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7 毫秒
1.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先后出现过“英雄神化”和“非英雄化”这两种错误的文学思潮。一个把英雄捧到了天上,远离了现实土壤的基础;一个否定英雄的客观存在,把鹰和鸡等同起来。他们各自从不同的方面割裂了崇高和美的多样性的统一、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优点和缺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在<否定的辩证法>一书中以另类的表达方式阐述了他对哲学的独特理解.否定的辩证法从社会批判深入到对启蒙和现代性的批判,再到对哲学自身的批判,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性、现实感和关怀意识.阿多诺的哲学观中流露着哲学传统的延续痕迹,激进的态度背后是阿多诺对哲学批判精神的本真诠释,他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守护着哲学的灵魂.反思阿多诺的理论,绝对的否定缺少与现实的对接,因而难以摆脱自身的限度.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方法论内在于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借助于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西方传统的个人主义方法论进行了系统批判,建构了以社会个人为出发点的政治哲学;他把生产形式作为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强调特定社会形态下政治哲学范畴的历史性规定;他提倡的从抽象到具体的经济学方法论,否定了从直观的现实出发落脚到抽象理论体系建构的政治哲学思维进路,也否定了黑格尔式的思维或绝对精神的观念逻辑任意组装社会政治现实的辩证方法.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所运用的方法论彰显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政治哲学研究中的重要价值,实现了政治哲学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理想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难言的理想描绘未来社会蓝图并不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从明治维新日本开国,沐浴近代产业文明以来,日本人似乎有一股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否定过去。明治时代否定“江户”,二战后则否定“战前”,同时以大洋彼岸(美欧)为楷模不断进取,接受了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西欧近代文明、日美安保体制、马克思列宁主义等各自拥有信徒和信仰领域,相安无事地统一在日本的价值体系中。  相似文献   

5.
吴娱玉 《阅江学刊》2014,(1):105-110
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以瓦解的思路开启了后现代主义的滥觞,其“内在批判”的否定策略和“星丛”理论与德里达釜底抽薪的“自毁原则”、“延异”理论殊途同归,然而,阿多诺浓厚的现代主义情怀使两者的否定观有本质区别,阿多诺否定之后依然“有”而德里达解构之后走向“无”;对于未来理想的建构,阿多诺认为,艺术是现实的反题,“星丛”是理想化的乌托邦,而德里达的建构则是深度批判、无限开放、走向未来的弥赛亚式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普遍价值是个辩证的概念,只有从同与异、一与多、抽象与具体、理想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矛盾关系和动态发展中才能合理把握.离开了辩证思维,无论是简单肯定还是简单否定,都是错误的.把握普遍价值还必须有问题情境意识,针对具体历史语境中的具体问题.学术界近年关于有无"普世价值"的讨论,实际上涉及的是如何理解当今世界中价值的普遍性、价值标准的共性的问题."普世价值"的否定论者与肯定论者的立场、观点虽然相反,但由于二者都缺少辩证思维,因此都存在理论内部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理路和心态与其通过"颂汉"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密切相关。王充以"天道自然论"来反对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他否定"天"的意志性,切断天道与人事之间的关联,进而否定自然灾异与帝王行为之间的"感应"关系,从而证实"天意谴告"的虚妄。王充批判"天人感应论"的矛头所指是主流知识界(儒者),而不是专制王权;其现实动机是通过对王权的维护与支持,以实现他位列台阁的人生理想。但是,在"天人感应"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大背景下,他的人生理想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度假的房子     
在工作,在路上,我们都很工作狂,当理想不愿意再让心为形所役,是时候跟现实做个了断了。在青岛寻一所度假的房子,让烤架上的肉、阳台上的女人、小小的花园陪你度假。  相似文献   

9.
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智力在世界范围内展开的产物,其文献信息的开发利用不但能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而且还能转化为最重要的社会体制,转化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其最直接的作用是帮助人们从客观上分析多变的社会现实,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作用于科学的决策。一、图书馆文献信息的作...  相似文献   

10.
侯长生 《唐都学刊》2009,25(5):69-72
陈衍的诗学思想集中体现于<石遗室诗话>若干重要概念,"变风变雅"反映了陈衍对诗歌教化功能的肯定,"荒寒之路"说明了其对诗歌功利化的否定,二者之间的矛盾反映了陈衍诗学理想的矛盾,也反映出古典诗歌在晚清社会的时代巨变面前对改变现实的无能为力,使诗人们"修齐治平"的人生理想无从实现,从而对诗歌的政治想象陷入了幻灭.  相似文献   

11.
陈松林  甘润雨 《探求》2004,(1):23-25
对共产主义理想不能仅从经验的层面上去把她具体化,层面化;也不能把她仅仅看成是形而上的存在。只有从人的存在状态出发,坚持辩证的观点,才能找到理想通往现实的道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陈旭东 《浙江学刊》2012,(3):193-200
黑格尔声称普遍历史是世界精神在现实历史中合乎理性的展开过程,但以奥斯维辛为代表的社会政治灾难使得阿多诺无法再相信黑格尔受启蒙思想改装的神正论.阿多诺指出了普遍历史的前进过程中充满了普遍对个体的暴力与个体的种种牺牲.基于这种为死难者诉求的立场及现实的苦难作为否定辨证法的动力,阿多诺强调了黑格尔普遍历史中被毁灭生活所代表的非同一性,从而彻底化了普遍与个体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否定的辩证法>中,阿多诺批判了传统哲学的同一性、体系化的特征,黑格尔的辩证法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是同一性哲学的两种不同表现方式.这种同一性、体系化的哲学体现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社会的特性和要求,同一性哲学对具体经验的否定,正如商品交换对质性的否定.阿多诺认为,哲学应该是一种异质性的经验,真正的哲学是非同一性的哲学.这需要从同一性的辩证法走向否定的辩证法,以非同一性的"星丛"结构为基础采探索新的哲学模式.阿多诺将批判理论的逻辑推向了极限.同时也更加揭示出批判理论的内在困境,即在激进的哲学批判背后,缺乏走向现实实践的理论中介.这是哈贝马斯理论转向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性的视野中探求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发展是理想和现实、事实和价值、目的和手段、类和个体的统一。一方面,人是一种独特的目的性的存在,目的性、价值性和理想性是人的自成的条件和证明。人的发展,人的自由,是全部社会存在的根本目的。但是,另一方面,从人的现实的生存和发展过程来说,人又是一种时间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人的发展与历史发展是一致的,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把个人推到了社会交往的前台,个人不断地从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整个世界历史进程既为个人生存提供了理想的可能,也不断赋予个人生存以现实境遇.对于如何理解个人生存的理想境况与现实境遇的统一以及怎样推进个人理想生存的实现的问题,从实现个人理想生存的外向和内向两个维度所进行的探索,将为人们摆脱当下的生存困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 关于生产力的内容,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二因素论”,即生产力只是由劳动者和生产工具构成的,所概括和反映的只是一种潜在的或可能的生产力。“三因素论。比“二因素论”前进了一大步,它反映现实的生产力。但由于、三因素论,同“二因素论”一样,也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因而它所反映的也只能是抽象的或可能的现实生产力。“三因素论”虽然表明人们运用生产工具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财富的力,具有其作用的对象和被吸收的载体,可能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否定交换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就意味着劳动者与生产工具和劳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自我批判就是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但马克思的这一思想一直处于遮蔽状态.批判与辩证法中的否定联系在一起,在本质上属于评价范畴.当社会的发展具备"特殊条件"时,国家权威评价活动和社会民众评价活动就转化为社会自我批判的"有机"方式和"无机"方式.社会自我批判的能动性,不仅在于能深刻地揭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辩证关系,更在于使"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深刻的社会自我批判,必然要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予以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确认现实主义仍然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主潮基础上,认为现实主义理想形态,由其创作原则所规定,即是通过直面、揭示、批判、肯否特定现实对象的自身过程中来间接地传达创作主体的理想,在描述现实的本身中来超越现实而传递主体的情思。在当代现实主义作品中出现了两种理想形态:一是非现实主义的虚幻的理想形态,其理想呈现出脱离文本内容、组织的逻辑进程而割裂性的存在,表现着逃避现实矛盾而遁入心灵慰藉的倾向,是传统的“大团圆”理想模式的呈现;二是清醒的现实主义理想走向,它能够充分地强化现实主义的精神实质,能够清醒地认识现实,把握生活,在批判了现实的缺憾中使主体的理想得以升华和超越。  相似文献   

19.
根据文本存在的形态,可将文本划分为现实文本、意向文本和理想文本。现实文本是当前存在的文本,或者以往曾经存在于历史上某一处的文本,不管它是存在于作者头脑之中或之外,哪怕它过去仅存在了一段很短的时间。意向文本是仅仅作为作者的意向而存在的文本。理想文本则是仅存在于某一解释者头脑之中的文本,是解释者认为作者已创作或应当创作但事实上作者从未实际创作过的文本。一、现实文本  存在于或业已存在于解释者头脑之外的文本,我称之为现实文本。现实文本又至少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历史文本、当代文本和中间状态的文本。对现实文本所作…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一样,可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1.成果为社会所了解;2.成果为社会所接受;3.成果为社会所应用。在这三个阶段上的成果转化,分别需要具备一定的内在和外在条件。要积极推动社会科学成果的转化,要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开始阶段,就为成果的转化创造条件。要从奖励、补偿、合作、供求互通等方面,建立起有效地推动成果转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