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今人追忆一代大师陈寅恪多从其文章与人格入手,而甚忽略先生对于后辈学子的关怀,本文主要论述了寅恪先生为学生荐事、荐文所作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陈寅恪并未刻意构建自己的史学研究体系,但他从事史学研究有自己的原则:探寻历史的文化内涵是他的史学追求目标(文化视角);用趋于保守的标准衡量历史是他的史学态度(保守态度);从具体的个体及集团入手研究抽象的历史问题是他的史学方法(个体取向)。  相似文献   

3.
学术界关于陈寅恪的研究发端于1934年,至今已有八十年。八十年来的陈寅恪研究可以改革开放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又可以陈寅恪逝世为标志分为两个时段,后期则可以《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为标志分为两个时段。陈寅恪研究的成果形式多样,而尤以专精的学术论文、专深的学术专著最有分量,而数量众多的报刊论文则显示了陈寅恪研究对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陈寅恪作为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一生致力于史学研究,成就卓著,为中国历史学开辟了多方面的研究视野和方向,提出了许多具有重大学术意义的观点。他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学术研究自由精神和"以诗证史"的史学研究方法更是为后世学者所敬仰和继承。  相似文献   

5.
纵观陈寅恪先生治学的各个阶段不难发现,其对文学领域问题的关注可谓是一以贯之。文章主要从文学方法论、文学审美观、文学文体观及文学比较观这四个维度来考察陈先生的文学研究。知人论世、今典与古典的考证是其在文学研究上运用最多的方法;在文学的审美上,陈先生主要从文学的思想、结构、语言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运用历史的眼光去考察各种文学文体的变迁是其文体观的最重要特色;在中西文学比较领域,陈先生强调二者对比的范围及适合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尤重中国文学的独特性。这四个方面基本上形成了陈寅恪文学研究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6.
主题点评 爱恨恩仇,是非得失,都会牵动人的喜怒哀乐,归结到一个字,就是情”。佛教把人类说成“有情世界”,很有道理。在世间的情中,同学情、同桌情有时会给人带来长久的温馨和快乐,甚至终生受益。但有时也会因利益、情感的摩擦而产生距离,留下遗憾。但最让人受害和痛悔的还是种种误会和误解给人带来的不幸,常常在真相显露之后,引起无限愧悔,又往往很难补救。  相似文献   

7.
陈寅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史学大师,在教育领域从教多年,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其内容涉及教育观、教学观、学习观、学风观等诸多方面。他的教育思想,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对新时期拔尖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治学以“以诗证史”擅场,解诗则长于“以史笺诗”,评价诗歌多着眼于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反映。他的诗歌创作也多以时事为背景和题材,秉笔直书,不避不讳。因此,《陈寅恪诗集》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和一位真实的诗人。他为数不多的存世诗歌,写作目的如其自评《柳如是别传》,乃是“痛哭古人,留赠来者”;而作为情感的寄托,陈寅恪的诗歌也更能体现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9.
陈寅恪“关陇集团”说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寅恪先生的“关陇集团”说 ,重点阐释了周、隋、唐三代政权的性质与特点 ,对中古史研究影响颇深。但学界对该说有一定的争议。虽然陈先生明确界定了关陇集团的性质与特点 ,但因拘囿于该学说 ,不恰当地超越了“关陇集团”的界限 ,导致了研究中的自相矛盾和理论上的僵化。事实是关陇集团产生于特殊的历史时期 ,随着政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该集团的性质也在发生变化。降及隋唐 ,已不存在具有一致目标和严密组织的政治集团———关陇集团  相似文献   

10.
陈寅恪西北学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寅恪著作中的西北视角,其精神实承乾嘉以后兴起的西北四裔之学,其中以其独步天下的域外语文知识回 国后所发表的文章最为显著。如以比较语言学治敦煌写本佛典而开展出文学及翻译的文化意义、以敦煌卷本唐诗 证史而示范了一种特殊考据法,其视文本为历史、边缘与中心的诠释循环,实具一种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1.
史学大师陈寅恪的爱国之情,主要包括他的“归正首丘”之义,对国家领土完整的关注,对民族气节的尊崇,以及忧国优民的忧患意识。陈寅恪的强烈爱国情感的形成,既有他的家庭亲属的影响,又有中国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陈寅恪因其对历史的深入研究、显赫的官宦家庭出身及丰富的留学经历,使他看问题更具睿智和洞察力,因此他的爱国之情更具理性。陈寅恪没去台湾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他对共产党及其领袖人物有较好印象,更有感情,而对国民党及其领袖人物极其反感甚至可以说已经彻底失望,所以他留在了大陆。  相似文献   

12.
陈寅恪与吴宓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陈、吴二人的诗作 ,反映了他们人生哲学、文化观念、思想感情。武汉大学中文系已故教授刘永济的诗、词遗作中 ,留存了一批与陈、吴交往的作品 ,这对于深入认识陈、吴的诗作有重要意义。此文首次对这些交往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爬梳与考订。  相似文献   

13.
唐伯元一生相善于东林诸子,与岭南学人的学术交游反而不多。他选择在心学与实学之间自处。稽考唐伯元的交游个案,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唐伯元的人生历程以及深化对晚明社会的思想认识与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与礼空隐道独为师的“函”字辈诸人,或早卒,或抗清而牺牲,或为遗民,其与天然函禅师的交往,表现出那个时代岭南佛门的禅僧具有强烈的遗民倾向,其价值取向有强烈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情谊侵权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谊活动中的侵权行为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为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应当赋予受害人以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情谊活动中的行为人采取了合理措施预防危险、制止危险或进行事后救助就可以认定为尽了必要的安全注意义务。同时,情谊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只能适用于过错责任原则。  相似文献   

16.
沈寂长期坚持陈独秀研究,是国内陈独秀研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陈独秀研究成果最为丰富的学者之一,《陈独秀传论》是其代表作,承载了他一生执著学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论友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是他的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里士多德认为,友爱是生活中最为必需的德性,友爱的基础在于共同性。他强调作为朋友就要共同生活,所以,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拥有许多朋友。朋友是另一个自我,对朋友的爱就是对自己的爱。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的这些思想使我们有理由相信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论传统有可能在今天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政策调整是陈云政策思想的一大特色。陈云认为,政策调整的原因与类型可分为实践发展引起的调整、政策弊端暴露引起的调整、认识水平提高引起的调整三种。政策调整有利于纠正政策的失误和偏差,有利于政策的完善和发展,也有利于政策的贯彻执行。政策调整的步骤和途径有三:一是客观全面地弄清实情,这是政策调整成功的前提条件;二是制定正确的调整方案,这是政策调整成功的决定因素;三是采取合适的方法措施,这是政策调整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与第一代现代新儒家同时期的学者,陈大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表现在:第一,他认为孟子与荀子对人性的定义是“名同而义异”的,然就善与恶的论说,二儒的观点一致、相互符顺;第二,他建立了一套以“人生的安宁”作为践行美德之目的,以满足切己的、可实现的、普遍的与究竟的要求作为美德具体要求的儒家现代美德伦理学;第三,他对中外逻辑学的分析梳理,尤其是对荀予名学中概念的厘定及其作用的剖析贡献甚大。陈大齐的学术贡献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整理和发掘。  相似文献   

20.
张煜 《南都学坛》2004,24(2):70-74
陈衍(1856—1937年),是清末同光体诗论集大成者,也是闽派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基本体现了他的诗学主张,有着典型的宋诗的特征。在风格上,他受到梅尧臣的影响,在以陈三立为代表的生涩奥衍派与以郑孝胥为代表的清苍幽峭派之外,自成一家,清新而出之以奥衍。他的诗,曲折地记录了一个特殊时代的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