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行山隧道是石太客运专线的重点工程,是目前我国在建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该隧道在DK85+055~DK93+900之间穿越累计4 410 m长的膏溶角砾岩地层,这种软岩硬土地层胶结极差,强度低、水理性强,并且有弱膨胀性。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施工过程中进行了系统的监控量测工作,分析了围岩压力、支护应力特征和洞室稳定性状态,反馈信息,指导施工,为隧道顺利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兰新复线兰武段鸟鞘岭隧道F7断层,为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达1m以上,初期支护出现多处变形侵限及坍塌事故。为保证隧道的正常施工,掌握围岩动态和支护结构的工作状态,及时优化、更改预设计,在左线迂回导坑做试验段,进行了拱顶下沉、水平收敛、锚杆轴力、初支混凝土应力、初支围岩压力、初支钢架应力等多项涉及围岩稳定性及支护合理性参数的跟踪量测,利用量测结果指导正洞设计施工及预见事故和险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武广客运专线隧道施工监控量测工作项目、方法,通过现场实测,分析测试数据,采用信息化指导施工,控制现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太行山隧道进口断层破碎围岩段及影响地段保持和控制工程地质体稳定的措施和施工手段,以及通过监控量测,来调整和修正围岩开挖支护参数,优化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5.
大跨度隧道大塌方后,采取的处理方案是先处理陷穴,采用注浆挂网喷混凝土稳定陷穴边坡,再多次深孔注浆加固稳定塌方漏斗松散体,进行洞内施工时,采用超前小导管辅助施工,用双侧壁导坑开挖,开挖后立即进行初期支护,初期支护后立即进行了二次补砌,实践证明方案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6.
首都国际机场区域内,毗邻机场主跑道、快滑道,进行箱涵断面尺寸为23.2 m×8.55m,单端顶进长达232 m的箱涵顶进施工,设计要求隧道箱涵顶进过程中引起的地表沉降值控制在25 mm以内,跑道终期沉降小于40 mm,鉴于本工程的特点,监控量测作为施工的先导成为本工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南京地铁珠江路站—鼓楼站区间,穿越软—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地层,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密集。软—流塑状淤泥质地层压缩性高、强度低、易产生蠕动,围岩无自稳能力,在施工中采用大管棚加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掌子面注浆隧道预支护方案,及多种开挖与支护的综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进行了严密的监控量测,通过对量测数据的分析,给出数据规律曲线,保证了隧道施工与建筑物的安全,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重庆地铁一号线石油路——歇台子大断面暗挖区间隧道,跨度14米,净高8米,埋深5米,且为回填土,地下渗水量较大,在开挖左导坑时已经出现很明显的危险征兆,结合监控量测的内容及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实验的数据,提出变更支护和开挖方法,以保证施工顺利安全的进行。  相似文献   

9.
乌鞘岭隧道是兰新线重点控制工程,是国内最长的单线铁路隧道。该隧道穿越四条区域性大断层,地应力高,围岩软弱、破碎,隧道变形大。针对高应力条件下的软岩隧道大变形特点,在F4~F7断层区段,开展了系统、全面监控量测。根据实测数据,深入分析了支护压力、支护应力的规律及特征,及时将信息反馈给设计与施工,为工程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西南地区客运专线项目建设,该地区属云贵高原,山高坡陡,线路设计隧道所占比例较大,沪昆项目隧道所占比例接近70%。隧址区存在地质复杂、地形多变、隧道进出口多存在浅埋、偏压及软弱围岩、洞口基地软基等地质危害,利用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对隧道洞口洞顶及基地进行加固,为安全进洞施工及明洞施工提供了安全保证,其中明洞段软基处理可以尽早防治线路工程下沉、冒泥、弹簧土等严重危害运营安全的工程病害。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东巨寺沟隧道聚丙烯纤维网湿式喷射混凝土衬砌试验概况和效果监控量测,量测结果表明,该种纤维喷射混凝土衬砌与围岩密贴性好,充分调动围岩自承能力,洞室稳定,且施工方便、造价低。  相似文献   

12.
无尺量测技术是应用在大跨度隧道施工中进行非接触三维观测的一种新型监控测量技术,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13.
温(州)福(州)铁路琯头岭隧道在DK280 950~DK281 100下穿同三高速公路琯头岭隧道,铁路隧道开挖轮廓线拱顶距公路隧道基础底面仅约2.9m,平面夹角仅为36°,施工工况在国内外尚属首例.施工方案以数值模拟计算为重要参考,根据监控量测结果动态组织施工,确保铁路隧道快速、安全地通过公路隧道.  相似文献   

14.
着重论述了孔隙水压力量测在强夯中的重要作用,并浅述了孔隙水压力量测对软基加固中施工速率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连续刚构桥采用挂篮悬臂浇筑施工需经历长期复杂的过程及结构体系的转换,为保证成桥线形和结构受力满足设计要求,必须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对结构的线形和内力进行有效监测与控制。以西郊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Midas Civil建立了全桥的数值分析模型,并构建了桥梁线形和应力监控体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锚下张拉控制应力、温度场变化、混凝土容重及收缩徐变为主要状态因素,施工中应加强对这些因素的控制。采用的监控手段确保了合龙口相对高差、桥梁轴线横向偏差、主梁变形及应力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五号线区间隧道蒲黄榆至天坛东门段在玉蜓桥两侧下穿京山铁路,隧道埋深17 m。为保证既有线运营安全,采用全断面帷幕注浆预加固技术,监控量测结果表明路基沉降可以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以南广铁路大邮村隧道V级围岩浅埋段为研究对象,通过隧道施工效应数值分析、技术经济分析,比较了CRD工法和三台阶法两种施工方法。从施工效应角度出发,对地表沉降要求不十分严格的山岭隧道,两种施工方法均能满足隧道施工过程中洞室稳定和结构安全。CRD工法在控制地表沉降及洞室变形方面更优,但从施工成本、施工工效、施工管理等方面台阶法更优。在本工程采用三台阶法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隧道施工安全和结构稳定。  相似文献   

18.
桥梁施工控制就是在结构分析基础上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及线形进行控制,对施工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同时对结构的后续阶段进行正确预测,最终目标使成桥状态达到设计要求。以松花江大桥为工程背景,详细的论述了本桥的线形控制理论及方法。利用MIDA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出预抛高值。针对松花江大桥现场施工监控的结果,详细比较了梁体阶段挠度、累计挠度、各阶段测点的计算值和实测值的关系;最终监控结果表明,本桥达到了线形平顺、受力合理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应用FLAC3D软件,对静力作用下达官营站洞桩法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洞桩法施工各个阶段的地表沉降、桥基变形、管线变形、车站结构受力等。研究表明:洞桩法施工中,2#桥基及各个管线的最大沉降量都超过了限值,应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并采取控制措施。中柱作为结构的主要受力构件,承受较大竖向荷载、剪切荷载的双重作用,是结构的最不利位置,因此在施工中应重点监测,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施工过程中,因诸多因素导致施工时实际工况与设计不符引起误差。施工中如何从各种受误差影响而失真的参数中找出相对真实之值,对施工状态进行实时识别、调整、预测对设计目标的实现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挂篮悬臂浇筑时梁体的线形监控及应力监控。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全桥各个施工阶段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介绍了施工监控的具体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