"电路"教学的现状,探讨了独立学院"电路"课程因材施教的意义,介绍了"电路"课程分层教学的目标、分班原则、分层教学内容以及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曹德和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6(4):136-144
文章首先对修辞学基本概念作出界定,然后就修辞学学科品性阐明看法,最后论述了从事理论研究必须遵循的两条原则,即“系统原则”和“实践原则”。在讨论过程中指出,修辞学界许多争论肇始于“研究对象”一语的多义性,论及研究对象必须注意“目标对象”、“资源对象”和“参考对象”的区分。 相似文献
20.
康学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1,(5):8-13
孔子的政治思想以德治为基本特征,其德治思想源远流长,是对远古和三代以来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和发展.孔子的德治思想内涵丰富,自成体系,相当精辟,是儒家德治主义政治思想不可动摇的基础.在中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上,众多思想家丰富和完善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形成了法治与德治并用的完整理论,并在实际的政治运作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