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口数量和人口发展类型变化趋势 (一)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9年平均每8年增加1亿人,人口总量连续突破6亿、7亿、8亿。20世纪70年代开始全面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总量1973~1982年从9亿到10亿历时9年,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矛盾分析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本文针对中国人口规模与年龄结构的矛盾 ,对老年人口规模与人口老龄化关系 ,提高目前生育率的结果 ,抚养比的实质内容 ,“四二一”家庭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人口总量控制与人口年龄结构调整双方矛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明确提出了总量第一、结构第二的观点和论据  相似文献   

4.
<正> 由于解放前的少数民族还分别处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农(牧)奴制社会和封建地主所有制社会,因此,除个别民族外,绝大多数民族的文化程度都很低,甚至有的民族还处于原始愚昧状态。解放后,党和政府制定和贯彻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因此,各级政府在大力帮助民族地区发展经济的同时,还积极帮助各民族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因而,中国各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是,由于各个民族人口文化程度的起点有的较高有的很低,各个民族地区的重视程度和所采取的措施又不一样,所以,各民族人口的文化素质的发展速度和所达到的水平,也就有快有慢、有高有低。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陈浩(中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430064)一、中国人口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中国人口产业结构经过多年变动,到1993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人口比重分别为56.4%、22.4%、21.2%,从发展水平上看,只相...  相似文献   

6.
中国青藏高原各民族人口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地理环境的独特性和这块地区过去社会制度、宗教、婚姻等状况的特殊性,使这块土地长期以来为国内外许多人士所向往和关注。本文主要利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对高原人口状况进行阐述和分析。 高原地理环境的特点是大、高、稀。大,是指面积广大。本文所指的范围包括西藏和青海全部,以及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合计面积222.5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23.2%。 高原面积虽大,但人口稀少,1982年仅占全国人口(含港、澳、台)的7.55%,人口密度也是全国最低的地区。整个高原人口密度由1964年的每平方公里2.4人提高到3.5人(全国平均107人)其中西藏最低,由1.0人提高到1.5人;青海省由3.0人提高到5.4人;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分别由3.4人提高到5.2人和由5.8人提高到8.9人;人口密度最高者为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由7.0人提高到11.2人。  相似文献   

7.
兰州是新兴工业城市。多年来,人口以很高的增长速度盲目发展,给城市建设、劳动就业、文化教育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都带来了一系列困难,形成了人口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严重失调的局面。近几年抓了计划生育,初步降低了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但由于兰州市人口基数大,人口年龄构成年轻,加上机械增长数大,人口仍然以较高的速度增长。这就很有必要对兰州市人口的现状和发展的历史趋势作一认真分析,采取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本文就这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分析了中国不同职业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表明,干部、办事人员和科技人员最低,商业、服务人员和生产工人依次上升,农林牧副渔劳动者最高。分析还表明,第四次人口普查中有相当一部分退休的死亡人口的职业填了生前“通常的职业”而非“不在业”,从而使不在业人口死亡率偏低。这与其它国家死亡人口登记中出现的问题类似,也是我们在下一次普查时应该引起注意的。  相似文献   

9.
甘肃人口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年代以来,甘肃人口控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增长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年均递增速度由1982-1990年的1.69%下降到1991-1995年的1.58%、1996-1997年的1.14%;妇女总和生育率由1981年的2.70下降到1990年的2.3...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不同婚姻状况人口的死亡率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婚姻状况是影响人口死亡率的重要社会因素。有配偶人口的死亡水平明显低于未婚、离婚和丧偶人口。这种差异表现在几乎所有年龄组中,但在低年龄段差异最大,随着年龄提高,差异趋于缩小。20—80岁暂时预期寿命的比较显示,未婚、丧隅和离婚人口预期寿命之间的差别不大,三者均明显低于有配偶人口,平均差距约为7岁;此外,婚姻状况对死亡率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劳动人口就业形势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中国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量巨大,就业人员迅速增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了迄今为止的最高点。在劳动就业领域不少长期存在的问题远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如就业压力沉重,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全国统一的劳动市场尚有待完善,地区差异悬殊等,均构成了中国将长期面临的严峻挑战。此外,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之间,劳动人口的在业率和行业构成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经济密度区域差异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大国,人口数量多,分布广,地区分布不平衡.同时,我国又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虽有一定的实力,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如何看待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呢?过去有些学者曾作过探讨,虽有一定的客观依据,但还不够全面.笔者认为评价一国或一地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采用人口经济密度为好.本文拟从人口经济密度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此问题,作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同行学者.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趋势的分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坚  孙克 《西北人口》2008,29(5):93-97
人口出生性别比是人口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章采用非线性分形分析R/S法,对1950—2003年间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发展演变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趋势存在很强的持续性,即出生性别比在未来的53年间持续偏高的概率将很大;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发展演变可能存在一个大约27年的周期。  相似文献   

14.
赵晓彪 《西北人口》2003,(3):59-61,F003
本文对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到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西双版纳州各民族人口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对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 人口状况是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计划生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清楚地掌握人口发展的历史及现状,以便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口政策和人口规划,实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战略任务。下面,把我市的人口状况作一简要分析。一、全市人口构成情况(一)性别构成全市总人口为1,321,824人,男性人口为678,228人,性别构成比为51.31%;女性人口为643,596人,性别构成比为48.69%,性比例为105:100;在人口总数中,0-4岁婴儿为122,269人,男婴为63,315人,性别构成比为51.78%;女婴为58,954人,性别构成比为48.21%;从性别构成情况看,全市男女性比例是平衡的。从近几年出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老年人口收入差异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伍小兰 《人口学刊》2008,8(1):54-58
老年人口是一个弱势群体,但是也有很强的异质性,老年人口的收入差异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一次性抽样调查"的数据,采用"五分法"对中国老年人口的收入差异进行分析,发现老年人口内部的收入差异较大,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集中在20%收入最高的老年人群当中。文章还分别考察了不同收入组的收入结构以及不同特征老年人口的收入差异情况,并根据这些发现提出若干政策建议,以缩小老年期的收入差异,建设一个和谐的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中国老年人口文化素质现状及发展趋势杨宗传据中国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9,696.96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58%,目前已超过1亿人。随着老年人口体力和智力的逐渐老化,他们对社会的依赖也在日渐增大。为了发挥老年人口中的积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在1982年和199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中,都对人口的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登记,这为研究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就业结构的变化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提供了极为宝贵的资料。本文利用普查资料试图对中国的就业问题进行一些分析。1中国人口在业程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劳动力资源也最丰富。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1990年7月1日,中国大陆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劳动适龄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为6.79亿,占总人口的60.01%。与1982年相比,劳动适龄人口增加了1.28亿,比重上升了5.l个百分点。按国际上的常用标准计…  相似文献   

19.
<正> 朝鲜族是中国大陆百万人口以上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总量在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居第13位。在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在人口的发展变化上也有其比较显著的特点。一、人口数量变动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减慢,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也逐渐降低。建国以来,全国少数民族人口增长速度逐渐加快,而朝鲜族则逐渐减慢.1964至1982年少数民族人口年平均递增2.94%,汉族递增2.04%,朝鲜族只递增1.51%,1982年至1990年少数民族人口平均递增加快达3.88%,汉族由于加强人口控制、年平均递增降至1.29%,而朝鲜族则进一步下降为1.05%.为全国所有民族中递增速度最低者。  相似文献   

20.
赵跃进 《西北人口》2008,29(5):41-43,48
自上世纪70年代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以来,陕西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人口生育率进入到低生育水平时期。进入“十一五”.陕西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省总人口控制在4050万以内.确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500美元。本文将依据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采用年龄移算法.对陕西省2006-2030年的人口发展规模、人口生育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构成变化、育龄妇女变化等进行科学准确的测算。提出了在低生育水平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大环境下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