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大约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世界上各民族的祖先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原始社会阶段,才发展成为现在这样的社会。体育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发生和发展的。同其他文化艺术一样,生产劳动是体育产生的最基本的源泉。原始的人类是在劳动中才逐渐脱离动物界的,也正是由于劳动,猿的机体才进化为人的机体。但人类真正的劳动是从制造工具才开始的。随着人类劳动工具的出现,原始人群在保证共同利益的劳动中逐步建立了社会集体,从而开创了整个人类社会。在原始社会严酷的劳动、生活条件下,为了适应这种生活,求得  相似文献   

2.
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以后,开始制造陶器.陶器在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包括陶器在内的大量遗迹、遗物的研究,为探讨新石器时代发展阶段及走向文明时代的历程提供了科学依据.1976—1977年,我省武安磁山的发掘,即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引起了考古界的注视,它是华北地区首次被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6000至5600年之间,被称为“磁山文化”.该遗址出土的陶  相似文献   

3.
瓷器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瓷器渊源于陶器.我国商代首先创造出区别于陶器的原始瓷器;汉魏时期即烧造出真正的青瓷;北朝末年出现白瓷;隋唐时期“南青北白”并驾齐驱;宋代窑场遍布全国,并形成各种窑系,产品各具特色,争姿斗艳.辽瓷则在中原瓷窑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并以她特有的艺术魁力和民族特色丰富了我国的文化宝库.  相似文献   

4.
文物工作是社会文教事业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为科学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实物资料,同时是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一切文物都是人类劳动的成果,即使是最平凡的,最普通的,没有文字记载的文物,都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反映了古代入民在和自然斗争、阶级斗争中的某些迹象。苏联的考古学者就靠那些平平无奇而层出不穷的石器、陶器写出了苏联石器时代的历史,如果我们对文物不加  相似文献   

5.
陶器(pottery ware)是人类基于物质和文化需要,综合利用自然资源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创造出来的最早的人造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一万多年前,陶器的诞生,使人类由旧石器时代实现了向新石器时代的飞跃,并内在的导致了青铜器的出现。陶器诞生之后,经历了漫长的积累和发展过程,在距今三千三百多年前的商代,我们的祖先在探索粘土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实现了又一次新的飞跃——创造了原始瓷器。“陶”与“瓷”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并行发展,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6.
“盐工号子”作为川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歌体裁,有着自已鲜明的艺术特色与历史价值。它是川南盐业劳动人民创造的宝贵遗产,是长期共同劳动中的集体精神造物,具体体现了社会下层劳动人民的阶级情感和艺术情趣。其存在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作为人类文化史上的一种“艺术形态”,除却它表面的“审美价值”之外,在社会过程中,确实曾作为人类劳动的“生产工具”,直接参与过人类的生产活动,参与过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创造。对川南特定盐业环境下的“号子”进行社会功能与价值透析,揭示其本体既具有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的功能与价值,同时又作为劳动阶级的精神产品之二重性为旨归;其艺术功能及价值分析,为参透浮于“盐工音乐”表层的艺术审美功用及文化遗存价值作引导。  相似文献   

7.
冯溪屏 《北方论丛》2007,1(3):116-119
马克思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区别和联系中,把人的类本质或人类的本质规定为劳动,人类和能被人所理解的自然,都在劳动中生成,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在劳动的基础上得到说明。由此,马克思创建了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存在论,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性变革。人的类本质是马克思存在论的初始范畴,它以生产力为表现形式,通过区域生产力和民族生产力两个阶段的发展,在人类生产力那里获得了完备的形态;而它内蕴于自身中的自由规定性,显现为人类生产力的自由维度;这一维度是人类实现自由解放的客观根据。  相似文献   

8.
三年前,我曾以《浅论湘西神巫文化》为题,论述了“神巫文化也就是人巫文化”、“神巫文化是人的一种生活艺术”、“神巫文化培育人的幻想情绪”等三个特征。那为立论而抽取的事实与解析的对象基本上是神巫文化中的直观性部分,由此抽绎出来的观点可能是神巫文化表层特征的概括。文化,作为人类财富的结晶,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广袤无边的内容涵盖了人类的一切活动和创造。物质文化是文化而不是物本身,它不顾及某物包容的劳动时间和经济效能,其要义不是落在某物的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劳动价值上,而是凝结于某物中的当时人类的智慧、技艺、能力和科学水平。制度文化的中心词是文化而不是制度,从文化的角度来考察制度,不是考察它的实践性,而是考察当时人类自身管理和自我调剂  相似文献   

9.
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朝鲜半岛出现了原始平底栉纹陶器和隆起纹陶器.新石器时代中后期,陶器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类似淤泥的细泥胎土以及在其中掺以细砂的胎土.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前后,朝鲜半岛的陶器与其它出土品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地区陶器形制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异,历史进入“无纹陶器时期”.早期原始平底无纹陶器和隆起纹陶器文化似属熊民族和虎氏族所有,以中—西区栉纹陶器为中心的文化可能属于檀君天神族,而褐色纹彩器或许是华夏“仙人”的遗存,这三支势力的融合构成了朝鲜半岛的史前黎明期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始于粟食的中华文化与肉食基因的欧洲文化根本异型,生活及生产方式决定了两者对陶质饪器与青铜锐器的分别依赖或忽视。以欧洲为中心的学科体系无视饮食,其考古学及史前史分期也必然轻视陶器的作用。本文为中华陶瓷的由来提出新假说。迟早增加“陶器时代”的划分,是人类整体文明史的纠偏。  相似文献   

11.
论蒙古族悠长民歌敖特根一、悠长民歌的风格特征蒙古族悠长民歌,是在蒙古族游牧生活与劳动的漫长历史中生成发展的独特的民间音乐。就是说,它是草原游牧生活与草原文化的独特范畴。它以音乐艺术方式展示了人的音乐感觉与想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自然与人的感觉及其生...  相似文献   

12.
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 ,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它植根于劳动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之中 ,不受功利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制约 ,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 ,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滇池区域是云南最大的坝子 ,《史记·西南夷列传》说 :“ (庄 )至滇池 ,地方三百里 ,旁平地肥饶数千里。”说明当时滇池区域及附近的大面积土地多被开发和利用。滇国主体民族是我国古代越系民族中的一支 ,滇国绚丽多姿的青铜文化也主要是由越人创造的。越人是我国长江以南的古老民族 ,因其种属…  相似文献   

13.
一、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格斯说:“人类生产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男人和女人的社会地位的确定则正是以谁占据这两种生产的主导地位来划分的。早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所限,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和征服能力都极其低下,男人们主要负责渔猎,而妇女则从事着采集野果和简单耕种等。由于人们的生活范围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渔猎往往使人们的生活得不到保障,而妇女所从事的劳动则能弥补和保障了人类食物来源的溃乏。特别是原始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由被动的地等待大自然的恩赐,转向了主动地向大自  相似文献   

14.
关于城市美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城市美的涵义和特性城市美有两层涵义。广义的城市美,是从城市的社会、文化的角度来理解:城市是人类聚集、进行生产和生活,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它既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也反映了精神文明的状态。因而,城市是文化的体现,而城市文化也是城市得以延绵的重要内容。可以把城市美概括为三个大方面:(1)生态健全;(2)人文景观优美和谐;(3)生活方便舒适。这是以系统观点探讨城市美的多方面关系的一种努力。城市的美学与艺术,不仅着眼于单幢建筑和建筑群组合,还要着眼于建筑物与自然结合,而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城市…  相似文献   

15.
维吾尔族是生活在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也是沿着塔里木盆地和南北丝绸之路,为创造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并直接继承这些遗产的民族之一。因此,自古以来,维吾尔族和其他兄弟民族从昆仑山到阿尔泰山,从吐鲁番盆地到伊犁河谷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艰苦奋斗,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从而使这块地方繁荣起来。与此同时,我们的祖先发挥其聪明才智,创造了表达他们美好愿望和感情的精神文化,把这片土地变成为一个内容事富、形式优美的人民艺术的宝藏。其中有一种艺术形式,深深地渗入人民生活之中,甚至变为人民的风俗习惯,那就是维吾尔族民间的麦西热甫。(麦西热甫是阿拉伯语。它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是“集会”、“聚会”的意思,后  相似文献   

16.
戏曲是综合性的艺术,它通过舞台人物的科介、宾白、歌曲、舞蹈来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同时有音乐伴奏。形成戏曲的每一种艺术因素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国劳动人民从来就爱好艺术,也懂得艺术,他们經常运用各种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生活和他们对生活的愿望。相传出于葛天氏时期的《八阕》歌,是由三人执牛尾边舞边唱的,歌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歌舞探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歌舞出现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距今已有数万年的历史,在那漫长的岁月里,它曾经是我们祖先社会生活不可分离的一部分,犹如我国灿烂的石器和陶器文化一样,辉煌于一时,遗憾的是歌舞艺术的特性,又使它的原貌不能保存在实物中遗留到后世,以至逐渐被人们淡忘了。它是怎样发生和演变的?有什么特征?对民族歌舞的传统有什么影响?这在美学、风俗学和艺术史上是一个需要探索的问题,对于考察先秦历史的某些问题也会有所裨益。关于歌舞的起源,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曾经众说纷纭,自从证实劳动创造人这一伟大的真理以后,歌舞发源于劳动的观点已逐渐被人们所确认。最原始的歌舞就是直接  相似文献   

18.
侗族大歌是侗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灿烂结晶和传承载体,它以其独特的复调和声与无伴奏的自然音质唱响山乡水寨并走上了当今世界乐坛。侗族大歌的悠扬旋律凝结着侗族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心声,体现了其对本民族文化的坚执守望和高度认同。自然和谐的原生态演唱艺术,来源于侗族人民对家乡山水的满怀挚爱,对生活美和劳动美的真情流露,而特殊的"款"组织形式和"寨老"协商制度以及鼓楼公共文化,则是其穿越时光隧道流传不息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内理论界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同时产生的。也视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在人类发展史的同一时间和同一空间范围里产生的。这种已成定论的观点并不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因而不是正确的观点。按照恩格斯的说法,生活在蒙昧时代低级阶段的人类——类人猿,亦即“人类的童年”,是原始社会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不存在真正的劳动生产的实践活动。恩格斯认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而那时人类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不可能具有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不会有生产物质资  相似文献   

20.
环境道德及其教育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环境作为一个道德问题的提出,是近十年来的事情。过去道德只涉及人与人的关系,未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人来说,自然环境只是作为人类活动的空间条件或满足人类目的的手段而存在的。长期以来,在人们观念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是改造的主体,自然环境是被改造的客体,主体的人根据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通过劳动来作用于自然界,改变它的面貌,创造有利于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和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同时,人类主体的力量通过改造自然环境的客体而体现出来。但是,当人类按自己的愿望,利用人类智慧制造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