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朝出使西域的使臣陈诚官至广东右参政,与光禄寺少卿、官至右通政的陈诚不是同一人。将二人混淆为一人主要是因为二人去世时间相近,万斯同《明史.陈诚传》误认为西域使臣陈诚累官右通政,王鸿绪《明史稿》继之,后来者沿袭的缘故。  相似文献   

2.
<嘉庆太仓州志·王衡传>对王衡一生主要行实的叙述存在一些讹误,其中王衡生年应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享寿岁数为48;王衡并没有依父膝诵<归去来辞>,而是赋<和归去来辞>以寄其父,作赋时年龄在16或17岁;顺天乡试案发,王锡爵曾上疏救饶伸,但没有上疏救高桂;王衡中进士时王锡爵仍健在,王锡爵实际卒年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这些讹误,有的是受此前成说的影响,有的则是由修纂者的粗疏所致.  相似文献   

3.
明末清初学者查继佐<明书>(倪志云、刘天路点校,齐鲁书社2000年版)多为学者所忽视,其记载可补<明史>阙略.然而,<明书·地理志>卷六"隆庆右卫下"载:"元旧居庸关,明移治入怀安城."有误.  相似文献   

4.
阮元<儒林传稿>的理学记载有相当贡献,对清代学术有重要影响,江藩的<宋学渊源记>就曾受到<儒林传稿>的影响,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蕴涵着清代学术史的丰富信息.<宋学渊源记>为呼应<儒林传稿>而作,两者均利用了彭绍升<二林居集>有关记述,相辅相成,构成了清代理学史的叙述.  相似文献   

5.
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6页载:正统九年,"广济民言:‘县与邻邑黄梅,岁运粮三万石于望牛墩.小车盘剥,不堪其劳.连城湖港廖家口有沟抵墩前,淤浅不能行船.请与黄梅合力浚通,以便水运.'并从之.  相似文献   

6.
南炳文 《东岳论丛》2008,29(3):139-141
一 中华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4页载:"(宣德十年)主事沈中言:'山阴西小江,上通金(华)、严(州),下接三江海口,引诸暨、浦江、义乌诸湖水以通舟.江口近淤,宜筑临浦戚堰障诸湖水,俾仍出小江.'  相似文献   

7.
一 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6页载:"(正统九年)疏海盐永安河,茶市院新泾、陶泾塘诸河."按,此水利工程最早记于<明英宗实录>,其卷134第7页上正统十年十月己未记事称:"命浙江布政司发二万余人疏永安湖、茶市院河、新泾河、陶泾塘河.  相似文献   

8.
万斯同和温睿临同为清初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史学家,二人交谊笃厚,互相推重.万斯同以二十余年之辛劳,为官修<明史>作出卓越贡献,他以务存信史、别识心裁作为修史的指导思想,在史料上强调广采和别择,在体例和文字表述上务求严谨、精审,尤其关心保存南明史的记载.温睿临的<南疆逸史>是在万斯同的鼓励与帮助下完成的,此书在修史格局上苦心经营,以"纪略"起到"本纪"的作用,与清朝官方"深没南明"的做法形成鲜明对照;在列传的撰写和编排上,突出忠臣义士的功绩,对抗清活动记载颇详.足见万斯同的故国之思和信史精神,均在<南疆逸史>中得到成功体现,这部佳作的撰成是万、温两位史家深厚友谊的见证和爱国思想的结晶.  相似文献   

9.
中华点校本<明史>(以下简称<明史>)卷88<河渠志>6第2153页载:宣德"五年巡抚侍郎成均言:‘海盐去海二里,石嵌土岸二千四百余丈,水(挈)其石,皆已邧敝.议筑新石於岸内,而存其旧者以为外障.乞如洪武中令嘉、严、绍三府协夫举工.'从之."这里的嘉、严、绍三府,指明代隶属于浙江布政司的嘉兴、严州、绍兴三府.这个记载是不准确的.  相似文献   

10.
<卷三十一·荀伯玉传> "初,太祖在淮南,伯玉假还广陵,梦上广陵城南楼上,有二青衣小儿语伯玉云:'草中肃,九五相追逐.'"(中华书局1972年1月版点校本,第572页,下同)  相似文献   

11.
<宋史·礼志>虽是现存古籍中记载宋代礼制最为系统、最有权威的专篇,但其中也存在诸多年、月、日等记时讹误.这自然大大影响了其可信度与史料价值.本文尽可能在追溯<宋史·礼,}>史源的基础上,复据<太常因革礼>、 <续资治通鉴长编>、 <玉海>、 <文献通考>等重要文献对其进行考证,发现中华书局1977年点校本<宋史·礼勘仍存时误14处.其致误之由,大致有字形形近、记时连书等.  相似文献   

12.
陈庆元 《东南学术》2004,(3):147-148
明初的"闽中十子"诗派,就是福州诗派,或者叫晋安诗派."闽中十子"名单的正式确立,当始于袁、马的<闽中十子诗>,后来为<明史·文苑传>所袭用,遂成定名.<闽中十子诗>是"十子"的诗歌选本,而非全本,深入研究"十子",仅读<十子诗>这一选本是远不够的.研究"闽中十子"诗派,还应注意"十子"之外的参与倡酬的诗人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13.
张子信是中国天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事迹见于<隋书·天文志>和<北齐书>、<北史>的本传.这两个文本之间虽无明显的印证,但对张子信的记述是相互吻合的.张子信最主要的天文活动是持续30年的海岛观测,这一活动可能与道教有关.张子信以私人身份研究天文学,这在魏晋南北朝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中华点校本<明史>卷89<兵志一>第2167页载:"京军三大营,一日五军,一日三千,一日神机.其制皆备于永乐时."这里的"其制皆备于永乐时",记载不准确.考察某项制度的成立时间,一般是从机构设置和其人员构成两部分考察.本文主要是在学术界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机构设置和人员组成两个方面对京营的成立时间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点校本《明史》,对《明史》断句标点、校勘讹误,做了不少工作,甚便读者.但其中仍有漏校误标之处,笔者在读《明史》的过程中,间有所见.于是写下此文,供读《明史》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方东树的<汉学商兑>是清道光年问在广东出现的理论著作,在晚清学术界影响较大,具有较以往认识的更大价值. <汉学商兑>与阮元的<儒林传稿>有密切关系,其有关议论针对后者的特定内容,整体上对儒林传修撰过程中所涉及的儒学基本问题作出了回应.方东树为道学等名义进行了辩护,批驳了阮氏过分拔高儒的名义的做法.<汉学商兑>显示了<儒林传稿>的重要影响,对理解晚清以来广东学术的重要影响具有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明代高唐王朱厚煐系明宪宗之孙,衡恭王之子,爵封高唐王.圹志为研究朱厚煐生平事迹、家族史及当时的郡王丧葬制度提供了珍贵金石文献资料.圹志中还涉及多位名见<明史>和方志的历史人物,具有比较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艺文志》"经部·三礼类"著录:"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第2358页)此为"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之误. 此书在不少明清书目都见著录,如:朱睦(桴)《授经图》卷二○:"《古周礼释评》六卷.孙攀."徐乾学《传是楼书目》卷一:"《古周礼释评》六卷.明孙攀.二本."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孙攀《古周礼释评》六卷.字士龙,宣城人.折衷俞廷椿、王次点、吴澄、柯尚迁诸本,别为考订."朱彝尊《经义考》卷一二八:"孙氏攀《古周礼释评》六卷.存."《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三:"《古周礼释评》六卷[河南巡抚采进本].明孙攀撰.攀字士龙,宣城人."然也有误作"孙攀古"者,如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三三六:"《周礼释评》六卷,孙攀古著."这与点校本《明史》犯了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9.
一 <梁书>卷四三<韦粲传>:"右卫朱异尝于酒席厉色谓粲日:'卿何得已作领军面向人!'中大同十一年,迁通直散骑常侍,未拜,出为持节、督衡州诸军事、安远将军、衡州刺史."(中华1973年点校本,下同,第605页)  相似文献   

20.
明史学记     
<正> 明史研究,积有数百年的历史。明后期的王世贞,明清之际杰出的思想家与史学家顾炎武、黄宗羲、谈迁、万斯同、张岱、传维麟等都以毕生的精力,尽瘁于明史研究。在现代,老一辈学者吴晗、郑天挺、谢国桢、传衣凌、王毓铨、黄云眉等追踪前哲,博览精研,硕果累累,为今日我国的明史学奠定了基础。新一代继起治明史者许大龄、洪焕椿、李洵、韦庆远、韩大成以及近年不断脱颖而出的中年俊秀,学风笃实,已初步显示出实力。这些学者都是治明史者的良师益友,且都有丰富的治学经验。下面结合前人和当代学者的经验,谈一下个人多年治学一得之见,以备青年同好参考。(一)结合本段历史学习有关马列主义理论。第一,阅读一定的近人理论著作以为攻读经典原著的桥梁。如了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必须从有关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或《资本论》注释中弄清一些基本观点或名词的概念。第二,学习世界中世纪史和中世纪经济史。马列的理论著作或历史著作几乎全是以西欧社会历史为背景写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