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侗族款词是以民族古歌形式表达的乡规民约,是民间文艺和民间规约的复合体。它以“百科全书”的身份在广度上蕴涵了侗族的社会横向全景,并在深度上以“活化石”的姿态表征着侗族历史的纵向发生、承继与发扬。不仅如此,侗款呈现的文化底蕴、律法思想和表意机制,揭示了侗族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属性和共处原则,以此为基础生成的艺术精神和律法思想,及其两者悖论而统一的独特属性,又反过来支撑着民族的独特性与恒定性。因此,侗款在艺术与法律的领域,在处理人类自由与规约、情感与理性、人本与法本关系时凸显出和谐性、有效性与持续力,它以一种成功的文化精神模态昭示了人类社会、艺术创作发展的又一探索方向与行进模式。  相似文献   

2.
[摘要]在北部侗族地区,随着鼓楼、花桥、侗族大歌等侗族标志性符号的丧失,人们逐渐失去了族群记忆的文化依托。三穗款场是整个侗族地区唯一明确以“款场”作为地名的的乡村集镇,承载着侗族北部地区侗人对款文化的全部记忆。以三穗款场为中心,建立“款文化空间区”,对款文化遗产资源进行深入发掘与保护,必然会推动侗族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唤醒北部侗族地区日益淡漠的族群认同意识,从而促进地区文化与经济的共生与共荣。  相似文献   

3.
1 侗乡不仅有优美动听、沁人肺腑的侗族民歌,还有形式独特、幽默风趣的朗诵词。它与侗族民歌交相辉映,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增添了宝贵的一页。侗族朗诵词首先要推古老的“款词”。它是伴随着侗乡特有的民众自治组织——“款”而产生的。在古代,侗族人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共同利益,由款首组织群众制定乡理乡规(口头传诵的,无文字记载),这便是最初的款词。最初的款词只是一种民间的法律条文,并不具有文学性和审美价值。为了宣传群众,让群众能记诵乡规民约,款首在制定款规款约和讲款(宣讲朗诵款词)时,尽量选用形象的语  相似文献   

4.
侗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而且能歌善舞。侗乡素有“耶乡歌海”之称。侗族文化艺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琵琶歌,便是侗族文艺百花园中最为鲜艳夺目的一朵。它是侗乡人民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本文仅就侗族琵琶歌这种民族文化艺术的起源、分类和韵律,作些粗浅探讨。一、侗族琵琶与琵琶歌的起源侗族琶琵与琵琶歌,源远流长。由于无文字记载,其产生的年代,难以作出较为准确的考究。但从侗族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中,可以初探其来历。侗族款词《斗萨更》(侗语,即  相似文献   

5.
侗族款词是侗族人民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创造,并经过不断的汰选后而形成的一种民间法规。它长期对侗族人民的日常规范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侗族人民的人格起到模塑作用。本文就侗族的款词(以下简称“侗款”)所规定的民间法律法规,探究其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与人格的模塑,以期对民间习惯法的重新审视,指出民间法律在当今的社会构建过程中,仍然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对于在历史上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来说,用汉字来记录本民族语言是很普遍的事情.侗族民间也有大量的"汉字记侗音"古籍文本传世,这些文献涉及侗语歌册、历书、祭词、款词、占卜书、谚语等,是侗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侗族民间传说及史料记载、现存的侗族芦笙词等为依据,探讨了侗族芦笙文化的起源、芦笙的制式及侗族芦笙文化的主要内容,并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讨论了侗族芦笙文化的研究方法及研究侗族芦笙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侗族《约法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间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作品,在真正的民间文学领域中不曾多见,越是古代越是这样。本文所论侗族《约法款》,便是一部富有艺术色彩的民间法典。一、《约法款》的产生款,是侗族古代社会的一种民间自治和民间自卫的社会组织形式。款词,最初是一种与侗族古代社会款组织有关的民间念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侗族民间文学样式。  相似文献   

9.
论侗款源流     
侗款在侗族地区的存在已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内涵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日益丰富完善,不但包括款组织、联款制度,而且还包涵了讲款、开款、聚款活动,包括具有法律性质的约法款和侗族民间文学样式之一的款词。从侗款制的产生、发展、完善、衰落及至款词的繁  相似文献   

10.
“款词文化超稳定性”的成因直接受侗族家族制度、生态环境、社会政治环境、语言特殊性及其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清朝经营侗族的政策,是清朝封建中央集权制的产物,它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清政府在侗族地区施行这些政策的过程中,处处表现出专制性的特点。对侗族人民的反抗斗争残酷镇压,严厉推行保甲法,对土司的种种限制等,即是如此。这些政策,加强了对侗族等南方少数民族的控制,反映了清王朝封建专制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运用"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模式分析侗族传统社会形态,使侗学研究具有较大的缺陷。侗族传统社会形态独具特色,可按社会经济形态、社会关系形态、社会政治形态和社会意识形态四个自下而上的层面和思路,对侗族传统社会形态进行再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3.
瑶族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瑶族分支复杂,自称、他称繁多,但其中布努瑶的来源应与苗、壮、侗等有相当密切的关系。瑶族的称谓繁多,有必要进行分类,如以地名、服色、习俗等为标志,使研究对象的性质更为明确。历史上瑶族的称谓也颇多,反映出各民族间态度的变化,既有初始的客观记录,也有后来民族歧视的影响,有必要了解其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4.
村落环境一方面受制于营建地的自然环境,是一种生态物理形式;另一方面,村落环境也是营建族群的一种文化选择和文化表达的方式与依托,是一个体现意义与象征功能的符号。侗族村落环境作为一种空间物理形态,其结构布局是按照侗族的生态观和文化观营建的。侗族村落环境中的田园、山水、林木、道路、村落、人家是一个整体,共同形成侗家人的生态观、生命观、文化观和族群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一种显在的传播方式和文化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5.
欧洲近现代音乐教育体系的引入,促进了东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音乐的发展.但"欧洲中心论"抑制了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本文将从"侗族大歌"引入视唱练耳课堂教学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预期的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探讨建立一种以母语文化为基点的视唱练耳教学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两汉时期的治羌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羌族是两汉时期北方重要的游牧民族,对当时的政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两汉王朝对羌族采取了不同的政策:西汉采取了“隔绝羌胡”、恩威并施等政策,其核心是围绕“隔绝羌胡”展开的;东汉采取了强制内徙、以夷治夷、武力征伐等政策,其核心是以武力征伐为主。正是由于西汉实施了正确的治羌政策,才使得西汉的西北边疆政策得以顺利实施,集中力量解决西汉最大的边患———匈奴;也正是由于东汉实施了错误的治羌政策,才出现了贯穿于整个东汉始末的“羌祸”,并最终使“羌祸”成为东汉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明嘉、隆时期,东北辽东地区东有土蛮各部劫掠,西有建州女真侵扰,局势岌岌可危。为扭转这一局势,高拱采取的治辽方略是:大力推行边政军事改革,以提高明军的防御作战能力;破格任用张学颜巡抚辽东,使其与总兵李成粱协同守边,共同御敌。可以说,这是高拱取得辽左大捷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故此,明清及近现代的政治家、史学家给予了肯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文化中独特的殉情作品和殉情现象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和思考。纳西族殉情现象不是纳西族文化孤立的一面,它与其现实生活、民族心理性格、宗教信仰和世界观有着直接的或千丝万缕的关联,是民族文化中多种力量整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以贵州地扪侗族生态博物馆为例,对我国生态博物馆的发展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合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保护的新思路,即将地方生态博物馆与文化旅游的发展相结合,同时注入民间资本,由社区居民来管理社区文化,解释自己的文化并选择其发展的方向,从而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实现少数民族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也是关于生态博物馆发展的一种新尝试。  相似文献   

20.
"侗族大歌"已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结构框架浑然有趣,多声形态绚丽多彩,合唱技艺出神入化。作为植入民间的多声部歌曲,能够完整保存,这与侗族地区特定的歌师、歌头、歌班、歌俗等传统制度的人类学背景有密切关系。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来看,"侗族大歌"又是侗族传统社区整体"文化场"的记录和再现,是活态流动的存在,作为侗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创造而成的音乐文化遗产,它呈现出的非物质性,具有多样性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这些价值与侗族传统社区人群的存在与发展紧密联系,互动互存,从而形成侗族大歌传承与保护的独自特点。文章从人类学视角,分析"侗族大歌"传统内部的传承保护机制,分析在社会文化生境不断变迁的今天,如何对以侗族大歌为代表的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