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其三民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三民主义思想由旧到新的发展变化一样,其民族主义思想也有一个由旧到新的发展变化。一孙中山先生的民族主义思想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一步一步地变成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个社会中,由于其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逐步尖锐化,中国人民不断地起来进行反对外国资本侵略和国内民族压迫的革命斗争,其首要任务就是“争取一般政治自由,尤其是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参看《列宁文选》两卷集,第一卷,第826、827页)作为承前启后的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成 《理论界》2007,1(2):192-193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从被正式提出到孙中山逝世,经历了从“反满”到五族共和,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最后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的三次嬗变。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嬗变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和历史的进步,使其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修正、充实、完善。梳理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嬗变的轨迹,利于我们学习孙中山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倡导国族主义,坚持文化历史意义的中华民族和政治法理意义的中国相一致相叠合;旗帜鲜明的反对分裂、反对两国论.对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的关系作了辩证的阐述,指出没有民族主义,就没有世界主义,世界主义是从民族主义中发生起来的.他认为,实业是人类文明发达之基,只有实业发达,才能救贫和救亡.对外开放,是民族主义现代性的题中应有之义.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以人为本的.个人和社会、小我和大我,不是一个是非问题.在当时民族十分危急的形势下,他着重倡导国家的自由,而这又是以人为目的、为指归的.  相似文献   

4.
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风潮中有两种民族主义思想,一是以章太炎为主要代表,主张以文化别种族,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它虽然为辛亥革命的总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但这种具有种族复仇倾向的大汉族主义情绪又对辛亥革命的进程与结局产生了相当消极的影响。二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近代民族主义,摆脱了传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束缚,强调民族国家观念,主张各民族平等、共同奋斗的大民族主义,把追求中华民族的独立、民主和富强作为革命的终极目标,体现了中华民族意识的真正觉醒。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渊源及其学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理论的先行者,其民族主义思想极其丰富、深邃,主要来源是中国的传统民族平等观念、西方的天赋人权学说、进化论和社会有机体论以及日本民族运动的启迪等.其学术价值在于,立足于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国民认同特质的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通过倡导中国优 秀文化传统,利用网络来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并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陈先初 《船山学刊》2007,1(4):180-184
张君劢关于中国问题的思考首先是从对国人之民族意识善的考察入手的.他把民族意识的普遍缺乏视为国人思想上的最大缺陷,进而认定其为近代以来民族建国运动屡遭挫折的总根源.为此他提出了培养"中华新民族性"的命题,并在此一命题下提出了自己的具体构想,旨在通过国人的民族意识之培养,实现近代民族国家之建立.张的有关思考及其构想具有文化民族主义的特点,其民族国家的总体取向体现了近代民族主义的基本要求,其缺陷在于,在民族主义名义下提倡对现存国家的忠诚,民族主义易向国家主义滑落.  相似文献   

8.
面对近代中国面临的民族危亡,梁启超、孙中山和李大钊各自提出了救亡之策.梁启超排斥无产阶级革命,孙中山溶化无产阶级革命.二者都把无产阶级革命当作民族独立之后的国内事务来处理,但只有把民族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融为一体的李大钊的救亡之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在同盟会成立前,其民族主义以反满为主要特征,未能完全摆脱狭隘民族主义的藩篱。同盟会成立后,从本质上说,已确立以民族建国为目标的近代民族主义。但因作为革命主要力量的会党群众基本上只能接受反满的号召,加之他对帝国主义列强有幻想,同时又必须与立宪派在反满的问题上划清界限。所以,孙中山仍未能完全摆脱反满的局限。民国成立后一段时期,孙中山在国内民族关系的问题上有过一些不很正确的提法,容易使人误解他为大汉族主义者。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了新的飞跃。他非常明确地阐明了争取建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国际新秩序的思想和主张。这是他民族主义思想遗产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0.
孙中山具有重塑民族精神的强烈意愿.近代以来,鲜有学者将道德作为民族精神的影响要素,在当时许多思想家开始质疑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背景下,孙中山恰恰从道德纬度看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优势,深刻阐述了民族精神的道德支撑力,在提升民族精神方面提出了具有国情意识和民族自信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目前对民族精神急需提升的新的历史时期,在人们逐渐复活和回归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势下,孙中山这一观点对于我们思想工作的内容创新和方法转变均有现实意义.在内容创新方面,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道德观念值得提倡,从而突破意识形态教育的局限,在方法转变上,必须遵循国民心理而重视感化引导,寻求适合国民特点的教育方式,而不是仅仅满足于单纯的理论灌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