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晓红 《科学咨询》2007,(14):60-60
近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以她不堪回首的耻辱论证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没有任何前途可言。“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中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上的一段讲话。可以看出,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创新能力”就是人们产生新认识、  相似文献   

2.
江总书记明确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创新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在知识经济扑面而来的世纪之交 ,创新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重视。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无疑应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一、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1、实现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基本职能。“创新”一词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阿·熊彼特于 1912年首先提出。他认为 ,“创新”是“生产要素与生产条件的一种新组合” ,目的在于获得“企业家利润”或‘超额利润”。其内容包括 :生产新产品 ;引入新…  相似文献   

3.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袁新 《领导广角》2000,(11):20-2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不断发展的动力。”国家民族的进步要靠创新,创新的获得有赖于有创新能力的人。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靠创新教育来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和关键,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前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体会到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想象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例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成为国家竞争最基本的思路和方式。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创新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总结新经验,借鉴新成果,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以创新的理论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江泽民同志的这一精辟论断进一步表明,我们已进人了一个创新决定民族国家发展命运的时代。众所周知,创新主要是依靠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其中领导干部的创新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随着创新成为时代的显著特征,培养和开拓创新能力正在成为新世纪领导下部的当务之急。因而,重视和加强对干部创新能力的考核,是我们引导广大干部树立创新意识、激发创新动力、开展创新活动、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水平,不断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激烈的竞争形势下,创新成为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无论何种形式的创新,都有赖于人才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美国为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究其原因,就是不断创新为其经济发展不断注入了活力,人称美国是“新技术创造了新经济”。目前,美国许多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就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由此可见,在高科技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成为国家竞争最基本的思路和方式。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改革创新越显重要。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论述充分说明了创新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一般来说,创新包括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理论创新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前提。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只有在理论上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改革与完善,促进民族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党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因此,对于我国和我们党来说,理论创新,特别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李玲 《科学咨询》2003,(22):26-2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在工作中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结合实际深入研究新时期成人教育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适应和成人教育班主任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强调说:“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对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韩霞 《决策探索》2009,(22):44-44
创新,是人类活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人类社会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才使人类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从文明走向繁荣。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单位,创新是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但创新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给单位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创新工作中,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依据客观规律,结合单位实际,不断研究新情况,寻找新思路。在刨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发出了“以体制和科技创新为动力”的号召。办公室作为党政机关的“参谋部”,必须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创新”精神融入其中,用创新意识指导工作,用创新举措推动工作,以思维创新、观念更新促进谋略创新、工作创新。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正如江泽民主席1995年5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报告中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高等学校不仅是知识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也是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加强科技创新是时代赋予高等学校的神圣使命,在构筑国家创新体系和增强创新能力中责无旁贷。 一、高校科技创新的基本条件 1、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是搞好高校科技创新的前提。 高等教育要积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研究解决经…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显著特点是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干部培训工作要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必须立足于干部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提高,造就一支具有现代化专业知识和能力,领导人民群众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干部队伍。这是干部培训工作适应新情况,  相似文献   

18.
孙心菲 《决策探索》2001,(10):46-47
随着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已经跨人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求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必须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当前席卷全球的国际竞争,与其说是知识和技术的竞争,毋宁说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立于不败之地,时代呼唤着创新教育。“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20.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要从小就培养儿童的创新意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丁肇中先生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只有第一名,没有第二名,第二名就是最后一名”。其言深邃地道出了创新的重要性。新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第一次明确地写入了“前言”部分,并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大纲的全文。因此,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树立全民族创新意识,从而培养更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