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历组卜辞中的“日月有食”卜骨根据历组卜辞的分类分群,从其字体特征看,应属历组二B类丙群,时代上应属祖庚后半期。“日、月有”卜骨分“日有”和“月有”,前者次序由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到二B类丙群;后者属历组卜辞二B类乙群。两者时代为祖庚中晚期。  相似文献   

2.
王晖 《殷都学刊》2003,2(1):6-9
殷墟卜辞中帝辛卜辞确实是存在的.黄组卜辞王廿祀的资料可分为两组按文字分,"王廿祀"之祀,一作"祀",一作"司";按事类分,一为周祭祀典组,一为"在上(比吾)"组."王廿祀"用在周祭祀典组,"王廿司"用在"在上(比吾)"组.卜旬加周祭祀典的"王廿祀"卜辞应为帝乙时期,"(辶必)于上(比吾)"、"在上(比吾)"的 "王廿司"应为帝辛时期.  相似文献   

3.
张顺美 《兰州学刊》2010,(Z1):119-121
本文探讨的是汉语语气词"呢"与泰语语气词"■"对比二者的语法意义,由于二者的使用濒率相当高,而且它们的语法功能很相似,值得探讨。因此笔者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差异点,希望本文对汉语非母语的泰语学习者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越南语中“du■c”和现代汉语中“得”在读音和用法上都极为相似,通过对比汉语“得”字句和越南语“du■c”字句,揭示出母语为越南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得”字句时出现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悲剧的意义在于通过引发■(pity)和■(fear)使人的情感得到■(Katharsis;陶冶、疏泄、净化)。如果不能准确地理解前两种情感,那么,争论■一词的内涵毫无意义。国内《诗学》主流译本把希腊词■译为怜悯误解了亚里士多德所用■一词的原意。它不仅严重损害了经典学术著作翻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而且遮蔽了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的深刻内涵。为了克服■主流译法的表面性和肤浅性,应该以懊悔取代怜悯,如此方能彰显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独特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们日本中国研究所中国近代史学者访华团访问了贵国,在南京和扬州度过了很有意义的、愉块的日子”,“受到了你们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各位先生的很亲切和周到的接待,我们都很感激。”“由于你们的关怀和安排,我们能够访问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第二历史档案馆和南京大学图书馆,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愿意今后更努力地进行研究,和你们更深入地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韩国学者朴汉济先生最早提出有关魏周官族的概念,他认为成为官族的资格应包括赐姓、将军号与府兵军号三个重要部分。这三个部分中,以赐姓为中心,将军号与府兵军号为其补充。然而,对这三部分的内容与关系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将军号与府兵军号在确定官族资格时事实上比赐姓更显重要,而与将军号相较,逐级递升的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大将军、柱国等四级府兵军号地位则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关于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各种教科书都归之于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殊不知,这一提法的首倡者恩格斯只是在举例子的语境中才这样说的。因为,马克思自我认定的一大发现——无产阶级专政,就没有在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说中占有位置。所以,恩格斯在《卡尔·马克思》一文中对马克思盖棺论定的评价是,有永垂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确立而言,马克思至少有七个伟大发现:(一)人类社会历史规律的研究路径;(二)劳动;(三)人类社会历史的工艺学基础;(四)无产阶级专政;(五)劳动人道主义;(六)剩余价值;(七)唯物史观。这七个伟大发现的实现,有着历时性先后顺序,在内容上也存在着逻辑层次关系。而在七个伟大发现中,处于核心、基础和本质地位的,是马克思对劳动的发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字不应当棘定为"■"谈起,论述了异构字的三种棘定情况,认为异构字棣定应该针对不同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英美公司法上“越权规则”从产生到终结的历程,从而揭示了世界公司立法发展的一个趋势,即由绝对保护股东的权益向保护善意第三人方向的发展,并结合我国在“越权规则”方面的立法发展现状提出了自己的希望。  相似文献   

11.
孙江 《江海学刊》2015,(2):173-179
与有关日本侵华战争的宏大叙事不同,本文着重探讨一个小问题:战场上的尸体掩埋问题。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名为红卍字会的宗教慈善团体将掩埋中国平民尸体作为其救济活动的重要内容,为此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与此同时,红卍字会受日本民间宗教大本教和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要求,试图寻找两具日本兵的尸体,这一未果的事件,揭示了在帝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对立下,红卍字会很难践行其意欲超越敌我对立的普世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12.
1942年后的解放区小说叙事,在某种程度上可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直接形塑的结果.这一形塑,既表现为小说界整体叙事版图的再造,更表现为具体小说文本叙事各层面如故事结构、叙述话语、意义调度上的改变.形塑过程中,也曾受到作家们某些有意无意的抵制,这些抵制最终以叙事裂缝的形式,呈现在了小说文本中.  相似文献   

13.
自西晋学者皇甫谧首倡契始封于"上洛商"以来,郦道元、郑樵、魏源等著名学者紧随其说,因而给商洛各种地方志书的牵强附会提供了史料依据.本文通过对最新考古成果的介绍,并结合文献研究、甲骨卜辞分析、古文字考证等方面的细致论述,否定了在中国史界流行了一千七百多年的皇甫氏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