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洛克的政治合法性理论是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发展链条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政治合法性源于民众同意。政府的公共权力源于人民在订立社会契约时的委托式授权,公共权力政治合法性的根源在于民众自愿的结合和人们自由地选择他们的统治者和政府形式;政治合法性奠基于保护权利。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是人最基本的自然权利,不可让渡、不可剥夺、不可侵犯,保护个体权利尤其是保护财产权是公共权力赖以存在的基础。国家是人民自由契约的产物,统治者也是缔约方,其统治合法性的维持依赖于对人民生命、自由和财产权的有效保护;政治合法性依赖于分权制衡。理想的政体形式是国家权力的各部分相互制约的政治共同体,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对外权,但立法权本身也必须受到有效制约。  相似文献   

2.
个人财产权是人的自然权利,从自然法中衍生出来.政府的产生只能是基于财产权的统治权,保护个人私有财产权构成了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基础.立法权对财产权不能专断.税赋在交纳国家财政之前属于个人财产,公民的同意是政府征税的合法性所在.  相似文献   

3.
人民主权原则是近代以来全球范围内民主化浪潮及其所建立的现代民主制度的理论基石,它已为一切民主或自诩为民主的国家所认同,但是,由于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发展极为复杂,各国对其基本内涵理解不一,故而相应的制度表现形式也相差甚远。本文的论证旨在表明,人民主权原则即便在其支持者那里也并不具有完全一致的内涵,而是存在着作为“抽象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和作为“具体原则”的人民主权原则的思想分野。对原则采取的不同的理论取向自然是特定历史“情境”下的必然,但是,进入“革命后社会”的国家却有必要对以往非常态下的制度选择重新加以思考。  相似文献   

4.
冯家亮 《兰州学刊》2007,(1):131-134,152
人民主权是人权、民主和主权的统一.卢梭和哈贝马斯的人民主权思想在人权、民主和主权三方面都存在差异.对主权与人权之间因果联系的不同理解是两者造成差异的原因所在.两者之理论差异及其实践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人民主权思想的落实,核心在于制定确保人民参与主权形成的民主制度形式,关键在于完善立足于保障少数人权利的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5.
洛克的财产正义论思想可归结为一个命题:无财产,不正义。它包含了三个维度的问题:财产权的确立何以正义?财产权的分配何以正义?财产权的保障何以正义?洛克认为,财产权是个人劳动的结果,由劳动带来的排他性财产权是正当的。劳动占有财产有两个限制性条件:“留有足够的同样好的东西给其他人所共有”与“不能取得超过他所能够享用的份额的公有物”。人们缔结契约,组成社会,建立国家和政府,是为了解决财产权的纠纷,对财产权加以保障。财产权利是政治权力的正当性基础,政治权力不能被滥用到去侵害财产权利。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建立在中国的社会历史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两大基础之上。在国际风云变幻和错综复杂的矛盾与斗争中 ,邓小平始终坚持维护国家主权 ,提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的主权思想原则。在反对霸权主义、对外开放、祖国统一、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形成了关于主权思想的完整体系。对于 2 1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邓小平主权思想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针对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实践的虚伪本质、人民对权利的深切渴求等现实情况,在批判吸收近代资产阶级学者的主权理论及结合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基础上,深入阐释实现人民主权的政治理念、制度体系与实践方略,在既有主权理论基础上探索出真正属于人民的主权理论。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为辩证认识西方主权理论提供思想源泉,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实践创新给予理论指南,为当代中国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人民权利得到更健全的法律保障赋予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8.
苏爱玲 《理论界》2023,(4):56-63
自然法思想在西方世界有一个较为深厚的传统,自然法是正义的根本源泉所在。相对于各地方不同的国家法律和习俗,自然法具有永恒不变的特征,约束着所有的人,并且可以为所有具有正常理性的人所认识。本文意在分析洛克自然法思想的内在脉络,指出洛克对自然法的理解并未完全违背这一自然法传统。洛克坚持捍卫自然法的永恒不变和普遍适用,拒绝将自然法建立在纯粹私利之上。他认为把人性完全与私人利益相勾连,就等于废除和取消了自然法。自然法作为善和正当的法则,要求我们认识到自身在世界中的位置,并遵从理性的本性安顿自己的生活,承担自身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论,指出社会契约订立时个人权利的全部让渡,由此形成全体人民公共意志,主权是公意的体现和运用,因此,主权属于人民。人民主权遵循不可转让、不可分割、不可代表、绝对不容侵犯且永远属于人民。与人民主权论相适应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该政体以法治为主要条件。法律是人民公意的表现,人民服从法律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而法律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权必须属于人民。人民服从法律就获得自由,可以更好发挥个性,法律必须确立人人平等的原则,以平等保证自由。  相似文献   

10.
论人民主权与公民的民主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和基本构成要素。在不同类型和性质的国家,主权的执掌者不同。人民主权理论是近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核心。人民主权思想经历了由观念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伴随资本主义民主实践的发展,人民主权学说不断成熟。近现代民主权利观念源于人民主权学说,公民民主权利的内容是人民主权的具体体现。现代国家公民民主权利包括应有民主权利、法定民主权利和实有民主权利三种形态。现代政治文明不仅要保护多数人的民主权利,也要关注少数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民主权利保障。  相似文献   

11.
黎尔平 《学术界》2012,(9):218-226,279,284
近30余年来,中国经历了人权与主权无关到人权与主权相连,再到人权与主权争高下、人权与主权相对分离这样一个过程.西方对中国人权事务的干预,以及中国参与全球化过程引发了主权与人权的互动、冲突和矛盾.事实上,人权与主权最初是两个互不相关的概念,自纽伦堡审判、国际人权运动兴起后,人权与主权才表现出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有时也相互对立与排斥,不分高下,正是这种对立统一关系推动着中国人权事务的发展.当中国政府把对人权的关注从国际人权斗争转向国内人权保护的时候,这便是主权观从国家主权向人民主权转变,目前中国正处于此阶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主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对国家主权首要地位的认识、对维护国家主权内容和方法的认识以及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主要措施等等。中国必须以邓小平的主权理论为核心,将国家主权的维护作为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有中国特色的主权战略。  相似文献   

13.
霍布斯的主权学说在现代政治哲学史上之所以一直饱受批判,是因为他赋予国家或主权者一种不受其他权力制约的最高权力或绝对权威。本文试图纠正对霍布斯主权学说的这一误解,并且同时指出,它的根本问题不在于强调主权的绝对主义,而是在于对主权与契约之关系的表述过于含混,以至于陷入一种康德意义上的"二律背反"。因此,本文将立足于主权建立的具体过程,重新检讨霍布斯主权学说的基本原则和总体得失,并试图揭示出它对我们思考某些政治哲学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杜晶  傅长吉 《理论界》2014,(12):107-110
洛克白板说思想对近代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它反对"天赋观念",提出认识主体的人具有自主能动性,并论证观念产生发展于自然界,具有积极价值。随着对白板说思想的深入了解,不难发现洛克在探究人的主体性时夸大或抑制人心作用,片面理解认识来源和归宿以及认识的发展过程。尽管如此,洛克白板说思想仍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启示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法,应用天赋能力在自然界中检验并发展认识,从而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洛克和孟德斯鸠分别是近代西方分权理论的首倡者和集大成者。论者一般认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是对洛克分权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但是对二者的差异却很少提及或一笔代过。本文从分析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比较他们在权力的划分方式、制衡方式以及理论重点等方面的不同,指出他们各自的理论缺陷,同时对一些流行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6.
卢梭人民主权与公仆意识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梭认为社会契约决定了人民主权,人民通过公意表达主权者意志,政府通过公务活动执行主权者的意志,政府包括一切职员都不过是人民的公仆.而真正民主的国家应该是体现人民主权的国家.人民主权与公仆的理论对启迪民众的民主意识,促进国家的民主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启蒙思想家创立的主权理论经过长期的丰富和发展,尤其是经典作家批判性汲取之后,升华为以人民主权原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人民主权原则有力地指导了社会主义民主宪政实践,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根源、灵魂和根本价值取向,为现代国家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在宪政和国家制度安排中提供着重要的价值依托.当宪法危机发生时,政治发展以质变的方式呈现,宪法所宣扬的人民主权原则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了宪法危机的爆发.  相似文献   

18.
陶庆 《人文杂志》2006,(6):55-63
在国家产生以前,人类早期政治生活中,就已经产生了原始政治文明,并确立了人民主权的至上性、抽象性与不可分割性。原始政治文明中人民主权的直接转化为现世政治权威的路径已不再适用国家政治生活,但人民作主的政治文明理念从此嵌入人类政治生活的内核。国家产生以后,人类行使政治权威的现世工具是国家主权,它与人民主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只有认识和处理人民主权与国家主权的分离与回归的循环路径,才能触摸人类政治文明与宪政的“神秘”轨迹。  相似文献   

19.
单其满 《理论界》2006,(7):142-143
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得到了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宪法的确认,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也都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主权在民不仅仅是一句政治口号,它的实现需要一系列的民主制度加以保障。结社自由和民主的选举制度就是人民主权实现的两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卢梭从性善论出发,认为通过社会契约的手段所构建的共和国是绝对公正的,人民无权在国家之外保留私益。这些思想中隐藏着大量感性的、空想的甚至专制的成分,这些成分不但无助于实现法治,反而极易诱发暴政。卢梭的思想给现代社会留下了如下警示:缺少权力控制无法保障国家不为恶,法治实现的基础在于私人空间的保有,法律治理的实质在于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