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微型小说选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一种“简化”的艺术,作者对生活素材的提炼与熔铸,是微型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人生片断、民俗事象和情感体验是微型小说的重要构成材料。  相似文献   

2.
试论微型小说的立意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小说是从80年代以来在我国迅速崛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的一种新型文体,其独特的文体特征和审美追求使其显示出强烈的时代适应性。本文从追求丰厚的审美意蕴、显示强烈的时代意识和表现出深刻独到的人性思考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微型小说领城的一些创作现象进行了研究,认为微型小说虽然篇幅极为有限,但完全可以突破文体的局限,追求一种丰厚、新颖和深刻的思想内蕴。并认为科学地体认微型小说的这种立意意识,对适应时代要求,繁荣文学创作,促进微型小说的蓬勃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最早的微型小说,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写微型小说的是郭沫若,但是他的这一贡献却被文学史研究者忽视了。他的微型小说共有三篇,第一篇是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创作取得丰硕成果,收获多个奖项。短篇小说获奖的连续性、长篇小说获奖的异军突起,以及作家队伍的老中青结合、区域小说获奖的均衡格局,是江苏小说获奖的主要特点。江苏获奖小说题材相对集中在农村乡土、农民工与城镇底层生活以及文化历史等方面,具有平常性、现实性、深刻性和正向性等特点。获奖小说艺术表现丰富多样,娴熟的现实主义手法、精致的细节描写、严谨的小说结构以及个性、诗性与智性语言,构建了新时期以来江苏小说整体的审美风貌。未来江苏小说创作应更加注重小说题材的开拓、艺术手法的新变、独特形象的塑造、地方文化的融入,以推进江苏文学创作和江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5.
泰国华文作家马凡涉笔微型小说创作是近几年的事,他创作的微型小说量还不多,但其创作倾向、美学旨趣已显露出来,从中不难发出对泰国华文微型小说发展的有益启示。泰国华文作家虽然生活在异邦,但对中华文化传统领悟较深,他们的文学创作承继了中华文学“文以载道”的传...  相似文献   

6.
微型小说的盛行是近20多年以来的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活跃于当代文坛的微型小说作家不断涌现,佳作迭出。近来,花山文艺出版社隆重推出的《感动心灵:最受欢迎的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系列》丛书,以其作品的思想容量和艺术魅力而备受关注和赞扬。该丛书荟萃了凌鼎年、滕刚、孙方友、谢志强、刘国芳、陈永林、秦德龙、孙禾青等实力派佼佼者的8本集子,异彩纷呈,蔚为大观。现仅就“小小说作家群中的领头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凌鼎年的《过过儿时之瘾》作扼要的剖析,以期“窥一斑而知全豹”。  相似文献   

7.
微型小说在小篇幅里追求大变化、大反差可以形成对读者的速率审美刺激,追求陌生化、新奇化同样也能实现相同的艺术目的。新加坡黄盖文、希尼尔的叙述策略是通过创造新的文体来追求微型小说体式的新奇化。春兰杯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奖赛获奖作品《回乡魂、》《剃头阿六》则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反常行为和设置人物活动的反常环境来实现微型小说艺术的新奇化。但它们都在新奇化中体现了概括化的艺术内容,在反常的描写中揭示了带普遍意味的立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古典美学的角度,对微型小说创作中运用虚与实、藏与露所产生的积极的审美效果进行了剖析。指出,利用虚实、藏露手法,可以有效地拓展微型小说的艺术容量,促生含蓄多样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9.
面对全球性的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热潮,追本溯源,研究微型小说在中国古代的历史发展进程,继承其优秀的文学传统,乃至借鉴其创作经验,对于推进当代微型小说的发展,提高微型小说的创作水平,都是必要和有益的。本文试图探索中国古代微型小说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渊源 中国古代微型小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从现代意义上的所谓小说创作三要素来看,古代微型小说的诸要素是在发展中逐步地具备,从量变到质变地走向成型的。 中国古代的微型小说起源于《山海经》。《山海经》是从西周中期前后到汉初前后的漫  相似文献   

10.
神秘的地洞     
星新一  王有宏 《可乐》2011,(9):50-51
星新一(1926年~1997年),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闻名于世,被称为“日本微型小说鼻祖”、“极短篇之神”。其作品构思巧妙,有“科幻的徘句”、“新编一千零一夜”、“人生必读书”之誉。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小小说理论研究日益深化的时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小小说创作理论从单纯研究创作技法上升到研究创作规律;二是小小说名作家参与到小小说理论研究队伍中来;三是小小说理论批评对象从国内扩大到国外。这些研究对21世纪小小说的创作及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地域文化是作家们的精神母乳。地域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小说叙述焦点的定位与运动、小说话语与叙事视角的选择、言语风格的确定以及语言结构的形成;方言土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资源,而且为小说语言增色许多;作为地理风貌的自然风光进入小说,必然影响着描写这些风光的语言风格的选择;民间语言体现一种民间立场的叙事,与官方文化拉开一定距离,并显示出民间幽默的智慧与解构的才能;有作为的作家不仅善于到地域文化中去淘金,而且能跳出其拘囿,去经受各种异地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13.
论"80后"创作的泡沫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媒体与出版商的蜜月联姻,使“80后”的作品在书市上热卖。不容否认,“80后”写作有真诚和叛逆,真诚使他们不掩饰,径直地看生活写自己,避免了习见的先验性叙事与布道;叛逆使他们不甘拘囿于成规的羁绊与束缚,是一种服从于心灵呼唤和自由本性的率性写作。然而,缺少人生的历练和知识准备的不足,又使他们的写作呈现出了狭窄、重复、雷同的类型化弊端。对于这种创作的泡沫奇观,不能盲目追捧,只有作出切实的诱导与帮扶,才会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崛起并繁荣,使中国女性创作在浮出历史地表之后,汇入中国当代文学的主流。本文试图通过对大众传媒、受众、女性创作者三个要素的分析,展示在大众文化视域内,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大众传媒、男性阅读、女作家商业化追求三者共谋下,女性文学在部分读者心目中的"矮化"现象。本论文也试图指出中国女性文学创作策略的失败与误区。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同乡前辈,曾为李玉、毕魏改订传奇,并对两位青年才俊不吝奖掖与提携,还和张大复讨论曲谱与剧作。冯梦龙的文学创作与戏曲主张对苏州派剧作家产生了明显影响。苏州派剧作家受冯梦龙的启发,用苏州的历史、传说和时事编剧,直接从冯氏的"三言"中取材。冯梦龙严守曲律的戏曲创作主张和文学教化观也为苏州派剧作家普遍接受。可以说,冯梦龙是苏州派剧作家的戏曲导师,苏州派产生和形成的重要推手。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 ,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创作历程的透视分析 ,从中梳理出其创作思想、小说观念沿革变迁的痕迹 ,从而探寻其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
电脑写作与传统写作既相同也有异。它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新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与传统写作相比较,它有着很多的优越性。写作理论和规则指导着电脑写作,顺应时代发展,做到既会电脑写作,又善于电脑写作,对于信息时代的写作者的生存和发展以及写作学科建设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梳理世界华文微型小说领域以往三十多年所取得的十大成就,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八项拓展路径是行之有效的:1.名作、名篇、名刊向文化产业、服务产业的品牌资产转化;2.提高入选国家权威机构奖项的概率;3.举办国际大奖;4.编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系》;5.编选《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理论大典》;6.建立一个庞大而高效的"华文微型小说"网域之间的联动网;7.促进作家、研究家、编辑家、文艺实业家之间的跨国交流;8.建成"电子华文微型小说文献集成库",供世界各地成员间交流、共享。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先锋派的代表作家,余华以其特殊的审美视角和写作风格给文坛带来一股强烈的冲击波。他的小说不以故事的曲折见长,而是以内蕴的丰厚别具一格。他的小说运用了寓言以此喻彼的思维模式和夸张、讽喻、变形、荒诞等寓言的写作手法,才使其能在先锋派诸多优秀作家中脱颖而出,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引起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读者中也是好评如潮。从寓言化的角度来观照余华的小说创作,分析他的小说与寓言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此为突破口,找到一个新的理解余华小说的视域。  相似文献   

20.
渡边晴夫教授从事中日现当代文学比较研究达五十年之久,尤其在中日超短编小说发展沿革及文章选讲方面的研究造诣杰出,近20年来一直为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界所称道。他在中日超短编小说比较研究领域里的主要贡献表现:治中日超短编小说比较研究,学养深厚、功底扎实;将200余篇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的当代超短编小说作品翻译成日文,扩大了中国超短编小说在日本的传播与影响;积极参加世界华文文学国际会议,是华人文学界中引人瞩目的"外国人";研究成果享誉东南亚和中国两岸三地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