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法文化年:世界了解中国的又一扇窗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法文化年是中法两国文化交流和务实外交的丰硕成果,她不仅为两国在全球传播本国文化,树立国家形象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还开辟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交流、沟通的新形式,为我国在传播中华文化和树立国家形象方面多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文化外交的独特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国际关系中,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对外交往手段难以达到的作用。文化外交是促进民族国家间了解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是一国塑造国际形象的重要方式,文化外交成为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重要资源,它对提升一国的国际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具有其独特价值。我国要重视并不断加强文化外交,提升我国的文化影响力,增强文化竞争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和平发展的需要,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  相似文献   

3.
中巴建交后60年里,积极开展了一些文化交流与合作,但由于条件所限,其深度和广度明显不够。随着中巴关系的日益深入,我国对巴开展文化外交不仅愈显需要,而且可以多渠道、多层次同时推进。除官方文化交流之外,社会力量、在巴华人和在巴中资企业都具备开展文化外交的载体作用,并具有各自独特优势。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指导下,对巴开展多层次文化外交,对于巩固中巴"全天候友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4.
海派文化目前在国际上已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海派文化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力主要从三个层次体现出来在海外华人社区的影响;对周边国家的影响;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影响。海派文化走向世界的最重要渠道是人际交流,主要包括两大群体,一是海外上海人群体,二是世界各地的老外“上海人”群体。要扩大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这两大群体能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要扩大海派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发掘海派文化发展史上积累的国际资源,继续积极拓展国际文化交流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而多样文化的竞争互补则是海派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扩大海派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率先“走出去”的重要载体。中医药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推动中西医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助于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与进展,但中医药文化在“走出去”的理念、方式、路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要提升文化站位,做好顶层设计;以术传道,软实力与硬实力协同推进;规范标准,增强国际话语权;多渠道并举,培养复合型人才;多元化推进,拓宽“走出去”路径。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外交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作为一种软权力,在世界经济、政治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以文化为媒介的国际文化交往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和水平,文化外交在各国外交舞台上的重要性日益凸现。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我国文化外交实践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外交理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外交已经成为我国继经济、政治外交之后的第三大支柱,成为中国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国家特性的重要方面,从多个方面和渠道影响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赋予国家外交民族文化特色。这显著体现在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外交活动中。中国领导人在外交实践中体现出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中国文化建设被提高到软实力核心要素的地位;在指导思想上更加强调中国文化对中国外交的指导作用;在多边场合主张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共存,反对文化冲突和文化霸权主义;在双边关系上强调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利用文化交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增进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中国外交的中国文化"底色"更浓,成为当前中国外交最显著的特色之一和中国风格之一。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文化交流与传播为核心的文化外交逐步发展到公共外交新阶段,成为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和提升国家形象最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战后韩国的"文化外交"向"公共外交"演进的历史表明,韩国的公共外交已经从国家事务的相对边缘地带逐步走向政治中心,对韩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与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外交"在国家对外战略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中国"文化外交"异常活跃,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亟须改进的地方。无论是国民心态还是文化内涵、机制建设等方面都应加以调整和完善,不断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主义经历了从文化政策到外交理念的嬗变,并通过战略文化和国家利益两种路径作用于加拿大的外交决策。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衍生出重视平等、重视友善和重视人脉关系的价值观念,使加拿大的外交理念呈现独立性、和平性和包容性的特点。在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下,加拿大近四十年来的外交决策与外交行为表现出以下特征:在国际政治领域,实行平等独立的"中等强国"外交;在国际安全领域,调和冲突,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在国际文化领域,提倡以包容的态度参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11.
"文明冲突论"与美国的"文化霸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文明冲突论”成为美国外交政策制定者们寻找的解释后冷战世界的“新理论”。它实质上是美国霸权思想的反映 ,旨在为实现美国的战略利益提供理论依据。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 ,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 ,为美国“文化霸权”提供了现实基础。美国“文化霸权”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都有表现。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第三世界国家而言 ,抵制“文化霸权” ,坚持多元文化的互补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与中国“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化现代化"之显态表征的"文化产业"即文化的产业化,是以经营符号性商品与信息为主的文化生产、文化消费和文化传播等活动,其经济价值源自文化价值。"文化产业"在学理上经历了从一种批判性的概念到一种客观的中性的历史文化现象递嬗的过程,但其本质特征依然可概括为"包容性"、"博弈性"、"创新性"、"风险性"和"霸权性"五个方面。西方对"文化产业"的深度反思给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启示。中国"文化现代化"在竭力研发"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时候,必须同时发育"公益性文化事业"。唯有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相互扶持,互补前行,滥觞于"后发外生型社会"的中国"文化现代化"才能有实质性进步,我们也才能真正"诗意地栖居"。  相似文献   

13.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围之路很难说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于土耳其来说,一路向西的欧盟之路行不通,转身朝东的“一带一路”倡议未尝不是死棋盘活的更好选择,这也许是纠缠帕慕克多年的“文化杂合”观的正解。  相似文献   

14.
此"龙"非彼"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语言是文化的一面镜子,又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作为一种文化交流活动,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融合。明确事物之间的异同,则是走向沟通和融合的关键。中国的“龙”与西方人眼中的“龙”蕴藏着不同的文化底蕴。让西方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特色文化词语所蕴涵的丰富文化内涵,可起到缩减中西方文化差异,避免文化冲突的作用,使中西文化最终达到真正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和谐文化"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文化类型学意义上,和谐文化就是以和谐为核心理念与根本价值取向的文化,它反映了一种新的文化理念;在文化结构论意义上,和谐文化就是以社会各种文化元素、文化形式的协调互动和有机统一为根本特征的文化,它展示了一种新的文化自觉;在文化社会学意义上,和谐文化就是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人的全面发展相契合的文化,它呈现了一种新的文化愿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一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及作者处于日本那样一个陌生而异质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精神压力与神经紧张,而在这孤苦无依的处境中,萌发了对祖国的强烈依恋之情。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格局不断进行调整,各种文化不断"登场"亮相的背景中,中国文化日益显示出缺乏竞争力等诸多不足,急需"中国文化走出去"和"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把中国文化的"弱项"转变为"强项",以便与中国经济崛起相适应。这就需要说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缘由,中国文化主体和走出去的方法,化解各种矛盾,适应各种挑战,提高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文化想象是"欧洲观念"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层面,它建立在文化优越论的基础上,在"欧洲观念"的建构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审视"欧洲观念"中文化想象的成分,有利于人们从批评的视角更加客观地理解"欧洲观念"的实质.特别是当全球化进程对一切文化的边界造成冲击时,摒弃"欧洲观念"中本质主义的成分,以文化多元主义来建构新的体现文化差异的"欧洲观念"就显得尤为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19.
人类学与“遗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遗产运动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学学科中与“遗产”联系紧密的物的分类、文化空间、族群认同、文化自觉等概念,并试图对目前学界“遗产”研究理论薄弱的现状进行反思和补充。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中断与近代西康的“雇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雇读"现象是我国民族教育史上的奇闻怪事,以近代西康地区最为突出。作为近代教育史上民族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西康的"雇读"是民族同化教育中"文化中断"的典型事件,是少数民族对自身文化中断后消极抵抗的表现;"雇读"现象给民族教育留下的惨重教训,至今仍有现实的借鉴意义。分析西康地区"雇读"现象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中断"理论,从而深化民族教育的研究。西康的"雇读"说明如何正确处理"文化中断"问题是民族教育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