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适用“近世哲学”概念将自北宋至清代近千年的学术、思想史看作是一个大的思想史单位,以相对中立的价值态度来分析宋明理学的理论贡献与理论失误,强调这近千年的思想史及其问题意识的内部转化过程。与宋元明清思想研究者相比,胡适以其整体性观念和科学理性的精神来重新解释清代学术,把科学精神与重视民众物质需求的现代性思想结合起来,构筑起清代学术与西方现代思想之间相互对话和理解的平台,凸显了清代学术的现代性特质。  相似文献   

2.
焦循的《孟子正义》为清儒新十三经之一,是清代学术的典范之作,同时这部撰述又是焦循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之作,集中反映了清代中后期的学术风貌。焦循《孟子正义》的注疏方法典型地体现着清代学术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其注疏方法背后深具思想史的意义。焦循在书中重新确立了《孟子》一书的经典意义,构建了自我的义理之学,实现了对汉宋之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关于清代汉学吴派鼻祖惠栋的学术取向的论断,以梁启超"述而不作"的观点最为学界所接受。不过,清代汉学家远不止具有考据的层面,对义理和经世的重视则是考据之外的另一种面相。这既是近年来学界清代学术和思想史的重要发现,也是重新思考惠栋学术取向的出发点。通过对《太上感应篇注》的创作缘起、引文和内容的分析及其影响的讨论,可以看到惠栋的另一种学术取向。这种学术取向与其说是"述而不作",毋宁说是"作而非述"。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丰富我们对惠栋和清代学术与思想史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美国中国学界向来重视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处于转型阶段的清代学术思想史,更是颇受青睐,著作甚丰。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就是专攻这一块的著名学者。他的《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和《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从新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清代思想史不同于传统研究的另一面。他既反对只从内在理路出发看思想的变迁,又不赞同把思想史局限在政治史的框架内。为此,他倡导“语境化”研究,强调思想史的社会根源和本土背景。此外,艾尔曼反对“现代化叙事模式”,认为要从开端出发探寻历史,并要注意知识的地方性生产机制。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思想史研究中,要积极吸取美国中国学家的有益成果,把我们的清代思想史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是专门研究明末清初至清末民初三百年间中国学说思想史的开拓性著作。侯外庐的《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是“五四”以来有关近三百年中国思想学术史研究的批判总结。  相似文献   

6.
)清代的思想学术,并融着“历史大总结”与“启示新时代”的特色,显示出更为复杂的局面并成为当代学者研究的热点。省察当代有关清代思想学术研究的情形,其呈现出的思想史与学术史学科立场和视角的模糊,历史分期中忽视前后期社会背景的根本差异,对清代思想学术评价观,最与结论的显著对立,研究方法上整体性把握不足,以及研究风尚受社会风尚影响突出等种种倾向,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对清代思想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因此都应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清代学术史上的一条重要线索,“汉宋之争”的研究并不能单纯地从学术史外缘进行阐述,它具有真正遵循思想史内在理路(inner logic)向前的学术轨迹。作为思想的历史,“汉宋之争”持续时间之推定,并不能仅仅界定在汉学兴盛之后,而应是横跨了整个有清一代,这个内在的学术轨迹虽然经历了汉盛宋衰、宋盛汉衰、汉宋合流的阶段,但实际上每一个阶段都体现了思想的交融与井喷,不管是相互批判对立,还是相互融合调适。这些分段式的学术演绎无一不在反映清代学术史活泼、前进、具有生命力的这一特性。清代汉学与宋学的衍生、发展、嬗变,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攻讦、相互批判,及至最终的合流,都无一不证明学术史是向前发展的,与此同时使得清代思想史在激荡与调适中展现出绚烂的学术火花。  相似文献   

8.
《清代学术概论》是清学史研究的经典之作,也是最能体现梁启超晚期治学特点的标志性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梁启超提出了三个有创造性的理论学说,即:“时代思潮”论,“反动”说,“以复古为解放”说。这些理论创构既加深了梁氏著作的理论内涵,又增进了人们对清代学术的理解,还对后人的思想史研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焦循的《孟子正义》为清儒新十三经之一,是清代学术的典范之作,同时这部撰述又是焦循一生学术思想的总结之作,集中反映了清代中后期的学术风貌.焦循《孟子正义》的注疏方法典型地体现着清代学术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其注疏方法背后深具思想史的意义.焦循在书中重新确立了《孟子》一书的经典意义,构建了自我的义理之学,实现了对汉宋之学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前辈学者一般认为,顾炎武的学术成就主要在其历史考据。其实,顾氏以六经皆史、以经证史的历史观而奠定了乾嘉考据之学的思想基础和治学方法,并在考史辨妄、以信作史中寓引古筹今之历史哲学,从而对清代经世史学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研究顾炎武的历史哲学是重新理解整个清代思想史的一个关节点。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为中心,以书中所收录学人的取舍标准作为切入点进行考论,再将其置入其与《国学概论》、《清儒学案》和《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八)》四部著作所组成的清代学术研究体系中进行考察,从而阐明钱穆清代学术思想史研究的观点演变与其著述体例建构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清代学术概论》作为清代学术史的“典范”之作,自其成书以来,对它的评论和研究数量可观。1949年以前,符合学术规范的研究不多,但提供的思想史材料较多。1949年以后港台和海外方面出现了对《清代学术概论》专门性质的学术研究;在大陆方面,建国前十七年学界对梁启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思想的评价与研究上,而不在其学术史著作上。改革开放以后,大陆学界不仅对梁启超的思想作出肯定性评价,还对其学术史论著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述,并开始对梁启超的学术史著作的基本文献作整理和导读工作。同期学界开始重视对梁启超和时代大致相近的钱穆、章太炎、刘师培、胡适以及日本学者同类著述的比较。随着研究的深入,除了梳理基本史实来评判乃至超越以梁启超代表的清学史的意见外,还出现了许多超出清学史范围更为开放性的倾向。此外,有关《清代学术概论》的海外研究及跨学科研究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运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法律思想史家的学术贡献。认为张国华、饶鑫贤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法律史研究的组织者、学术活动家和著名法学家;在总结与继承、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骨干、开展学术交流和比较研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14.
探索学术与思想之间的历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初年的中国“新史学”中有一个倾向,即将学术与思想合 而并论;到新文化运动之后哲学史兴起,1949年后受 苏联(前)影响,思想史研究中哲学色 彩甚重。到20世纪最后10年间,思想史研究中的哲学色彩减退,而其与学术史的关联又趋紧 密,然而一个副作用是导致了学术史本身的研究较为薄弱。其实各专门史的学术分类常常是 为研究的方便,故或许可尝试构建某种思想与学术之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梁书力主"反动"说,推崇汉学之科学考证精神并于宏观中把握清代学术之概要,着力构建中国近现代学术史的创作规范。钱书着眼于"传承",善于从师承关系上周详地分析清代学术之特色并着力推崇宋学经世精神,带有明显的思想史色彩。在新旧学术演变考察中,作为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的梁启超善于从外部环境着眼突出新思潮之质变;作为史学家的钱穆则善于从学术自身传承中考察新学术之发展。于传统文化寻求民族自立、自强的力量方面则两书相通。  相似文献   

16.
国内史学界关于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十分薄弱 ,对英国科技思想史的研究呈现出规模狭小化、内容零碎化和研究路径的混合性及研究进程的断裂性等特点。因此 ,客观审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客观定位科技思想的学术谱系和研究方法 ,是研究英国科技思想史的前提和基础 ,而回溯、还原、挖掘新的学术生长点并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 ,是学科重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思想史的定位已经成为当下学术界居高不下的显学,尤其是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讨论更是成为众多学者关心的学术热点。就目前学术界关于这一学科的论争来看,尽管学界同仁在不少学术重镇进行了富有见地的研讨,但我们以为还有充分探讨的空间和余地。为此,本刊特约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素有研究的学者对这一学科进行梳理和盘点,他们将围绕思想史面临的一系列诸如内容、起点、方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重大的学术命题一一展开对话,我们真诚欢迎更多从事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同仁关心并参加这一命题的讨论。我们也希望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平台由此得以全方位的刷新和提升。  相似文献   

18.
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专著──简评《清代经学史通论》张守常在近年兴起的文化热中,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也是一个热点。清代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它在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个高峰—乾嘉汉学之后,便向近代新文化的方向转化了,也就是说,有清一代的学术文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加强中外学术与文化交流 ,集结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队伍 ,进一步将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引向深入 ,2 0 0 4年 8月 1 7— 1 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湖南吉首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近现代史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浙江大学社会文化与思想批评研究中心等单位 ,在湖南湘西边城吉首市共同主持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 70余篇 ,80多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围绕思想家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国近代思潮与社会转型、中国近代史资料解读以及如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专家学者关于如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发言刊发于后 ,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中外学术与文化交流 ,集结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队伍 ,进一步将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引向深入 ,2 0 0 4年 8月 1 7— 1 9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联合湖南吉首大学、湘潭大学、湖南师范大学近现代史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浙江大学社会文化与思想批评研究中心等单位 ,在湖南湘西边城吉首市共同主持召开了“第一届中国近代思想史国际学术研讨会” ,会议共收到论文 70余篇 ,80多位来自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大陆地区的专家学者围绕思想家与中国近代思想、中国近代思潮与社会转型、中国近代史资料解读以及如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部分专家学者关于如何深化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发言刊发于后 ,以期引起学术界对此问题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