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辽宁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辽宁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大力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具有质的一致性.把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辽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推动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践中,就要科学凝练和大力弘扬辽宁精神.辽宁精神是实现“辽宁梦”的重要精神力量.为此,要悉心保护培育辽宁精神,大力宣传弘扬辽宁精神,努力践行辽宁精神.  相似文献   

2.
反思精神作为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相一致,是我们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参照和重要力量源泉.反思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键.反思精神是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主要特征,培育反思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科学的文化消费观起着精神引导的作用,而科学的文化消费观又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重要途径。"敢拼会赢,海纳百川"的福建精神,以及丰富的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科学的文化消费观提供了优势。但在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大背景下,福建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存在片面性等问题;因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引导居民树立开放型、发展型、生态型的文化消费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和现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八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维系国家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历史经验的提炼和时代精神的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要体现理性看待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辩证分析社会主义发展史,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要体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要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关怀,要体现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要体现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科学概括,从根本上规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标识和通俗表达。因此,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进一步深入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和根本理念,推进其理论建设、宣传教育和学习践行,使之更好地走进群众、引领群众。  相似文献   

6.
陕西地域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流之一,既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陕西人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随着历史变迁,这一地域文化所蕴含的一些价值理念和文化精神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削弱.分析和梳理陕西地域文化并揭示这些地域文化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如炎黄文化的凝聚精神、周文化的敬德重礼精神、秦文化的多民族统一精神、汉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唐文化的开放包容精神以及红色文化中的延安精神,并阐明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对推进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社会的灵魂,价值观则是文化的核心。文化价值观是关于主体文化价值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看法,是各种文化价值的观念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离不开文化的精神支持,离不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独立、自由、民主、奋发图强的人文精神和尊重事实、尊重规律、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因此,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就形成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文化核心的文化价值观的应有之义。本文就我国文化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即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功的保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最好体现,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结合当前新的时代要求和背景,深入研究和分析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际,提升培育效果.抗联精神彰显了伟大的民族精神,高校需大力弘扬与传承抗联精神,采取有效举措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刻的价值哲学意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领地位、起支配和指导作用,它从最深层次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核心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关于现实的人的价值观.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需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维护人民利益,采取多种措施扎实有效地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相似文献   

10.
以“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为核心内涵的“新江苏精神”不仅反映了江苏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实践性,体现了东部沿海地域率先发展、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之路;而且呈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追求、目标追求的具体展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用观念输入、制度建设、社会系统等构筑“新江苏精神”实践新格局,推动广大干部群众自觉把“新江苏精神”延伸转化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语言不仅是传递客观命题的工具,更是言者用来传递主观性的工具。首先,言者对命题的认识、对事件的态度、对语篇的立场构成了主观性陈述;当言者的主观性赋予话语某一部分在态度、情感、立场上的主体地位,使它们超越其他语义内容、获得凸显感知时,就形成话语中的强调形式。其次,主观性的核心参项可以表述为不具真值语义、体现言者立场的话语形式;同理,话语强调表达的核心特征可参照真值语义、句法辖域、语用意义三个维度。最后,强调表达与主观性表达是蕴涵共性关系,强调表达是主观性表达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观性是语言中更为优势、自由的概念,不一定总是表现为强调表达。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城乡关系经历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分离与对立,又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相互依存联系密切,并将最终走向城乡一体共同协调发展的历史过程。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唐宋时期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在唐宋以前,城乡之间城乡一体的发展态势较为明显;唐宋以降,城乡关系逐渐分离并形成了"交相生养"的新型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4.
自建国以来,中国的党政关系发生了十分复杂的变迁,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阶段性的发展经历了从"党指挥政"到"以党代政"再到"以党领政"的发展历程.党政关系的发展最终使中国行政权力从党权中分离出来并呈现出逐渐扩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6.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贾府由盛而衰 ,大厦倾倒。与其相反的是 :赖家虽为贾府的世仆 ,因其在贾府管家时间长 ,权势重 ,善于拍马逢迎主子 ,钻了贾府管理混乱的孔子 ,渐次发迹 ,超越常人 ,最后连主子也要向其乞借遭冷遇。这一主仆贫富易位的典型事例给世人留下颇值得深思回味的人生课题。  相似文献   

18.
对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现象,分析了在高校中,学生学费、宿费在办学经费中的比重及学生欠费问题给高校办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指出制度不健全、家庭贫困、就业因素、观望心理等因素是目前高校学生欠费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解决高校学生欠费问题的对策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的收费管理体制;解决国家助学贷款问题;严格执行学生收费管理制度;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消费者的信息追溯标签信任度对购买农产品行为的影响,本文基于390份辽宁省消费者购买可追溯鸡蛋行为的调研数据,通过二元Probit模型和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研究其影响因素,并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法,验证消费信心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信息追溯标签有较高信任度,其对可追溯鸡蛋的消费信心也相应提高,进而更...  相似文献   

20.
明代法律多样,律始终占据法源主导地位,令、诰、例在明代不同的时期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与律相辅相成,弥补律之缺位,强化律之功能。明代并不具备产生判例法的充分条件,明例的修定与判例法也毫无相似之处,而是成文法的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