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魏正始年间由何晏、王弼所创建的玄学虽不同于经学,但从理论形态、概念范畴以及思维方法上来看,玄学与经学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从继承的角度来看,玄学与经学一脉相承的逻辑线索清晰可辨。何晏、王弼的玄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天人之学,是直接继承经学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
玄学与经学有直接的联系。但是如果我们做进一步的分析,就不难发现,玄学的兴起,是由复杂的历史积因汇流而成的,尤其是早期玄学与诸子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说在研究玄学的源流时,除了易学、老子和庄子所谓的“三玄”之外,诸子学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线索。  相似文献   

3.
魏晋玄学与汉儒经学有着密切的关系.站在哲学本体理论的角度,汤用彤开启了现代玄学研究的新路向.本文除从正面探讨汤用彤对现代玄学研究的作用外,还分析了汤用彤玄学研究留下的问题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陈国忠 《南都学坛》2001,21(4):7-11
东汉古文经学大师马融是一位非常奇特的人物,他“才高博洽,为世通儒”,又“生性任达,不拘儒者之节”,在这两面之中所蕴含的个性特征需要我们去深刻体认,以达“了解之同情”,而其在当时与后世所产生的影响,也有追寻的价值。马融此种双重人格揭示了东汉中后期社会思潮已经由经学向玄学潜行,马融一生的奇异行为正是反映这种变迁的表象。因此,马融不仅是两汉经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也是中国思想史上值得重视的人物。  相似文献   

5.
江东陆氏家风与陆机的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氏先辈尚今古文经学,儒学传家,文武兼修。陆机兄弟由吴人洛,为寻求新的机遇重振门第时,接受北方玄学的影响,文学创作开始流露出深微的玄学意味。接受玄学是为了融入到北方士人之中,出身高门士族的陆机有强烈的家族意识,这在其文学创作中有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6.
<论语集解>是我国训诂史上第一部集解体训释专著,它打破了两汉学界的师法门户之限,杂糅古今经学,吸收了汉魏以来八家学者的优秀成果,援道入儒,训释简洁精当,不但本身成果卓著,跻身于<十三经注疏>之列,亦能破除两汉注经的烦琐和阴阳五行之说,给经学注入一股清新简洁之风,也导致了魏晋经学"儒道兼综"思想格局的形成和经学的玄学化,可谓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王肃继承荆州学术玄学倾向,以驳郑为目标对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结果,往往有倾向于道家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其治经形式也是偏于义理发挥,解说简明赅要,在经学内部变革之中继续孕育着玄学思潮的萌芽。通过对王肃《孔子家语注》及其学行诸多抵牾之处分析,可以发现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在王肃身上已有初步显现,他会通孔老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魏晋玄学统一名教和自然的中心课题;其对魏晋玄学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多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对“有”、“无”问题的讨论集中体现了玄学看待宇宙万物的态度与方法。从“贵无”、“崇有”到“独化”,玄学形成了一套与汉代经学推衍模式不同的内向式抽象思维的方法,突破了汉代以来儒学以阴阳五行为主体的宇宙间架,转而透过万物的外在表象探索其本质。虽然玄学在理论发展完成的过程中就已埋下了自我消解的种子,但其内向探寻本质的思维方式拓展了人们的思想空间与维度,仍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汉魏之际,经学开始酝酿一场变革。《论语集解》把汉代及魏初大儒的《论语》注汇集到一起,加上编者自己的注解,以此来改革汉代经学、缔创魏晋新学。此后,晋代李充、江熙等人相继仿效何晏集解体制,不断集结当代各家《论语》注释,使《论语》融入到玄学的大潮中。南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则充分利用前人集解成果,集六朝《论语》注疏之大成,书中的主体思想反映了魏晋六朝儒道会通的主题,是玄学背景下《论语》研究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0.
<论语>学是儒家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儒家经学体系中居于特殊地位.由于<论语>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对现实的"应世随感"式的言论,而作为"垂轨万代"的经典则须作进一步理论拓展.魏晋、两宋是<论语>学的两座高峰,玄学、理学对孔门弟子不闻的"性与天道"作出一系列创造性诠释,从而推动了<论语>学的发展与内圣之道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魏晋玄学与晚期希腊哲学均产生于社会分裂、动荡时期。面对强大的社会力量 ,哲人以逃避现实的方式把握自我 ,这是魏晋玄学和晚期希腊哲学的共同点 ;但是 ,前者采取的是“玄学”形式 ,后者采取的是“思辩”形式。二者的发展趋势又是相同的 :魏晋玄学之后佛教哲学兴起 ,晚期希腊哲学之后基督教哲学传播  相似文献   

12.
儒家实意伦理学认为,人在世间并与世界共同创生,人与人的关系开始于人与世界相交接的缘发端点。在传统儒家哲学中,这种心意与世界相交接的端点是通过诚意来体现的。儒家实意伦理学认为,人的意念一旦发动就与事物发生关联,并且与事物相融为一体。实意伦理学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儒家认为身体是实在的,实意是扩展人在世界上的实存;实意是儒家伦理学中推己及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儒家传统的诚意可以解释为将意念的实化;人与世界相互塑造,一方面意念不断实化,另一方面情境又不断影响意念。总之,儒家实意伦理学是为了从意识的缘发端点出发说明人在变化的世界中的生存与运作状态。  相似文献   

13.
“圣性”是儒家用来指称成就超越人格即圣人的内在根据 ,虽然“圣性”这个概念在儒家的概念系统中始终没有正式提出过 ,但是对它的探讨却与儒学史相始终 ,与“圣人”一起构成儒家价值观的核心所在。儒家对圣性的探讨经历了一个长时期同时是充满了不同见解与矛盾的过程 ,心体与性体的纠葛是儒家对圣性理解的最终关枢。  相似文献   

14.
近代日本的平民主义思想是明治二十年产生的,思想家德富苏峰是首倡者,并赋予其以完备的思想体系。该体系所包括的经济发展、社会道德、国民教育及生活、政治结构等内容,深受儒学的影响。从平民主义与儒学的内在关联看,儒学成为嫁接西方先进思想的桥梁,为日本营造了一个赶超西方的文化氛围,在近代日本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以往时代知识相比,具有两个不同特点一是它更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即更注重科学理论的技术化过程;二是它必须与智慧相结合.由此而言,知识经济似乎可以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相衔接.但是,儒家重道德轻知识的理论传统,又与知识经济的要求不相和谐.因此,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对儒家文化是一次严峻挑战.与西方文化必须经过"转识成智"的过程,开出智慧以平衡科技一样,儒家文化也必须经过"良知自我坎陷",开出科学精神以回应知识经济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范畴,是一个多层次、立体的概念,儒家的尚"中"思想及由此而发展起来的"中和"观念与道家的崇"大"思想及由此而来的"大和"观念是构成这一理论的两大基石,前者为"和谐"观念的形成提供了秩序平衡与个体节中,后者则带来了本体追求与辩证观念.在《易传》与《中庸》中二者达到融合.  相似文献   

17.
儒道两家对于生命的认识有着本质的差异。相对于儒家死亡本质观的道德色彩,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则更具自然性的特征。从这个角度看,道家的死亡本质观包含生死命定、生死一体、生死物化这样几层含义。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化及其现代价值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文化的价值在现代社会引起了世人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儒家文化所推崇的积极进取精神、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社会关系的和谐稳定等 ,都展现出超越历史阶段的永恒意义。面对现代社会的种种弊病 ,我们要从儒家文化中汲取营养 ,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内在地衔接起来 ,使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现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儒家民本主义与中国古代农民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民本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民为邦本 ,本固邦宁” ,因而它要求封建统治者施行“仁政” ,轻徭薄赋 ,与民休息 ,发展生产。历史证明 :当封建统治者抛弃儒家民本主义时 ,农民就被迫反抗 ;当封建统治者推行儒家民本主义时 ,农民生活就相对安定。但儒家民本主义主张“君为臣纲” ,故它不是民主主义 ,而只是封建统治者为达到长治久安的一种策略思想。历代开国君主推行民本主义 ,是在接受农民起义教训后对旧王朝政策的调整 ,从而大大延长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寿命 ,阻碍了农民思想的觉醒。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才能使农民获得真正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基督教伦理是一种“他力”伦理,以信仰为基础,凭借上帝的救赎力量来成就人的道德世界;儒家伦理则是一种“自力”伦理,认为人可以依靠自身的道德努力,在现世实现“天命在身”的超越追求。儒家伦理这种天命在身的情怀和自我的道德努力,一方面构成了儒家信念中的伟大要素和高贵的精神品格;另一方面,由于天命与人心的一体化,最终使得天命丧失了绝对超验的资格,使儒家对最高价值的追求陷入困境。因此,借鉴基督教的他力观念,反思自身的文化局限和观念缺失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