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世界观,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法治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其本身属于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剖析两者本身,笔者发现其内在拥有交叉共通之处:两者都以人为本,在落实的过程中都注重达到和谐的社会状态,人的自由发展是两者共同的价值归宿。把握科学发展观与法治的共同内涵,有利于我们将其视为有机整体,科学地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开创性地回答了"什么才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了新时期党的执政理念和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定位,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发展了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执政理论,创新了发展理论,是新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作为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发展与实践历程突出地表现出了三大时代特征:发展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一统性与多元性的有机统一.这充分展示了我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性的"理论自觉",也是我国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表征.  相似文献   

4.
王敏洁 《理论界》2007,(4):21-2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体现,是在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和借鉴国际经验,吸收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基础上提出的。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对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具有理论启示和实践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圳要进一步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和落实新的文化发展理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现代公民品格;提高文化原创力,推进深圳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构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体系,促进深圳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卢方圆 《南方论刊》2008,(10):11-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7.
王婵 《山东社会科学》2022,(11):176-182
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在法治的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全面依法治国实践中,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既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发展成果,更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智慧结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过程中,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指导思想,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人民是重要推动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入全方位深化与拓展的新阶段。全面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的当代主题,深刻总结新形势下全面依法治国的丰富实践经验,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于激活企业人力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战胜前进中的困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能否得到真正的贯彻,能不能科学地贯彻,事关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大局。尽管人民群众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然而主宰这个问题的关键却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各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新的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这一核心的确定是有理论根源和现实依据的。人是一切理论思考和实践行为的价值原点和绝对基础,离开了人这一核心,任何发展和繁荣都毫无意义,科学发展观深刻地体现了这一内涵。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不仅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方针,而且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又一新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杨华山 《南方论刊》2009,(10):27-27,26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它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发展的最新创新成果,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相似文献   

14.
科学思维是有效领导的首要条件。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效领导科学发展和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具有科学思维。科学思维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成果,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根本指导方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离不开科学思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离不开科学思维。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传统思维、树立科学思维、不断实现领导思维创新,能动地、创造性地推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5.
庞汉生 《广西社会科学》2009,(1):I0001-I0004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6.
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峰 《理论界》2009,(2):44-45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概括,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加强高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崭新的时代要求,对促进高等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地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总结我国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随着其内涵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发展现成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将其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顺应时代潮流、世界发展大势,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汲取中国传统法治营养,继承和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借鉴并吸收西方国家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现实国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不仅为中国自主地走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人类法治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哲 《兰州学刊》2015,(2):131-135
法治中国建设是结合我国改革开放、民主法治建设的实际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法治理论体系,既是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传承,也是对我国法治建设理论的完善和创新,为我国今后的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法治中国建设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着力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和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以及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的实现要求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合理配置和行使行政权力以及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的独立行使。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阐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我国不同时期的演进,着重分析了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在国家发展建设中的地位。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国宪法的人权精神,更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