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人权状况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既是一个政治概念,又是一个法律概念.它的意义极其宽泛,从根本上说,人权是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公民在实际上享有和应该享有的自由、平等权,包括生存权利、发展权利、个人的劳动权、受教育权和言论、出版、信仰自由权等等。怎样认识当今号称“有人权传统”的头号资本主义美国的人权状况?是不是像有些人说的,美国是“最讲人权”、“最尊重人权”、“最民主”、“最自由”的国家呢?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实事求是地分析,不难看出美国的人权状况具有二重性质:其一,美国的人权并非到处都是一团糟,不讲一点人权,而是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2.
二战后,尤其是90年代初以来,人权问题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一此西方发达国家借口对人权的关注,无视联合国宪章的有关规定,竭力把人权问题国际化,大搞所谓“人权外交”,把人仅作为推行其霸权政治的一个重要手段。美国国务院从1961年以来每年都要发表一个关于世界各  相似文献   

3.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推行所谓的“人权外交”,经常借口“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损害别国主权。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对人权国际保护的立场和态度以及中国的人权状况如何,经常成为世界注目的焦点和中心。本文愿就中国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作一初步探析,并由此说明中国人权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人权是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权利。人权外交也是人类在国际社会追求普遍道德原则的结果。但是,在人权外交领域,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产生了诸多人权问题。中国在选择人权外交时应遵循国际法准则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人权公约并以此为标准,在国际社会提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人权冲突、化解人权危机,反对以人权为工具的“新干涉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5.
评美国人权“双重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瑜芳 《社会科学》2000,3(4):29-33
1999年是国际局势激烈动荡的一年。以“人权卫士”自称的美国利用北约借维护“人道主义”之名发动了科索沃战争 ,是其中重大事件之一。这充分表明以“人权”为幌子 ,以军事武力为后盾 ,是“新干涉主义”在当代的显著特征。一从一般意义上说 ,人权标准就是评价人权状况的标准 ;从国际人权法上说 ,则是指衡量各个国家的人权政策、人权立法、人权状况和人权实践的依据、原则或尺度 ,因而也称国际人权标准。人权标准的确立是人权实践、人权理论长期深化、发展的产物 ,是人权问题走向国际化的结果 ,其标志就是 1948年 12月 10日联合国大会正式通…  相似文献   

6.
关于人权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权的若干基本问题研究徐安欣自从资产阶级在反封建神权、君权和等级特权的“政治革命”中提出人权概念以来,人权作为理论问题发展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了,而人权现象的历史则更要悠久得多。科学地认识和研究人权,对于人本身的发展,乃至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美国政府积极推行人权外交,经常以人权为幌子攻击其它国家,干涉他国内政,俨然以人权的卫道士自居,那么,美国的人权外交是如何产生的?美国政府推行人权外交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这是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鲍秋媛 《学术论坛》2004,16(6):53-56
美国的人权观念最早受到"天赋人权"和《独立宣言》的影响。在外交领域内首先涉及人权问题的是威尔逊总统的理想主义外交,二战期间罗斯福总统"四大自由"的主张把人权渗透到外交领域。1977年上台的卡特总统正式把人权外交作为一项长期国策。从此以后的历届美国政府都以维护人权为借口,在全球范围内为自己的利益服务。美国政府人权外交的实质是其推行世界霸权,干涉别国内政,实现其政治经济军事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人权问题是当代世界的热点问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推行人权外交,把人权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提出“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论调以推行强权政治,干涉别国内政。针对这种人权外交,邓小平同志依据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阐述了中国人权理论的基本思想,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确立了尊重人权、捍卫主权、反对霸权的基本原则,为我们进行人权问题上的斗争,开展人权问题的研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理论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探索人权标准客观性的必要性 人权问题是十七、十八世纪资本主义启蒙学者针对宗教神权和封建特权而提出来的,认为人权既不是神授予的也不是少数人的,而是每个人生而就有的,即所谓“天赋人权”。这一人权理论经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及其宪法和法律的确认,不仅以政治纲领的形式确立了人权原则,而且使人权理论上升为法律。法律的权威性在整个国家生活中是至高无上的。进入二十世纪,1942年与法西斯作战的3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明确指出:“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革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是在本国和其他国  相似文献   

11.
吴光行  王成光 《理论界》2006,(8):211-211,237
美国“人权外交”是其人权职能由国内阶级统治的工具向对外进行侵略及推行霸权政治的延伸。它维护人权是假,干涉他国内政是真,目的在于利用其作为世界超级大国的霸主地位,向世界各国施压,以膨胀其本国利益,其实质就是霸权主义。  相似文献   

12.
犹太人是参与和影响美国人权外交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战后以来的不同历史阶段,犹太人参与美国人权外交的活动在主要参与者、目标和内容、活动策略和方式、活动的主要舞台等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征.由于犹太社团在美国的成功及其积极推动,大屠杀逐渐成为犹太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乃至美国社会文化的重要部分,它也成为影响美国犹太人参与人权外交的独特因素.大屠杀幸存者和教研群体实际上成为人权网络的重要支持者,大屠杀教育则成为美国公民道德和人权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屠杀留给犹太人的受害者身份使他们容易透过"大屠杀棱境"去认识世界各地发生的人道主义危机,"有所作为"而不是做"冷漠的看客"成了一种道义要求.与大屠杀相关的事物和语汇也成了强有力的象征,可以借此开展宣传、动员和意义架构.  相似文献   

13.
左群  吴岚 《江西社会科学》2005,3(12):147-151
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人权问题上有着激烈的分歧和冲突。人权标准的不同是造成人权分歧和冲突的一个主要原因。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以“天赋人权”论为依据,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把是否符合人的感性欲望或人的理性作为人权的评判标准。马克思主义人权学说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认为人权标准是对现实的人权状况或人与人之间现实的权利关系进行评价的尺度、准则和规范,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关系中确立,并与社会的进步及人权内容的发展变化相适应的动态的、历史的范畴,具有客观性、阶级性、普遍性、相对性等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社会越进步,马克思的人权思想越显露出巨大的价值。 马克思的人权思想集中体现在1843年的《论犹太人问题》(以下简称《论》文)之中,这部著作的准备之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以下简称《批判》),它的完成之作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后来的《神圣家族》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虽然也涉及到人权问题,但基本上是这三部著作的基本思想的再现。因此,对这三部著作中的人权思想及其相互联系的研究,就构成马克思人权思想的基本的理论体系。 概览一下马克思的人权思想,就会发现,马克思对人权的看法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在《论》文中说:“所谓人权无非是市民社会的成员的权利,即脱离了人的本质和共同体的利己主义的人的权利。”(《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437页,以下只注页码)“自由这一人权的实质应用就是私有财产这一人权”(第438页)。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对人权是持反对的、否定的态度的。另一方面,又在《导言》中说;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求助于人权”(第466页),在为第一国际制定的《临时章程》中说:每个人都不仅为自己而且还要为别人“要求人权和公民权”(第16卷,第16页)。从这方面看,马克思对人权又是持赞同的、肯定的态度的。为什么马克思在人  相似文献   

15.
在今日世界政治舞台,如果说存在一类问题,人们对它的抽象认同和实际争议形成强烈反差的话,那么,人权问题或许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至少从形式上说,维护人权是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准则。任何国家或集团,都不愿冒天下之大不违,公开以反人权来申明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当人权这一理想化的价值悬设被赋予不同的甚至是相互抵触的特定内容的时候,我们又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各国政府在人权问题上的共识的脆弱。有人形容“人权似乎就是一切,又似乎一切都不是”①,虽颇为极端,却也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夸大其辞。围绕…  相似文献   

16.
陈文辉 《理论界》2004,(6):56-57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权进程的里程碑。人权入宪,突出了人权在宪法中的神圣地位;人权入宪,将增强全民“知权”、“爱权”和“维权”意识;人权入宪,标志着人权成为国家追求的基本价值;人权入宪,自由有了法制保障;人权入宪,有助于我国人权事业纳入国际保护和监督。  相似文献   

17.
简论我国人权的基本观点崔云鹏西方国家有些人认为,社会主义中国不讲人权,并且以此为借口干涉中国的内政。我国也有人认为“人权”与社会主义是不相容的。对此,我们必须弄清,社会主义绝不是不讲人权,更不是与人权不相容的,而是怎样讲人权,讲什么人的人权。正如邓小...  相似文献   

18.
人权三论     
人权,曾被资产阶级作为一面旗帜,进行反封建斗争,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同时,也被他们用来欺骗广大劳动者接受资本的剥削和统治。当代资产阶级也经常假借人权之名,大搞“人权外交”,动辄对别国指手划脚,干涉他国内政。因此,对人权这个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法律、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不仅具有学术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人权外交"是美国历届政府对外政策的一项重要议事日程.里根政府时期,该政策有着理论的传承性、标准的双重性、手段的多样性和内容的狭隘性四个明显的特征.里根时代是美国"人权外交"的成熟阶段,它既是对卡特政府"人权外交"政策的继承与超越,并对冷战后该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文章集中剖析了西方资产阶级人权理论的主要观点:天赋人权论、人权的纯抽象性和超阶级性、把人权说成是资产阶级的专利和人权无国界论。并从人权的产生、实质、两种人权观的根本区别以及西方打着人权外交旗号干涉他国内政等几方面揭示了西方人权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