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选择9个样本村进行林地林木转出调查与统计分析,评价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其中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分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2种方法。研究表明,林农年龄、家庭劳动力人数、求学子女个数、林地面积与林农林木林地流转与否存在显著关联。因此,从林农林地林木转出行为出发,提出政府施行林业税费减免、建立林业合作组织以及简化林地林木流转程序等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户林地转出和转入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流转行为选择,应分别对其研究。集中连片特困民地区由于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农户林地流转行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以恩施州为例,通过对相关样本村的实地调研,运用统计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别对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农户林地转出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据此得出了相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
基于河南省平原地区的调查数据,运用线性回归,从农户种植行为(林木种植数量变化)的角度对平原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绩效加以分析,得出反映改革的变量影响显著。其他类变量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农户家庭消费、是否可以贷款或借款、市场预期等变量影响也显著,建议应强化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加快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稳定市场预期,增强对农村教育的投资。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存适应能力视角,构建农地流转中农户转出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通过实地调查,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实证检验相关因素对其转出农地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出农地农户占比较低;在反映农民当下生存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受教育水平、职业类型、家庭非农收入水平、家庭非农劳动力数对农民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承包地面积则有显著负向影响;在反映农民未来适应能力的变量中,农民在城镇落户以及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其转出农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农民年龄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情况则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福建、江西、浙江、安徽、湖南、辽宁、山东、云南8省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描述性统计的基础上,采用一阶差分模型分析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净效应。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增加农户收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福建、辽宁两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已经初步显露。  相似文献   

6.
7.
8.
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现代农业生态环境的微观治理机制,基于对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蒲城县、合阳县和韩城县500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对农户生态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生态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除家庭资产状况和兼业程度对农户生态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外,其他因素如户主年龄、家庭规模、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的实际劳动力数、土地产权制度、农业技术推广程度、农业补贴政策、农业耕作方式、农村社区文化对农户生态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9.
构建了农户用水行为的制度影响模型,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制度安排的不完善之处及其对农户用水行为的负效应,认为现行农业用水制度的不完善之处表现在农业水费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和农业水权交易制度安排的滞后,这些不完善之处不仅导致了农户浪费性用水行为,而且也阻碍了水资源价值的实现,导致农业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改善农户用水行为的制度创新设计在于:构建以农业水资源使用量为标准的计量管理模式;构建以大中型灌区农水企业和农民用水者协会(WUA)为主体的双层农业水费征收制度;构建包括交易主体制度安排、交易契约安排、交易程序安排、政府角色科学定位在内的农业水权交易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以福建、江西、湖南、四川、浙江、广西、河南、山东、辽宁9个省(区)18个县(市、区)2 420户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集体林分权条件下林地细碎化程度、农户投入水平及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水平之间的关系,以验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地细碎化经营的经济合理性。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以S指数衡量,中国集体林地细碎化程度达到0.41。相关性分析表明,在一定的区间内,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越大,越不利于其林业投入;当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低于0.22或高于0.51时,农户投资林地的积极性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投入产出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由林地块数所反映的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林地林产品产出构成负向影响,其他因素(劳动投入、物质投入、林地面积)对林地林产品产出均有正向影响。以竹材为目标林产品,农户林地细碎化程度对其产出并没有构成负向影响,林地面积对其产出有负向影响,而劳动投入的正向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林权改革后,福建集体林区林权经营方式在结构上发生了变化,一定程度上赋予了林农对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权.首先主要分析了不同林业经营模式的特征及问题,进而基于福建省三明市实证调查所获取的数据,利用多元Logistic模型,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家庭劳动力数量、林地资源质量、林地面积及林改对林业收入、家庭资产和资源利用的影响等因素对农户林业经营模式的选择具有不同程度和方向的影响.在分析回归结果的基础上,对不同林业经营模式的效率提升和发展方向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森林保险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影响农户森林保险的需求因素有助于森林保险的良性发展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利用2009年对浙江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户森林保险需求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家庭劳动力人数、年人均收入、是否有未偿还贷款、最严重的一次灾害损失占当年家庭收入的比重、林种以及对森林保险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户森林保险需求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前后经过五次大的调整,相应的林权流转政策也在不断调整。当前进行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以家庭承包制为主要特征,其主要内容是以产权安排为基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林地资源的配置效率,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林权市场化流转是解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层缺陷的必然选择。林地是林区群众安身立命之本,妥善解决林权流转引发的问题,对于维护林区的社会稳定和林区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通过集体林产权制度沿革分析,提出了在新时期赋予林农林地的永久使用权、完善集体林产权委托代理结构和进一步放活集体林经营权以降低林权流转的交易成本等深化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思路。改革实践表明:通过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显著提高林农营林护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林农收益,盘活了森林资源,促进了村财增加,促进基层单位职能的转变和农村社会和谐。为此,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必将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文章综合考虑劳动力转移强度和劳动力转移结构,针对开县38个乡镇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表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非农就业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农民受教育水平对农民收入增加呈正向效应,而转移距离和职业劳动技能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以云南省晋宁县的农户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运用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地面积、农业劳动力状况、年人均纯收入、非农收入比重、农地在家庭养老保障中的重要性、农户年龄对转出行为具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存在差异。最后提出了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农村教育,发展流转中介组织,稳定农民土地承包权,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促进集体建设用地的合理规范流转是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文章在阐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涵义,分析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主体、客体、分类以及方式,借鉴马克思地租理论和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厘清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制度变革与创新进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明晰产权、分山到户"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的核心,2011年通过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林权确权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林权确权工作进展顺利,主要表现为集体林改中农民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确认、林地产权落实到位、农户对家庭林地勘界结果清楚,林权纠纷数量逐步减少、村级组织是林权纠纷调处的基础力量。但同时发现各地林权纠纷现象普遍,有许多新的纠纷出现,纠纷原因复杂且呈现动态性,没有调处的林权纠纷还有两成左右。林权纠纷的主要原因大多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农户对已调解的林权纠纷满意度不高,不满意率占到31%。为此,建议调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山林纠纷调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以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黑龙江省朱家林场从2000年开展的股份合作造林为例,通过对其在近几年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目前存在问题的研究,对目前开展的股份合作造林这种改革实践在解决国有林区改革与发展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做出判定,即股份合作造林是一种很好的国有林场改革形式。同时,根据股份合作造林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国有林场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