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同汉字一样,艺术中的形象来自对自然物象的模拟。自然物象或有形,或无形,在有形中化其虚,在无形中求其实,这种思维源自汉字的象形思维,它不仅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也代表着艺术创造的完美至境。  相似文献   

2.
书法是一种抽象的线条艺术,鉴赏这种艺术时会产生诸多具象化的意识.这些具象化意识类比于自然物象和社会生活,它能够帮助人们深层次地体味书法艺术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东西方绘画在艺术形式等方面有着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从中国画的审美角度看后印象主义艺术,如对自然物象的透视与绘画时空的意识,“气韵生动”与生命精神的体现,物象的象征寓意与综合象征主义的内涵,它们的作品与理念体现了艺术的共同规律与法则。可以发现,后印象主义与中国画的艺术有着随心而“游”或象征、意向的类同,有着异体同构之特质,都是超越自然、超越空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画家要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根据对自然物象的感受,进行分析研究,合理运用绘画形式的法则,对画面进行艺术加工,对自然进行再制造,这就是艺术处理,在黑白木刻版画中艺术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中国绘画艺术自诞生之日起,就重视处理自然物象与审美意象的关系。早期绘画,自然物象的真实性受到重视;自魏晋时期开始,受老庄哲学的影响,审美意象的创造开始成为衡量绘画艺术品位高低的标准,审美意象成为绘画艺术的本体;唐朝与五代时期,强调对自然意象进行审美观照;宋代画家重视“象外之意”的构造;明代强调实境具象与审美主体的结合;清代尤为重视自然物象的审美观照。  相似文献   

6.
黄保健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81-82,97
中国大古典哲学家老子提出,任何道都源于自然,大自然是创造万物的最高形式,也是缔造万物的最高境界。“道法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从艺术审美意义上看,它集中体现为以人情观物态、使自然人化的思维方式,并把与自然精神的契合作为审美的理想追求。在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下,中国传统艺术追求主客相融的审美境界,注重表现主客体的生命精神,轻视对物象外在表象的摹仿。  相似文献   

7.
德国表现主义艺术形式有着极强的个性特征。它通过独树一帜的艺术语言,以及夸张、变形或隐没物象的艺术手法,打破了传统的对客观事物的摹写方式,同时也使物象在饱和的形式要素下形成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8.
艺术批评也是一种艺术活动,不过,它是一种科学的艺术活动。艺术通过艺术批评来认识自身,正如自然通过人来认识自身。同样,正如人是介乎自然与精神之间、肉与灵之间的中介,艺术批评也介乎艺术与科学,更确切点说,介乎艺术与美学之间,是艺术与科学,或者说,艺术与美学的结合。因此,艺术批评可以说是与科学接壤,并与科学相互渗透的边缘性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国绘画在色彩观念和表现上具有本民族特有的艺术特点。表现物象时,色彩需根据具体物象而给以具体表现,要求从客观物象本身的固有色出发来设色,而不表现物象由于光线而产生的复杂的色彩变化。中国画的色彩由于其颜色本身的特性,在表现物象上要求达到薄中有厚、浅中有深的效果。中国画色彩浓淡变化是“一色之变化”,色与色之间关系是对比性的调和;色与墨之间要求“色不碍墨,墨不碍色”,达超妙自然之境。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创作的过程就是艺术感情表达的过程,它要求画家去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同时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然后运用传统的艺术语言和传统的创作方法,将所要表现的事物以物化的形式展现于大众面前。总的来说,中国画创作就是由客观向主观转换,最后再表现出客观物象的一个过程。  相似文献   

11.
写实性绘画是以画面的物象对于自然物象“肖似”为描写的出发点和品评的起码标准。“真实”曾经是文艺复兴以来众多艺术大师追求的目标,进而成为一种社会公认的审美准则。在写实性绘画中始终存在着摹写自然与再现自然的矛盾,摹写自然与再现自然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重于表象,后者重于内涵。摹写自然追求物象的表面真实,尽一切之能事将自然物象全部细节描画出来,是自然物象的翻版;再现自然是通过对自然物象肖似的再现,表达作者的精神情感,通过选择、舍弃、组织、辨别、联系、归纳、分析、构筑等手段创造出“第二自然”——自然物象的…  相似文献   

12.
愁思与闲情是人类特有的两种心理现象 ,人只要有生命便有情感。灯是人们夜间活动的核心 ,是亲人团聚、朋友聚首的所在 ,很易引起诗人的情感反应。有着丰富细腻情感和独特人文体验的宋代诗人们 ,在特定的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下 ,面对“灯”这一自然物象 ,向内心深处去寻求个体生命的意义 ,去追求诗意化的自由和闲适 ,从而丰富了愁思与闲情的精神世界 ,使之成为了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情感  相似文献   

13.
“度物象而取其真”是荆浩《笔法记》中最有价值的美学命题。“度”是一种当下圆成的直觉观照;“取”不是人为的获取,而是顺应地禀受,是心灵与物象的冥合为一。“度物象而取其真”是一种触物即真、即现象即本体的认知结构,它不求超越物象以获真实,亦非要艺术家赋予对象以生命,而是说艺术的价值在于生命与存在本身。艺术创造的至境是,让存在的意义自由自在地呈现。这在中国美学史上有其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4.
考察马克思的拜物教批判,需要区分物象化一般与生产关系的物象化、物化一般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需要区分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与竖立其上的拜物教观念。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是指生产关系表现为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关系;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是指物在特定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社会性质,表现为它作为物就具有的属性。资本的拜物教性质非常复杂,远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和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能够透彻地说明的。拜物教观念指的是一种把物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获得的规定性看作物的自然属性的错认,它直接与社会生产规定的物化而不是生产关系的物象化有关。在拜物教观念的支配下,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混淆了生产的物质内容与社会形式,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抽象化、永恒化了。  相似文献   

15.
立体主义是人类艺术史上具有反叛性的艺术革命。它彻底推翻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一直起作用的焦点透视规律,形成了平面的多视点透视;它把拼贴手法引入绘画,采用几何图形来表现物象,摧毁了西方艺术的表现中心。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和艺术的关系经历了一体、分离、再融合的过程。科学通过发现规律实现其使用价值 ,艺术通过创造形象实现其审美价值。艺术对科学的作用表现在用形象思维启发科学的创造性思维 ;用艺术想象支配自然促进科学技术现实地支配自然。艺术使枯燥的科学研究变得丰富而有趣。科学对艺术的作用表现在科学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和表现形式 ,科学研究的深入激发艺术的想象力。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对科学家、艺术家、普通人都是有价值的 ,它涉及到人的素质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人的追求 :真、善、美 ;人的生存方式 :艺术化人生。  相似文献   

17.
康斯泰勃尔的风景画作品丝毫没有任何明显的虚饰或过分强调题材重大意义的做法,因而他的绘画语义完全是对自然瞬间气氛的把握,以艺术的诗性创造和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本来面目,并在平凡的自然物象中诠释美的存在,把形象发展成为一种能够窥视到内心的某种愉悦,通过作品的个人意义给艺术形式赋予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8.
伍尔芙在《到灯塔去》中大量使用了象征艺术,塑造了众多的象征物象。这些物象,各有独特的象征意义:"大海"象征桀骜不驯、凶险残暴的大自然,"灯塔"象征光明、真理和希望,"窗口"象征认知自我和世界的心灵之窗,"镜子"、"画布"和"颜色"等也各有象征意义。象征艺术的成功使用,极大地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意象是融入了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它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常见的概念,是诗歌美学的基本范畴。个性是意象的生命,这主要跟意象的构造有关。意象构造的过程,即物象“心灵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诗人总是依据自己独特的审美经验,去筛选淘洗五彩缤纷的物象群体,使之符合自己的美学理想和趣味.经过诗人感情的点染与化  相似文献   

20.
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是云南少数民族将自然物象之表层特征归纳、概括、提炼而成的艺术精华,其本质是一种表达特定意义而非指代具体实物的图像类视觉符号,它本身构成一个意义系统,并支配着纹样使用主体依照该意义系统思考与行动。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具有与生活物象的相似性、符号寓意的约定性、对服饰载体与符号含义的依赖性以及对特定语境的归属性等特征,符号寓意的约定性是其本质属性。对云南少数民族织绣纹样本质及属性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云南民族文化的内涵及特质,同时对于云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