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贷配给使商业银行将中小企业挤出信贷市场,导致中小企业因资金的制约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之间为争夺为数不多的大中型好企业而展开无序的竞争形成群羊效应,导致银行交易成本高和信贷风险聚集。通过解剖信贷配给作用下的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在关系,政府、银行、企业三方主体可以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协作式银企信用合作关系解决信贷配给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我国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可获得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规模小,银行对偿债能力的关注使得中小企业贷款可获得性降低。从银行方面来看,设计不同的抵押和贷款利率组合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信贷配给。而且,企业外部的支持将会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中小企业担保市场上的"信用担保配给"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信贷配给"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应运而生,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转嫁给了担保机构.然而,由于信息不对称,担保机构同样面临着企业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本文通过建立一个"信用担保配给"模型,说明了在一个竞争性的市场上,商业性担保机构出于风险规避选择,会导致一个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市场的"信用担保配给"均衡,致使众多的中小企业无法获得信用担保,从而无法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为此,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推进银保合作及加强监管对于促进担保机构的发展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信贷配给的作用半径常常会出现过大或过小的情况,从而使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偏离合理的水平,导致信贷配给失当。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决策时,采纳了有偏的中小企业信贷违约前置概率,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信贷配给失当。结合山东省近年来的创新做法,本文分析了信贷配给失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途径,以期对提高我国信贷配给效率、实现信贷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理论综述,从融资策略机制、家族主义的文化基础、以及企业融资方式和融资组织演化方面进行了理论的归纳和评述。其中,通过扫描家族企业融资演化和演化金融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我国家族式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行为的动态演化机制建立一个基于亲缘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框架,以寻求在家族文化影响下单个企业层面的融资次序、信贷配给约束与群体层面的融资组织演变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文章通过文献研究提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在亲缘选择的演化博弈方式下,在外部信贷配给的不利因素影响下,通过家族和泛家族体系内部的融资行为导致了区域性的非正式甚至正式融资组织的演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路径梗阻的原因,在于企业自身规模小、内源性融资能力较弱,而依赖于外源性融资。作为外源性融资主渠道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却将,把急需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拒之门外。这与“小企业融资理论”研究中所提出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以及中小企业失信所引起的信贷配给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小企业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就业以及改善民生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成因复杂,包括中小企业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涉及企业、政府部门、银行金融机构诸多环节。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必须根据市场经济规律,针对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特点和融资需求,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和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体系。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中小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家的重要支柱,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应地,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问题也日益凸出,成为相关各方都必须面对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对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融资特点及融资现状和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中小企业自身、商业银行、社会、政府几方面分析、探讨,提出中小企业、商业银行和政府部门多方联手解决中小企业银行融资难、融资不畅的对策与建议,共同构建良好的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机制和环境.  相似文献   

9.
信贷市场不完善情况下,对社会投资是否存在不足或过度的分析主要遵循两类结论截然相反的研究,一类研究认为信贷市场最终会存在借贷不足,政府应该干预以实现社会最优投资水平;另一类研究却认为信贷市场最终会借贷过度。然而现实中往往是某些大型企业借贷过度,而广大中小企业借贷不足。本文在多层委托代理框架下分析了银行的超额信贷供给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如何导致部分大型企业过度借贷和过度投资。超额信贷供给和信贷配给共存解释了部分企业会投资过度,部分企业投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涌动着众多中小企业的孕育和发展,银行应当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小企业,小中见优,小中见大。支持中小企业提升信用观念,给予其信贷资金、信息、技能等方面的帮扶,力争银行和中小企业联袂闯市场,取得银企双方经营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