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化人类学于 2 0世纪初传入我国 ,它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得中国神话研究的面貌为之一新。以此来再度认识中国神话 ,并重新观照和审视图腾现象与神话起源将会更加有意义。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的神话特质 ,以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文化和神话意象为最明显的特质 ,以期从根本上理解人类生存状态的源起  相似文献   

2.
理论界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的不同见解,可以归纳为要素论、交互论、影响论、融合论、契合论、互动论、根基论,还从实践视角、现代性视角、文化视角、学科视角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在研究中学科方法的运用也很娴熟,但对二者关系还缺乏全面深刻研究,甚至还有不少误解,今后应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深化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虽然学界对红色文化的定义还没有统一的表述,但大多数学者在具体研究中,都把中国红色文化理解为一种跟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及其建立的红色政权密切联系的积极进步的文化,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相融合的先进文化。近年来随着中国红色文化热的兴起,学界对红色文化研究也从管理学、新闻学、历史学等学科视角,区域文化的视角,教育的视角,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执政党建设的视角和文化建设的视角展开和推进,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如理论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对红色文化的整体性构建不够,缺乏全球视野等不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译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研究在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合翻译学的设想。作者指出,和合翻译学提供了一个区别于西方翻译研究的独特视角,有利于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翻译现象、更好地从事翻译实践或研究。  相似文献   

5.
李寅生博士著、巴蜀书社出版的<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书,是"中国古典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是该丛书中唯一把视角对准中外文化交流的学术著作.该著作具有鲜明的特点首先,作者站在学科研究的制高点,选取一个与众不同的新角度,把视野锁定在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这个问题上,阐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先于世界数千年,对世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作出了贡献.其次,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论述了唐、日文化各处的背景和发展轨迹,揭示出了中国文化交流这一重大文化现象与特定历史条件的密切关系,透析出唐文化"流"向日本的本质原因.再次,以翔实的史料作为全方位研究的基础,纵横捭阖地勾画出唐代文化对日本文化传承的历史画卷.总之,该著作是一部探寻中日文化交流走向巅峰之路的不可多得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嬗递与流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传统译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也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译论研究进行回顾,梳理出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发展脉络,分析了现存研究的优缺点,并从理论资源与方法论等方面提出改进和完善中国传统译论研究的策略和方法。这对于发扬中国传统的翻译文化、构建独立的中国翻译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为民俗符号,庆阳香包以其深邃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文化心理和文化精神 .本文从文化符号学的视角入手,探测并阐释了庆阳香包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其蕴涵的以生命生殖崇拜为主题的本原哲学观、五行色彩观及从嗅觉美到人格美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8.
汉、英语文化已传播到世界各个角落并形成多个汉、英语文化圈,且正在以高速度、高质量传播着,并根据近年来考古和研究的成果,重新审视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于西方并成为西方民族学理论之一的文化传播论学派的主要观点,则未来人类学研究界有可能出现世界文化发端于中国彝族之说,而文化传播论对教育事业也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森林文化是近十年来一个新兴的学术研究领域,它吸引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一批学者,经过不懈的努力,使这片园地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些研究除了从整体上对森林制度、生态文明、森林文化进行探讨外,还具体到单种树木,比如松柏文化、杨柳文化、槐文化等。栗木文化隶属于森林风俗文化范畴,栗木及其果实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人赋予了它较为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生殖崇拜主题。这些文化观念又往往通过宗社祭祀和其他民俗活动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深刻反映出古代人们的土地崇拜、生殖崇拜等观念,对我们了解古代文化以及当前有关民间遗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用生殖崇拜的观点来解释世界各民族的最古典籍,中外学者大有人在。外国的不说了。在中国,周予同、卫聚贤、闻一多、郭沫若等等都有或详或略的论述。赵国华即将出版的新著《生殖崇拜文化论》,集此说之大成。我在阅读之余,受到启发,也想试用这个观点来解释几首《梨俱吠陀》中的所谓“哲学赞歌”。这几首赞歌都与宇宙形成和人类诞生有关。在古代一些国家,特别是在印度,对男性生殖器崇拜的现象,黑格尔早就注意到了。他写道: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际上就是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问题。这既是一个关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关乎能否创立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问题。武汉大学哲学系博士导师何萍、李维武教授的新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论》(人民出版社2 0 0 2年1 0月版,以下简称《探论》)集多年的研究成果,立足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问题,结合中国的文化传统,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课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深刻地展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文化自觉与文化选择,提出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12.
中国各民族神话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已成为人类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化创新中不可多得的武库。近期由民族出版社出版的王宪昭博士的《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是一部从母题视角综合研究我国各民族神话的专著。细细读之,令人感到新鲜而凝重。这不仅源于该书所论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更因为书中所展现的对民族文学研究的那种充满责任的执着和令人折服的学术价值。概括来讲,这部专著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新事论>中,冯友兰从现代化的角度来分析中国的文化问题,认为未来的中国文化将是现代化与民族性的相结合.在他看来,现代化并不是西化或欧化;现代化也不只是要实现中国文化的类型转变,同时还要保留中国文化的民族性.这种思想超出了全盘西化论、中国文化本位论的局限,为后人思考中西文化关系问题提供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4.
后发优势论创立以来,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不断扩展,并形成了一定的范式。但其对潜在的后发优势和现实的后发利益的分析,在研究视角上存在冲突;并且,在中国学者将后发优势论运用于地区层次后,国家层次的后发优势与地区层次的后发优势也存在研究视角上的冲突。应拓展传统后发优势论的研究视角,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角度来研究后发优势,以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现有的后发优势,并更好地预测将来的后发优势。  相似文献   

15.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墨西哥城市底层群体的过程中提出了贫困文化论。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贫困文化论被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引入用于指称少数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 文章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梳理了贫困文化论的原初含义,回顾了其传入中国之后的意义变迁,并批评了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误用与滥用情况。 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承认,造成了贫困文化论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话语的当代并置和矛盾冲突。 最后,以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文化观批评了国家发展主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两种矛盾态度。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关于犍陀罗艺术的起源问题,学者们围绕"希腊起源说""罗马起源说""本土起源说""伊朗起源说"和"塞人起源说"等观点争执不下。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即贵霜帝国时期的多元文化并存与融合才是犍陀罗艺术起源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作为文化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贵霜人善于吸收其他文化的成果并加以融合,虽然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自身统治,但客观上却为佛教艺术吸收希腊化文化以及琐罗亚斯德教和贵霜本族传统等因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这也是上述各种关于犍陀罗艺术起源的观点得以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花鼓灯歌舞艺术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艺术重要品类。兼具舞蹈、灯歌、锣鼓与后场小戏表演等诸种表演样态。从历史学、民族音乐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视角解读花鼓灯歌舞艺术的文化历史起源、文化结构解析、文化定位研究及其当下意义,对花鼓灯歌舞艺术进行文化信息梳理,确定其区域文化坐标。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忍而后发论之文化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了中国人的忍而后发论的文化心理成因及其现实意义。分析认为,中国人的自我观与西方人的自我观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国人的自我观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的,自我内涵的外延更广,既包括了个体的我,也包括了关系我。同时认为,建立在传统文化之上的自我实现,是通过中国人的"忍"来实现的,这种"忍"被认为是一种德行、智慧和福气。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的内核对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中国传统译论的“模糊性”、“艺术性”及“人文关照”等文化视角对中国传统译论进行价值探究,彰显了中国传统译论的独到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浮生六记》是一部具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探讨了其宗教文化英译和传播的过程及原则;通过对不同时期三个英译本的分析研究,提出了文化模因的英译应首选异化法,以期更全面真实地向西方读者展现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的文化心理和思想信仰,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宗教文化,进一步推进翻译模因论的实践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