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神话与民族共同体的起源和发展有着密切关系。透过盘瓠神话的畲族叙述,可以窥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历史脉络与文化逻辑:盘瓠神话的出现是古代中国“大一统”思想实践的文化成果,蕴含着“华夏共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记忆。各民族在叙述盘瓠神话时形成不同的文本,既投射出本民族的文化心理,也构筑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而神话得以延续的动力正是源于各民族对神话蕴藏的精神进行的自我解构与合理实践,这一过程实质上就包含着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构建,最终促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从“自在”到“自觉”的历史转化。  相似文献   

2.
张敏 《南都学坛》2023,(6):19-23
近年来考古学蓬勃发展,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对2020—2022年考古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不难发现,中华文明起源探研、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中的延续性问题、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提炼与总结、科技考古、国外考古、边疆民族考古与公众考古等内容,将在今后考古学的研究中得到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民族考古学”自产生以来,学术界对其学术史、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学科定位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取得了一定成果。中国“民族考古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有赖于多学科合作研究的加强。只有多学科学者的多角度研究、多学科方法的介入,中国“民族考古学”研究才能在研究实践基础上有所深化、研究理论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学史,不应仅是汉民族文学史,而应是包括各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学史;不应仅凭据古代的汉语文献,还要借助于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借助于对各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的科研成果.本文还绍述了鲁迅、茅盾、朱自清、闻一多关于编撰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学史的一些精辟见解,并从神话资料和人类学分析入手,探讨了中国文学的起源问题.  相似文献   

5.
古希伯来神话无不例外地涉及到世界各民族神话都会涉及的三大起源问题,即宇宙的起源,人类的起源,文化的起源。而这三类神话都有从巴比伦神话中借鉴的痕迹,但希伯来根据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需要对其作了改造。所以神话中表现出了比巴比伦神话更强烈的宗教观和道德观。这种改动是由希伯来民族的历史、生存环境以及民族性格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立足中国本土文化的渊源与核心去探讨中国文化的"大传统"问题。首先从中国文明起源特性及影响,即从生产工具、血缘与地缘关系、城市的出现与功能等三方面论述了中国文明起源特点,及由此形成的中国文化特点:表现为最浓厚的"信仰—仪式"统一体和稳定共同体特色,具有连续性和整体性。而西方文明的发生是突破性的,社会科学里面那些从西方经验而来的一般法则不能有普遍的应用性。针对此,文章进一步论述了目前的中国考古学和神话学都没有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来做相关研究。如何尽量回到上古文化语境去阐释出土器物,回归中国文化大传统———这成为中国考古学与神话学势必结合的理论根基和整合视野所在。  相似文献   

7.
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广泛存在于早期文字书写的史籍中。通过梳理各民族造人神话起源类型,发现在藏民族史籍《西藏王统记》中记载的一则“兽妖造人”神话,区别于其他各个民族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本细致解读,从福柯“权力话语”视角出发,分析“兽妖造人”神话中“人之死”、“话语权力”、“凝视与规训”等具有后现代意味的深层表述,揭示少数民族文学文本的解读同样适用于“后现代”等经典分析视角。通过个案的呈现,启发对少数民族文学文本解读的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1990年5月17至19日,由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心主办的围绕费孝通教授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论题,在北京召开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内外40多位著名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的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会议收到学术论文25篇,它们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学术问题,丰富了我国民族研究的学术思想与理论财富。这些论文,围绕中心议题,分别涉及到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相似文献   

9.
通过辨析傣语中的日月神及其相关词汇可发现傣族继承了中原日月神话的语言基因,其他壮侗语族民族的情况也是如此。通过分析日月起源、多日月、射日月、救日月、日月运行、日月蚀等日月神话叙事,发现傣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共创、共享和共传着相同的母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造成日月神话高度相似的原因之一,从族缘关系看,傣族属于百越族裔,因此与其他壮侗语族民族有着许多同源词汇和高度相似的日月神话;从地缘关系看,傣族地处我国西南沿边,与周边诸多民族世代为邻,在多民族文化“三维交融”过程中共享共传着日月神话母题。神话叙事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载体之一,从古老的日月神话中可以挖掘傣族先民所形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汉族的女娲神话与南方少数民族女始祖神话都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对远古时代生活的记忆,展示了早期人类对世界起源、人类起源以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幻想性认识,呈现了不少共同点,然而二者之间也存在着诸多明显的差异。这种情形既反映出汉族文化与南方少数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凸显了南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某种程度上蕴含着民族同源神话的叙事逻辑。云南的民族同源神话作为区域民族共同体的集体意识,蕴含着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情感价值。遵循民族共同体结构的建构性与建构的结构性“双重互构”研究进路,分析云南民族同源神话的生成逻辑、叙事特征、结构功能、启示意义,寻绎其内生性、自发性、民间性、微观性因素,在新时代讲好民族团结故事,有助于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在牢处,扎在深处,系在实处。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中西学术传统背景和当前研究现状的比较 ,文明与国家探源研究的传统与目标、文明与早期国家的科学定义、理论阐释和科学通则研究的意义的讨论 ,以及考古学研究的最新进展状况 ,可以得出 ,中国的文明与国家探源必须跳出历史编年学的窠臼 ,消除“国情不同”的成见。考古记录和文献是不同的研究材料 ,不应将考古发现印证史籍记载看作是研究的最大成果。我们要从科学观念上做根本的改变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框架来研究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的独特轨迹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文明的早期成果———神话,不仅大力地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而且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源头。因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研究中国神话始终是学术界一个重要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人类学于 2 0世纪初传入我国 ,它以独特的研究视角使得中国神话研究的面貌为之一新。以此来再度认识中国神话 ,并重新观照和审视图腾现象与神话起源将会更加有意义。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阐释中国的神话特质 ,以生殖崇拜、母系氏族文化和神话意象为最明显的特质 ,以期从根本上理解人类生存状态的源起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今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从无人认真地把“黄帝都邑”与西安正式联系起来;也从无人认真地把西安之“黄帝都邑”作为陕北黄帝陵历史真实性的考古———历史学证据。随着西安杨官寨遗址(以下简称“杨址”)出土且被确认为“黄帝都邑”,以及其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为陕北黄帝陵的墓主,这种情况彻底改变。这不仅是黄帝及其文化研究中的质变突破,而且实际也是中国文明“探源”研究的质变突破。本文将在此前相关拙论的基础上,聚焦黄陵墓主为西安“黄帝都邑”杨官寨遗址族群盛期首领即“第一届黄帝”,从而证明杨官寨遗址是应把“黄陵祭祀”确定为“国家公祭”的考古学主要证据。  相似文献   

16.
佤族的国家认同的形成和巩固与其自身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通过创世神话、历史传说、反帝抗日运动、新中国初期社会改造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跨境族内对比,佤族自身建构起稳固的国家认同。然而面对诸多潜在影响因素,仍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导和强化佤族的国家认同,以维护边疆安定。  相似文献   

17.
“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土族的历史来源,学术界有各种说法.本文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土族的族源,而是运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方法,结合当地口传历史和民间神话传说,考察青海省同仁县"五屯"土族的族群认同与区分.  相似文献   

18.
阅读叶舒宪的新作《图说中华文明发生史》,是跟随智者探访着神话后面的真实历史图景。该书由神话文本解释考古图像,藉此探讨文明发生的过程,重新解读神话中的真实历史。神话的真相,就存在于考古之物证。  相似文献   

19.
创世神话是神话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显示了人类儿童阶段对宇宙形成和万物起源等问题的既浪漫又严肃的思考。希伯来民族由于历史渊源、地理位置以及民族迁徙等原因,与许多民族都有文化接触和融合现象,尤其与西亚的苏美尔——巴比伦、北非的埃及,这表现在神话上就是创世神话的相似和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