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由联合国人口问题研究活动基金会、国际计划生育联合会和人口委员会联合发起的有75个大部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国际组织的150名代表参加的会议发表的文件说:据估计,目前全世界约有2.7亿人采用某种形式的避孕,其中2/3在发达国家,1/3在发展中国家。约有1/3采取了绝育措施,约有30%使用避孕药,15%使用节育环,10%使用避孕套,其余20%采用其他方法。此外,每年全世界估计有3,000—  相似文献   

2.
<正> 世界人口,正在进入一个激增的时代。由于人民激增,给各国人民,尤其是给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在粮食、供水、住房、教育、卫生和物质资源、生态平衡等各方面,都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和更大的压力。这种现状,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都认识到:对人口激增的势头,必须采取措施,加以控制。进入六十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关于节制生育的组织和相应的国际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了。节制生育、控制人民激增,已经汇成一股世界潮流。据美国的人口调查资料表明:截至1980年3月14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45亿,其中,发展中国家约占3/4。而在1801年,全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30年增长到20亿;又过30年,到1960年,增长为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上实行节育的人数目前,全世界约有二点七亿人采取了避孕和绝育措施。这二点七亿人中,有三分之二属于发达国家,三分之一属于发展中国家。在过去的20年里,有65个国家推行计划生育。54个国家修改了婚姻法,提高了最低结婚年龄。  相似文献   

4.
人口危机委员会1992年提供了一份新的调查报告——《全世界节制生育情况》,报告对124个国家的计划生育资料和服务进行了评估.这124个国家的人口总和几乎占全世界人口的95%.调查结果表明,实行节育的总人数比从前有所增加.87个发展中国家中,有57个国家的计划生育工作从1987年到1992年有了显著改善.在发展中国家中,进步最快的有五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是台湾、南朝鲜、中国、泰国和墨西哥.发达国家名列前茅的是丹麦、荷兰和瑞典.  相似文献   

5.
<正> 八月《经济研究》载张培刚、毛钢、胡俊杰文《社会主义的人口规律与中国人口问题》,否认中国有人口压力,但赞成宣传和提倡节制生育。八月经教育部批准,在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口研究室。八月二十日陈云副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发言说:“中国人多,必须提倡节制生育”,“中央和各省市都要成立专门委员会”,“可以号召共产党员不生第三个孩子。”  相似文献   

6.
今天,计划生育已经被人类普遍重视起来了,特别是近些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节制生育的机构。然而,你可知道,当年最先提出节制生育的时候,有何等困难吗?象中世纪末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一样,节制生育的学说一经提出,就被视为大逆不道的邪谈,到处受到讽刺、揶揄和阻挠。人类的生育问题能够开拓出今天这种局面,人们能够理直气壮地宣传计划生育,避孕药物和避孕书籍得以体面地发售,节制生育这一倡导能够在全世界  相似文献   

7.
马寅初先生的《新人口论》不仅从理论上充分论述了节制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且提出了——整套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与办法,从而集中、全面、深刻地反映了50年代节制生育的人口思想和学术观点。因此,《新人口论》作为50年代节制生育人口思想的代表作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8.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在推行计划生育中。实行避孕为主、综合措施的指导方针。现今我国人口众多,育龄人群数量庞大,在综合节育措施中,采用药具避孕的人与日俱增,避孕药具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避孕药具生产与销售量最大的国家。据国家计划生育统计报表统计,我国已婚育龄妇女中采用药具(含宫内节育器)避孕的人数占了整个综合节育措施的一半以上,现已达1亿人左右。这在我国为落实计划生育、完成人口计划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各种物质资源,应有尽有。堪称“地大物博”。但是,就耕地面积而论,总面积只有16亿亩左右,人均1.5亩;可灌溉的面积,只有7亿亩;稳产、高产田,不足3亿亩,每人平均仅有3分耕地。至于粮食产量,1980年达到6.364亿斤,接近美国的产量,可谓“博”矣。但以10亿人口均分,每人只有粮食650斤。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国的“地大物博”,只是相对的。众所周知,任何一个国家,在它们的国土上所蕴藏的、可以开发利用的物质资源,都是有限的;如不节制生育,伴随人口的急剧增长,它的数量象滚雪球一般,很可能是无限的。会有一天,整个  相似文献   

10.
一、家庭计划的产生和发展 “家庭计划”这一词最早于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于英国。但家庭计划的渊源却能追溯很远,它从节制生育演化而来,但又与节制生育有区别。 1912年美国的桑格夫人,从解除贫穷阶层妇女生育和家务的严重负担,以及妇女解放的角度,提倡从家庭利益角度推行节制生育,并在美国和欧洲进行宣传、筹款、开办节制生育诊所。桑格夫人对家庭计划的传播与欧洲女权运动先驱共同促成了节制生育在西方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出生控制成效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 ①的计划生育工作起始于 2 0世纪 5 0年代。从 1 95 5年到 1 971年 ,中国推行的是一般性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 ,从 1 971年至今 ,中国推行的是家庭计划生育与国家计划生育相结合的政策。如果不实行任何形式的计划生育政策 ,2 0 0 0年末中国人口将会达到 1 8 5 8亿 ,如果象印度那样只倡导自愿实行家庭计划生育 ,将会达到 1 5 3 2亿。过去 45年中 ,中国一共少生了 5 88亿人 ,其中由于实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 2 6 2亿人 ,而一般性的家庭计划生育政策少生了 3 2 6亿人。计划生育为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一、人口增长亚太地区目前人口超过40亿人,占世界总人口的60%。自1990年以来这一比重保持不变,但人口绝对数增加了7.6亿人,几乎是目前北美人口的两倍。世界人口排前10位的国家,亚洲就有7个。中国和印度是世界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分别为13亿人和11亿人,亚太地区有半数人口居住在这两个国  相似文献   

13.
<正>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我国10亿人口中,有8亿农民,全国育龄妇女约有2亿,其中1.6亿多在农村。农村计划生育开展如何,是贯彻基本国策的关键所在。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决定她们对计划生育的态度,她们对计划生育的态度决定她们计划生育的实践,而计划生育的实践直接决定生育率的高低。因此,了解和掌握农村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的知识、态度与实践,对于开展宣传、落实各项组织措施和技术  相似文献   

14.
世界高达40%是被“健康十危”夺去宝贵生命。 一、体重过轻。不少母亲和儿童缺乏食粮,在2000年造成340万人死亡。在贫穷国家,约1.7亿人营养不良,当中每年有超过300万人死亡。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提倡节制生育,有计划地发展人口,经过曲折和反复,70年代逐步形成全国范围内的计划生育活动。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和其他人口调查结果证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取得了显著成绩,1988年在210多万人口中进行的生育节育抽样调查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6.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政府,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相继采取了节制生育的人口政策。其中,人口增长速度很快的发展中国家,由于实行了这种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已在明显下降,并且为该国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比较有利的条件。此外,少数国家,如法国和西德,由于人口增长率过低或“负增长”,而实行鼓励人口增长的人口政策,使人口增长率也曾一度有所上升。人口政策有很强的阶级性。西方各国的人口政策,是为垄断资本的政治和经济利益服务的。但是,它们在解决本国人口问题时所采取的某些具体政策和方法,有的行之有效,并且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一点,值得我们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 亚太地区的人口总数,已从1970年的20亿人增加到1979年的24亿人。这个地区的人口占全世界人口总数的55%,占全世界欠发达地区人口总数的70%。全世界十个最大国家有六个位于这个地区,它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和巴基斯坦。中华人民共和国9.44亿人,占这个地区人口的39%。印度6.75亿人,28占%。印度尼西亚1.48亿人,占6%。日本1.16亿人,占5%。东亚是最大的地区,共有人口11亿人。中南亚9.23亿人;东南亚3.54亿人,大洋洲0.22亿人。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有10亿人口,这在最近已经成为常识了。但是,到第三次人口普查为止,有不少人似乎不相信中国能有10亿人口。10亿人口接近全世界总人口的1/4。在一个拥有10亿人口的国家里,进行大规模的人口普查,这在世界上还是史无前例的。这次人口普查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去年10月27日,中国统计局公布了普查结果(人民日报1982.10.28)。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志认为,计划生育就是少生几个孩子的问题。他们看不到社会主义计划生育最根本的意义,也看不到社会主义计划生育和资产阶级节制生育的本质区别。敬爱的周总理根据毛主席的思想,对社会主义计划生育的本质及其与资产阶级节制生育的原则区别作了高度的概括,指出:“计划生育是进步的,是共产主义的。我们有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做到计划  相似文献   

20.
<正> 一、问题的提出作为地理位置上毗邻的两个国家,中国和印度在诸多“现代化”方面的特征上是颇为相似的:同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或独立的国家;同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指标衡量的低收入国家;同是工业化程度、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国家,等等。一言以蔽之,同是现代化程度较低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印度在人口学的特征上也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同是世界超级人口大国(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990年总人口为11.60亿;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991年总人口为8.44亿);同为实行人口控制的国家;同是处于人口转变过程的国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