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本文在考察了中国艺术史上诗画结合的过程之后,依据中国诗画结合的艺术实践,论述了中国诗画艺术原理的共通性:都是表现艺术,都讲究“虚实相生”,以及他们之间物质媒介不同的差异性与追求互补的吸引力,从而以此为中国诗画融合的美学依据。进而阐述了中国诗画融合艺术传统形成的“土壤”和“气候”。  相似文献   

2.
按西方艺术分类,诗是时间艺术,画是空间艺术,诗与画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界限,德国莱辛的《拉奥孔》就是论诗画这种关系的经典性美学著作。与西方美学异趣,中国美学不是着眼于诗画的界限,而是侧重于中国诗画的同源、同一关系,其最早的明确表述是苏武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中国诗画同源命题包括两方面的理论指向:一是指中国诗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哲学背景,二是指有共同的创作基本原则。本文揭示,就第二方面说,中国诗画同源是指中国诗画在创作上存在着共同的基本思维方式,共同的基本结构方式,以及对意境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莱辛诗画理论中的两个主要方面是诗画描写对象和诗画媒介的异同;分析了莱辛诗画之异同观及其产生的原因;比较了莱辛诗画理论与中国古代“意境说”,并对学术界关于西方艺术不重“境界”表现的观点,提出异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画相通的最根本原因在于诗境画境在创造、表现、审美感知层面上的相通相融与相似,然“画境异乎诗境”,遂有“诗画互补”之说。诗画互补是中国艺术魅力生成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谈及中西方的美学时,都会考虑到诗与画的关系.在西方,人们注重诗画的异处与特点,中国则更注重诗画同一.本文分析了莱辛<拉奥孔>的诗画美学观及其与王维诗画美学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诗画仿佛一对孪生姐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水乳交融,浑然天成.对于诗画的解读也因人而异.在对其翻译过程中,要实现其全面的文学内涵传达确非易事,因此,笔者试图从文化传播这一角度,采用理论介绍、文本对比分析的办法,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地探讨如何更好传译中国诗画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并援引中国古典文论相关术语,提出十项实现"移情入境"之诗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摄影文学与中国画诗画相融的异同点进行比较,见出摄影文学的特征,发展摄影文学的优势和难点,探讨摄影文学向中国画诗画相融借鉴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诗画融合历程中有三个极重要的时期———诗情画意开始真正接壤的魏晋;“诗中有画”达到了顶峰、“画中有诗”亦长足进步的唐;因成熟理论的出现而使诗画融合有了质的飞跃的宋。本文分析了这三个时期内庄学与诗画融合的关系,力图探讨并把握诗画融合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突出现象的精神根源。  相似文献   

9.
美国诗人卡明斯模仿中国诗画家想做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他的诗歌明确表达出对中国的向往,具有浓郁的中国情结。他创作的不少诗本身就是画,给读者留下一个广阔的想像空间。另外,卡明斯的诗画其形其意模糊变化,与中国艺术家追求的模糊审美标准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0.
宗白华先生的《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一文以其深厚的西学理性沉潜于传统艺术的遗产宝库中,发掘整理出其中恒久不灭的精髓,并通过与西方诗画艺术的比较为我们提示了理解我国传统诗画艺术独特气质及价值的途径。即中国古代诗画艺术的独特精神气质乃是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独特产物。随着古代社会的结束和现代社会的开始,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已不可挽回地逐渐消逝,而它所遗留的遗产却是中国现代艺术及其精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诗画一律”是中国独特的艺术传统,这一艺术融合的最终形成是“诗向画的靠拢”与“画向诗的靠拢”双向运行的结果,题画诗是对“诗画一律”艺术观念的实践。通过列举中国现代画家创作的题画诗,证明中国题画诗从诗画关系上可分为三类:诗意大于画意、诗意等于画意、诗意小于画意。通过对中国画家题画诗新的类型分析,既能理解画家在创作题画诗时的“文本间性”,又能认识均衡艺术修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近期国际汉学界山水美学论文大多以问题为中心,以中国哲学术语为核心话语,追求原创,注重理论实践结合。既有以中国古代宇宙论的“气优先论”“水首生论”与中外文论结合,揭橥山水美学研究路径的哲思;也有检视中国山水景观源流与西方“景观”差异的力作;更有从中国古代山水作为诗画大家“游、居之所”出发,用后现代话语阐释中国山水及其诗画“读什么”和“怎样读”;或对“通感”与山水诗画之“兴”的探讨。由此形成海外中国美学研究一种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中国题画诗讲究"意境",画中题诗,诗情增添画意,画意映衬诗境,诗画相得益彰。在《山径春行图》多模态诗画话语中,画为视觉艺术,诗是语言艺术,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诗画融合共生,由绘画组成的图像行为和由题诗组成的言语行为汇合而成一种统一的多模态交流行为共建话语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遗产中 ,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 ,以它特有的文化内涵 ,在世界文化中独树一帜。它同中国诗画艺术密不可分 ,在其创设艺术意境上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诗词绘画在古典园林艺术意境的创设与表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园林艺术的意境创设和诗画艺术比较亦具有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素有“诗画同源”和“诗画一律”之说 ,这种“同源”和“一律”的关系也表现在诗论与画论的文体上。中国古代的诗论与画论 ,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存在着相通与互渗之处。本文试从文体样式、批评话语以及内在品格三个方面 ,来讨论中国古代诗论与画论在文体上的相通与互渗之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自然山水诗画审美理想指导下形成的实用与审美完美结合的典范,体现着与诗画同源的意境追求审美取向。本文试从人、建筑物与自然山水各自所代表的情景因素及虚实关系,来探讨园林意境生成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在诗画关系上,莱辛与苏轼的"诗画异质"观与"诗画同律"说取向各异。究其原因,其所处的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西殊异的诗画性质与艺术系统以及中西不同的文化精神是造成这两种诗画论文化内涵不同的重要原因。同时,由于同是在探寻诗画艺术规律,因此,二者在观点相异的同时又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丰子恺与朱光潜作为同时代的文艺理论家,他们在文艺领域都有所建树,但其文艺观却有区别。其主要原因是两人文艺观建立的途径不同。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更多地彰显出诗画联袂的共性与个性,而朱光潜的研究更多集中于对诗画性质的研究。虽然两人的文艺理论都凸显了诗画交流的互动性,但他们的侧重却有很大的差异,尤其在表现领域和诗画传达方面,丰子恺的诗画交流观用绘画来阐释诗境,而朱光潜的诗画交流观则用美学观点看诗画结合。  相似文献   

19.
论明中叶吴中诗画同体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文人画的发展,画上留款题诗——诗画同体,作为绘画文人化、文学化的一种表现,自然也盛行起来。明中叶吴中画家的诗画同体形式处于一种历史发展、新变的阶段,而且他们诗画的表现形态因此也受到影响,如诗画综合表现力的增强,诗画“尚意”性等。  相似文献   

20.
诗画本体论、创作论、审美论构成了苏轼"诗画一律"这一命题立论的三个维度。就诗画本体论而言,二者都强调情志人心是诗画之本体;就诗画创作论而言,二者都具有相通共同的创作模式及过程;就诗画审美论而言,二者都以对景物之描绘、对意境之创造及对"言外之意""画外之妙"之追求为主要审美特征。这三个立论维度使诗画为何"一律"的追问得到了有效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