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中国古代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当代学界正处于从“照着讲”到“接着讲”的过渡时期。“照着讲”执着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和注释,要求忠实于古人;“接着讲”则致力于古代文化遗产的开掘和生发,要求创造性转化。朱恩彬先生等编撰的《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正是以“照...  相似文献   

2.
从心理学角度(或者说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论,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发掘整理文艺心理学思想,并创建一门新的学科——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无疑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研究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既可以从创作心理和鉴赏心理两大分支入手;也可以将主体(作家)和文本(作品)作为两大研究对象;还可以纵向地描述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历史。而  相似文献   

3.
从目前国内文艺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情况看,一方面,西方当代心理学理论,如精神分析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格式塔理论等“新”的观点和方法,已渗透到我们的文艺心理学领域中来;另一方面,在此领域,旧的方法论和旧的理论范型,如经验主义、元素主义、联想主义等观点,仍被很多人当成唯一的“心理学”的东西加以介绍和运用。对此,笔者提出应以整体分析的方法,以“人格”为中介,重建我们的文艺心理学理论。并指出要特别注意文艺心理学的方法论问题。本文还对人格心理学与文艺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新的文艺心理学的特点以及认识论、方法论的意义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物感”说是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史和文艺美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其内涵涉及到艺术活动的心理动机及其形成条件。这里,我们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一些探讨,以使之更加理论化和系统化。一根据心理学原理,每个人身上都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具有一种外射的倾向,渴望着排遣与发泄,故时刻都在寻求表现的对象,这就是艺术需要产生的缘由(参见拙文《“发愤著书”说》)。但要使这种需要真正引起艺术活动,就必须变需  相似文献   

5.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物的延安文艺,根据特殊时期的社会语境和历史任务,以“延安文艺大众化运动”为中介,让文艺承担起建构现代民族国家叙事话语的职责,并在这一核心思想理念的指导下,对主流意识形态文艺、民间文艺和从“五四”继承而来的知识分子启蒙文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民族整合。从延安文艺的经验来看,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也应该秉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精神,立足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社会语境,妥善处理好主流文艺、大众文艺和精英文艺之间的关系,在三者的良性互动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文艺史上 ,四川的文艺创作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伤痕美术”到“乡土绘画”、从“民族风情”到“美术新潮” ,从现代主义的激情到消费社会的多元话语 ,新时期四川油画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经历了三个先后承接的发展阶段。展望未来 ,四川油画必将更加精彩、更加辉煌。  相似文献   

7.
艺术总是把人导入一奇异世界。此奇异在于它显现了人最真实的生活本性,即人的日常生活所渴求、向往的审美生活。当然,人进入此世界也会思索艺术由何而来,艺术家如何领悟到艺术性并且展示出艺术性,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文艺家如何从事文艺创作的问题。这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对此有多种多样的阐释方式,心理学的阐释方式是理解此艺术之谜的钥匙之一。时下文艺心理学之类的学术著作可谓多矣。心理学也成了一种时髦的标鉴贴满了书刊市场,但文艺心理学是否真正成为文艺心理学仍有疑问。我们姑且不论有的文艺心理学著作所采用的理论内容是否陈旧过时,我们只需指出其叙述方式就似可断定其价值。它大都是把普通心理学的一般概念搬用过来,然后填充许多尽人皆知的艺术经验事实。然而,艺术心理学的根本问题却存于:找到自身存在的基础,即艺术心理体验的本身。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文艺结构思想具有体系性,有别于西方传统结构观念及现当代结构主义文艺思想,是一种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诗性智慧体系。其体系性具体落实在审美心理时空结构、文艺价值判断、作品本体认知、文艺范畴的构架方式、审美体验心理结构的形成、文艺结构的生成模式,以及艺术各门类之间的同构模式等层面。中国艺术结构诗性智慧的展开与实现同中国"和合"文化及其独特的时空结构观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艺鉴赏理论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鉴赏观念、鉴赏方式、鉴赏对象以及鉴赏理论形态都是随着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发展不断生成、不断丰富完善的,其思维特质也在这一动态过程中不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艺术总是把人导入一奇异世界。此奇异在于它显现了人最真实的生活本性,即人的日常生活所渴求、向往的审美生活。当然,人进入此世界也会思索艺术由何而来,艺术家如何领悟到艺术性并且展示出艺术性,亦即我们一般所说的文艺家如何从事文艺创作的问题。这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对此有多种多样的闸释方式,心理学的阐释方式是理解此艺术之谜的钥匙之一。时下文艺心理学之类的学术著作可谓多矣。心理学也成了一种时髦的标鉴贴满了书刊市场,但文艺心理学是否真正成为文艺心理学仍有疑问。我们姑且不论有的文艺心理学著作所采用的理论内容是否陈旧过  相似文献   

11.
“发愤著书”说是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命题。它体现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对文艺创作心理动力的探求和总结。它源远流长,自《诗经》、《楚辞》的创作实践始,到孔子、司马迁从理论上的总结,并经后代两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在影响着文艺创作。从现代艺术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其心理根源,揭示其内涵和深层心理学意蕴,使其理论化和逻辑化,这对于建立和发展今天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心理学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文艺心理学研究的特殊起点,当前文艺心理学教学陷入一定的窘境:难以突破凌驾于其上的西方审美心理学理论体系,自身丰富的中国古代心理美学思想也难以体现其应有的理论价值.整理和发掘中国古代心理美学,重视其在我国当下文艺心理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价值,使之能与现实审美活动相结合,有效阐释现实生活中的审美心理问题,成为现代文艺心理学教学和研究中必须面对和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个性心理学的地位陈金宽是不是有些心理现象非得用能力、性格、气质这几个术语来表述不可?换句话说,如果不用能力、性格、气质这几个术语,是不是某些心理现象就不能得到恰当的描述呢?进一步说,相对于心理过程心理学而言,个性心理学有没有自己独有的内容呢?这就是...  相似文献   

14.
文艺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欲望形态”,而是包含着“意识”与“欲望”争斗的人的“精神形态”。文艺作品无论描写“对象的人”,还是表现“主体的人”,都应该遵守人的本质的二重性原则,从而确保人物的真实性、丰富性。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当前文艺心理研究中存在的深受西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自然主义文艺心理学派影响的问题,从马恩原著出发深入归纳、总结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心理思想,论证马恩的文艺心理学思想是系统和丰富的,从而提出文艺心理学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美学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16.
该室成立于1987年10月。其宗旨是以中文学批评史为主干内容,对古典文学、绘画、音乐、书法等方面的艺术思想进行综合研究,从史与论两方面探讨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规章;在对外开放、学习西方文化的过程中,重视研定并发扬我国民族的文艺传统和美学传统,该室目前有兼职研完人员3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助教1人,古代文论专家郁源教授任研完室主任,并已招收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硕士研完生,1983年将继续招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古代个性心理测量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的发展过程;接着讨论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运用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等;然后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特点;最后探讨了研究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老子的“大音希声”是以比喻来说明“道”的特点的,它涉及到文艺创作中“有”和“无”、“虚”和“实”的关系问题。虚实结合、重虚的方法,表现出中国古代文艺不同于西方的重要美学特点。虚和实的具体含义,在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主要的有:一,虚和实的关系即虚构和真实的关系;二,虚和实指文学作品中虚字和实字的关系;三,虚和实的关系就是作品中的神形、情景、意境的对立统一;四,虚即文艺作品中未直接描写的部分,实即直接描写的部分。对文艺创作中虚实关系的处理,大致有两种:一是实以引虚,二是虚中孕实。无论实以引虚或虚中孕实,均应虚实相济。  相似文献   

20.
从极早时代开始,甚至在中国泛灵宗教诞生的蒙昧时代,就可能已存在教士组织,亦即是说,有些男性和女性对于精灵世界拥有支配权,其能力和权成为其他人所没有.对于古籍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教士或者大部分,或者全部,都是本书中业已多次谈及的“巫”.我们已经看到,在周正朝的古典时代,巫师们用老帚和挑枝武装自己,陪伴其君主前赴丧礼,与所谓的”祝”一起驱邪.他们在孔子时代的官方生活中,似乎拥有同样的驱邪能力.谈及这些人士的最古文献,可能是训导君王的演讲,即距今1800年以前商朝宰相伊尹对嗣位之太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