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爱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5):102-104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清政府发起了筹备立宪运动 ,山东谘议局应运而生。山东谘议局的成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终于被辛亥革命的汹涌浪潮所淹没。随之作为新生事物出现的山东各界联合会也最终不敌封建势力的颠覆活动 ,仓皇收场。透过这些政治机构的更替 ,顽固派、立宪派和革命派之间斗争妥协的过程 ,已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2.
3.
金华元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6)
谘议局作为立宪派同清朝专制统治进行斗争的最主要场所,在清末立宪运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从清末立宪运动中浙江谘议局的主要活动及所提的议案分析入手,对辛亥革命前夕的浙江谘议局作些粗浅的探讨,可为我们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清末浙江谘议局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包生耿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4)
粤人好赌,屡禁不止,晚清尤烈。清末广东的禁赌运动,与新设之广东谘议局有着紧密联系。官方与部分议员在"先禁赌"还是"先筹抵赌饷"问题上本有分歧并逐渐冲突,而议员之间的分派也渐趋明显,终致广东谘议局议员集体辞职事件的发生。综观宣统年间禁赌过程,筹抵赌饷实是关键环节。各方商业和权力利益的复杂纠缠,说明了清末政治废弛、经济无力、控制力式微现象。仔细考察清末广东禁赌过程,实能反映颇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时期,末任山东巡抚孙宝琦既效忠于清廷,又对革命党人持有恻隐,希望清廷与革命党人实现政治和解。但是,他面对省内的独立呼声和北方清廷的双重压力,无法从容转圜,从而陷入彷徨不定的心态纠结中。孙宝琦先是被迫宣布山东独立,当袁世凯指使第五镇反对独立后,孙宝琦即秉承袁世凯旨意,宣布取消独立。山东独立的波折造成了孙宝琦政治人格的分裂,使其长期受到负面评论,但是客观上却使山东避免了南北冲突的战火,因而应当予以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6.
7.
沈晓敏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56-61
1913年2~3月,各省议会强烈反对袁世凯政府适用《谘议局章程》的命令。文章揭示了这场斗争的前因后果及其意义,反映了民初政治斗争的错综复杂以及长期实行专制统治的中国向近代民主体制过渡是何等的艰难。 相似文献
8.
孙占萍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08,(7):26-29
山东教会学校发端于19世纪60年代初,存在了大约90年的时间。它从小学到大学形成了一种独立完整的教育体系,然而在其背后却昭示着一种社会剧烈转型的趋向:教会学校办学层次逐渐升级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益加深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山东教会学校概况、发展及原因三个方面,来探讨研究清末民初(20世纪初至20世纪20年代)山东教会学校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袁世凯在清末民初致力于山东经济的发展,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外理性抗争,二是自开通商口岸,三是推动农业、商业、税收与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析江苏谘议局议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岿然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2):26-30
议员是谘议局存在的社会基础。由于出身不同 ,年龄各异 ,因此他们对清政府的依附程度存在差异 ,在辛亥革命以后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通过对江苏谘议局议员的分析 ,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谘议局的成立及其以后的发展态势 ,了解民初民主政治失败的社会根源 ,从而对辛亥革命进行历史反思 相似文献
11.
作为立宪之根本的地方自治在清政府、地方督抚、士绅及社会各界的多向推动下,经历了由思想萌动到政治实践,由局部试验到全国规模的政府倡办阶段,并延续至民国初年。在清末新政改革中,山东积极而有成效,推行地方自治又以济南之历城为先。选取山东地方自治作为解剖点,可由点及面地了解中国地方自治的历程,有助于深入探讨清末民初山东政局的走向,且对当前的政治体制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谘议局是清末新政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谘议局的议员由选举产生。这相对于此前的君主专制制度而言,无疑是中国政治制度的一大进步。江西谘议局是在清政府一再催促并规定了最后期限后,才匆匆行动的。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江西谘议局议员的选举比较公平,议员在谘议局的运作中担任了重要的角色。考察江西谘议局议员选举的情况及其年龄和出身背景,有利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江西谘议局的成立和以后的论政和发展方向,以及评价其在中国社会政治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侯雁飞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吉林省议会始于吉林省咨议局。民国二年(1913年2月)第一届省议会正式成立。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吉林省议会代表各界群众,强烈要求政府“外争国权,内惩国贼”。1929年2月,吉林省议会撤销。吉林省议会是民主共和制在地方的设置,是辛亥革命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李勇军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5)
清末民初,在列强入侵和中国边疆危机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西藏建省论一时盈满朝野。西藏建省论从民间舆论、督抚朝议最后上升到清政府的治藏措施,体现了中央对西藏治权的决心。中、英、藏权力博弈的平衡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而被打破,清政府在西藏的经营最终付诸东流。相对晚清而言,民国初年的西藏建省论仅仅是一种政治口号,并最终成为中、英、藏讨价还价的谈判砝码。由于中央驻藏势力已被彻底清除,加之内乱不已,民国初年北京政府面对强英与西藏的联合鲜有作为,建省论也最终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5.
张华腾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8-131
袁世凯是中国清末民初社会政治舞台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留下了多方面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把袁世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全面地、客观地进行考察,可以看到,袁氏一生在许多方面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潮流,自觉或不自觉地做出了许多有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 相似文献
16.
PEI Geng-xing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1)
清末民国时期社会变革剧烈,婚俗的变化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变化。西式婚礼的引进,妇女意识的觉醒和五四运动对旧封建礼俗的冲击使得新式婚姻仪式逐步要替代旧的婚礼仪式"。新旧并存,中西共用"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在婚姻中也可以反映出来,尤其是晚清民国时期婚姻法中关于离婚的有关规定,充分体现出妇女地位的提高已经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李振武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7(5)
在各省设立谘议局是清廷预备立宪的重要举措之一.谘议局与督抚间发生了一系列冲突,此前学界关于谘议局与督抚冲突的研究多从谘议局一方立论,认为两者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清朝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如此立论虽有一定道理,但在某种程度上亦存在着把复杂的历史事件简单化的缺陷.造成督抚与谘议局之间冲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督抚维护自身专制权力的因素,有谘议局议员缺乏行政经验、书生论政的因素,有谘议局议员地方主义思想作祟的因素,还有部分谘议局议员把持谘议局谋求私利的因素,需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杨思信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2):80-86
作为近代中国教育思潮的一种,国家主义教育思潮最早出现在清末,“五四”后至20世纪20年代达到鼎盛,其标志是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团体——国家教育协会和专门的学派——国家主义教育派。清末民初国家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与发展,从内因上看是受民族危机的刺激,外因上看则是受日本和欧美同类思潮的影响。该思潮对清末民初中国教育,特别是对当时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失败后,晚清政府为摆脱统治危机,实行振兴实业,奖恤工商的新经济政策,为中国工商业发展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辛亥革命后,在前清制定的旧经济法律基础之上,北洋政府又颁布一系列旨在保护和促进工商业发展的经济政策和法令,这些法律条令较晚清时期的经济政策更为具体全面,为中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20.
孟玲洲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16
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在经济现代化的过程中,政府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在山东表现得尤为明显。清末民初,山东地方政府采取创办工艺传习机构、促进产品改良、开埠通商、提倡实业、倡用国货等种种措施,有力推动了山东经济的近代变迁,但也形成了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对日后山东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