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林伯先生在《社会科学战线》一九八二年第三期发表了他的《〈文心雕龙〉诸家校注商兑》。文章一开头就历举了明代梅庆生、清代黄叔琳至当代范文澜、陆侃如诸家的《文心》注,吴先生给它们笼统地下了一个“虑动难圆,鲜无瑕病”的批语。接若他挑出范文澜、郭绍虞、刘永济、杨明照、郭晋  相似文献   

2.
牟世金同志在《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2期发表了《〈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一文,读后很有启发。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同看法。关于《文心雕龙》的“纲”的部分,笔者已有专文发表,现写出属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部分,以便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3.
李建军 《兰州学刊》2006,17(8):66-67
本文对《敦煌变文校注.庐山远公话》、《〈庐山远公话〉新校》、《〈庐山远公话〉校注商补》的阙漏之处进行校补,共得十四条。  相似文献   

4.
詹锳先生是20世纪“龙学”史上的大家,他以《文心雕龙义证》一书集成了《文心雕龙》的校注成果,不仅成为大陆第一个《文心雕龙》的会注集成本,而且至今亦无出其右者.这部皇皇巨著广征博引,严谨细密,以集解汇注的形式探求《文心雕龙》的本义,以证得对《文心雕龙》原文的确解,从而完成了一部既有会注与集成之功,又具个人理论色彩的“龙学”巨著,成为中国大陆20世纪“龙学”的标志性成果之一,亦成为百年“龙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5.
一 牟世金同志在其《〈文心雕龙〉的总论及其理论体系》,(《中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二期)一文中说,《文心雕龙》的总论,提出了“两个最基本的主张:‘原道’、‘宗经’。”以前有人曾指出:“《文心雕龙》基本观点是‘宗经”。或者说:“归根到底,只是‘宗经’一义”。我觉得,这后一种提法,是比较确切的。牟世金同志的“两个最基本的主张”的看法,和他对“原道“、“宗经”的不正确理解有关。  相似文献   

6.
书讯二则     
(一) 著名文学理论家王元化编选的《日本研究〈文心雕龙〉论文集》最近正由齐鲁书社出版。文集收有户田浩晓等八位日本汉学家研究《文心雕龙》的11篇论文和一篇介绍日本研究中国古文论概况的文章,全书共二十多万字。王元化同志为此书的出版写了序,对收在本书的论文的内容作了简要的介绍,并就日本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7.
(二) 1950至1964的十五年为龙学发展时期。此期内出版的重要专著有王利器的《文心·雕龙新书》(1951)、杨明照的《文心雕龙校注》(1958)、刘永济的《文心雕龙校释》(1962)等。《校释》曾初版于1948年,乃按教学需要编次:首《序志》,继以“枢纽”论五篇,次下篇“(客刂)情析采”的二十四篇,最后为“论文叙笔”的二十篇。新版改按原书篇次,且校字释义均有较大增修,已是面目一新之作了。此外,范注本也略有修订,于1958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玄风盛行的时代。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刘勰,是否受到这一社会思潮的影响?他的《文心雕龙》又是否反映了这种社会思潮?这些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不久前,王运熙先生发表了《〈文心雕龙·原道〉和玄学思想的关系》一文,指出《文心雕龙·原道》篇中强调“自然”,实是受玄学思想的表现。王先生这一见解是有深刻见地的。  相似文献   

9.
高拱权说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此文是赵纪彬同志生前所撰写的《中国权说史略》遗稿的第三篇。第一篇是《释权》第二篇是《〈论语〉“权”字义疏》。作者原想将这本书写成十几万字,可是没能如愿。今将此篇发表,供哲学史界参考。  相似文献   

10.
吴广平 《云梦学刊》2009,30(1):10-13
吴广平:陶先生,您是海内外著名的唐代文学与文献研究专家。您为什么选择唐代文学与文献作为您的学术主攻对象呢?我们读了您的167万字的《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知道您研究唐代文学与文献是从整理校注刘禹锡的文集入手的。刘禹锡的集子怎么会成为您治唐代文学与文献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1.
<正> 顾炎武《日知录·方音》曰:“《公羊》多齐言,《准南》多楚语,若《〈易〉传》、《论语》,何尝有一字哉。”顾氏既认为自古便有“五方之音”的差异,且引《〈金史·国语解〉序》曰:“今文《尚书》辞多奇涩,盖亦当世之方音也。”但又断言《〈易〉传》和《论语》并无一字方音,这就未免前后牴牾,不能自圆其说了。黄家岱《女兴艺轩杂著·论语多齐鲁方言述》驳之曰:“古今多异言,别国多殊语。扬子《方言》‘悛、怿,改也。自山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略地评论了丁四新著的《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一书,认为:作者是以发展及平等探求《老子》文本变化之道的观念来指导其楚竹书《老子》之校注的;在具体的校注中,作者重视语言的系统性和历史性,对于随文释义的方法保持了足够的清醒;作者在人们时常不甚留意之处发现了一些有意义的问题,这很可能与作者作为一名思想史研究者的身份有关;对于楚竹书本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作者并不轻信陈见和权威专家的训解,而是从文本的思想史脉络出发,广征文献,审慎考据,在不轻易破除古义的同时而又努力得出新见的。总之,本书将郭店简本的校注推向一个新的学术高度,是《老子》整理的又一力作。  相似文献   

13.
前时笔者撰《〈高僧传〉校点札记》、《〈高僧传〉校点商榷》、《〈高僧传〉校点拾零》,凡举中华书局2004年4月第4次印刷本《高僧传》(汤用彤先生校注、汤一玄整理)校点可商之处13例,发表于《江海学刊》2006年第4期、第5期和第6期。近来又新发现可商之处5例,敷衍成文,以为续篇,  相似文献   

14.
在世纪之交的 1999年 9月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视社出版了朱方木冈著的《〈易经〉释诂》一书。这是朱方木冈先生积多年心血、潜心研究《易经》和古代语言文字、传统文化而写成的著作。该书由全国百佳青年出版工作者龙子仲副编审任责编、广西师大中文系张葆全教授作“序”。在当今有关《易经》的书籍遍见于街市书摊、说易谈易甚成风气的时候 ,这部 14万字的著作的出版不会引起社会的很大注意 ,然而应该说它却是在众多说《易》的书籍中一部研究颇见功力、学术创获甚多的优秀著作 ,值得所有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读者一读。该书名为《〈易经〉释诂》…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总术篇》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总术》云:“此篇乃总会《神思》以至《附会》之旨,而丁宁郑重以言之,非别有所谓总术也。”我们认为,此说对《文心雕龙·总术篇》的研究,至少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其一,自此以后,《文心雕龙》研究者普遍认为《总术》乃《神思》至《附会》即通常所谓创作论的总结。如范文澜《文心雕龙注·总术》谓:“本篇以总术为名,盖总括《神思》以下诸篇之义。”这显然与黄侃同旨。又如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拾遗·总术》亦谓“本篇统摄神思至附会所论为文之术”。其他各家也普遍认为《总术》乃创作论的总论或总结。其二,黄侃以为《总术》只是对《神思》至《附会》所论问题作一总的强调,而没有提出其他的所谓“总术”,但因其“说犹未莹”(刘永济《文心雕龙校释·总术》),而后来的研究者更以为《总术》确无特殊的重要意义,因此《总术篇》在《文心雕龙》研究中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对这两点都有必要重新研究,以求正确认识“总术”论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出版的穆克宏教授的《文心雕龙研究》一书(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是《文心》研究的一项新成果,也是作者潜心研究《文心雕龙》30年来的结晶。 《文心雕龙研究》一书近30万字,全书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是通论,对刘勰与《文心雕龙》全书进行了全面的论述,涉及刘勰的生平、思想、《文心雕龙》的文体论、风格论、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4日,笔者在“学术批评网”发表《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评〈古代小说公案文化研究〉》一文,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师吕小蓬博士论文抄袭一事进行揭发。12月6日,吕小蓬在“学术批评网”发表《〈首都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抄袭案〉一文的答复与声明  相似文献   

18.
范文澜早期的著作有《文心雕龙讲疏》、《文心雕龙注》、《群经概论》、《正史考略》、《水经注写景文钞》。本文旨在简要地论述这五种著作的著述旨趣和学术价值,并说明范文澜早年的学术与后来转变为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治学路数之内在联系。一、《文心雕龙讲疏》和《文心雕龙注》:从发挥师说到撰成划时代巨制范文澜《文心雕龙讲疏》于1925年撰成时,即被梁启超嘉许为“征订详核,考据精审,于训诂义理,多所发明”,“使义无不明,句无不达”。《讲疏》各篇的内容,都包括注释和讲解两部分。注释重在训诂文字,并引据各种典籍,或解释词义…  相似文献   

19.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史记·吴太伯世家》及《刺客列传》、《吴越春秋》“掩余”并作“盖余”。李富孙曰:“《释言》曰:‘弇,盖也。’《释文》:‘弇,古掩字。’《〈周语〉注》《〈淮南·说林〉注》并云:‘盖,掩也。’是掩与盖义同。”又引武氏亿曰:“《韩非·说林》‘将攻商盖’,《书》作‘商掩’,《孟子》作‘伐庵’,此奄、掩、盖字异而义同。”今按:武、李二氏之说实皆本于《史记索隐》。《〈吴太伯世家〉索隐》曰:“《春秋》作‘掩余’,《史记》并作‘盖余’,义同而字异。或者谓太史公被腐刑,不欲言‘掩’也。”武氏、李氏正是据《索隐》前说立  相似文献   

20.
拙文《两种〈水浒〉,两个宋江》在《学术月刊》(1979年7月)发表后,魏克明同志发表了《金圣叹与〈水浒〉》(载《解放日报》1979年9月21日)一文提出驳难。魏克明同志不考虑他所用来作为论据的金本的反动序批文及噩梦,并不是金圣叹的由衷之言;却指责我无非是“简便地”“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