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不少关于河西回鹘的史料,其中,《张义潮变文》、《张淮深变文》《龙泉神剑歌》、《沙州百姓上回鹘天可汗书》、《曹义金上回鹘众宰相状》,尤为重要,弥补了唐五代期间回鹘史料的不足,是研究河西回鹘不可缺少的史料。罗振玉、王重民、孙楷第、姜亮夫等先学,为整理和研究上述文献作了重要贡献。本文就上述文献中的河西回鹘问题试作探讨,以求见教。  相似文献   

2.
一、回鹘族的由来、成长及其发展回鹘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称谓。最早见于《隋书》记载:初为韦纥,后来称袁纥,乌纥。唐初为回纥,后改称为“回鹘”。元、明时期为畏兀儿、清时为回回。据载:回纥出自高车族,高车与敕勒为同族,敕勒出自丁零族。(参阅《北史》高车传)南北朝时敕勒族有六个部落,其中有一个为袁纥氏,所以曾称“袁纥”。唐宪宗元和4年(公元809年),回纥首领“蔼道曷里录设弭施合昆迦可汗”遣使来唐。因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年间,唐政府曾借回纥兵平定“安史之乱”。回纥兵在此次战争中表现非常勇敢,尤其善于骑射,疾驰如飞,连战连捷,百战百胜,故这次来请唐帝国允许改称回鹘。取义为“回旋轻捷如鹘”。(鹘音胡,鸟名,羽毛甚美,首尾皆尖,善飞,春去秋来)据载:最初  相似文献   

3.
回鹘是敦煌历史上比较重要而富有影响的古代民族之一。他们在这里有过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历史活动,并在这里留下了相当丰富的文化遗产,举其要者主要有敦煌石窟出土的古代回鹘语文献、回鹘文木活字、回鹘人在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开凿的佛教石窟和游人香客于石窟壁面上题写的回鹘文题记。这些对研究古代回鹘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证明,辉煌灿烂的古代敦煌文化是包括回鹘人在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4.
一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起自公元916年至1211年,将近三百年间,其中公元916——1125年的209年主要建立在东北、漠南、漠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公元1131——1211年被称为西辽,是以中亚及天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契丹族最初居于辽水以北,北魏时属于鲜卑贵族统治,到唐时,部落已逐渐强大,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就背离突厥,归附唐朝。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便在契丹地区设立松漠都督府。从此契丹就归入了唐朝的行政建置。  相似文献   

5.
古代西域宗教种类繁多 ,内涵极为丰富 ,对古代西域及中原地区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关于西域的地理范围 ,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进行争论的问题。丝绸之路成为西域文化顺利传播的主要通道 ,同时由于西域定居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角逐 ,给西域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渗透提供了历史契机。西域历史上 ,曾出现过许多民族及许多宗教。西域的一些民族 ,如粟特人 ,曾经先后信仰过祆教、佛教、摩尼教、景教和伊斯兰教。正是由于他们 ,许多宗教才传入古代的新疆。  相似文献   

6.
伊利汗国是阿塞拜疆地域上13—14世纪前期的封建制国家。这个汗国在阿八哈汗、阿合马·帖古迭儿、阿鲁浑汗、乞台都汗、拜都汗和合赞汗统治时期都曾制造发行过自己的钱币。因这类币的正反两面都铸刻有文字,我们称之为“两文字币”,钱币的正面是回鹘蒙文,背面是阿拉伯文。后来在第比利斯发现了表示基督教义的文字币,并把它们收集到了一本名为《基督教旭烈兀王朝》(又称《格鲁吉亚旭烈兀王朝》)的古币收藏文集中,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阿八哈汗时期国家历史博物馆古币收藏基金会藏有—枚伊斯兰历678年(公元1279—1280年)于大不里士…  相似文献   

7.
对北京居庸关云台回鹘文《建塔功德记》偈语所见uday一词从语言学和历史学角度进行细致的考证。该词指代的当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 ,而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文献也实证了文殊信仰在回鹘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13-14世纪写成于吐鲁番地区的169件回鹘文世俗文书为语言资料,力图比较细致、具体地展现出回鹘文世俗文书语言数词全貌.  相似文献   

9.
高昌回鹘王国(856--1275)从9世纪下半叶起至13世纪70年代止,以吐鲁番盆地为中心,存在四百余年。它最初由原住在哈密至焉耆一带天山附近的回鹘人(原名乌护Oghuz 或乌纥Oghur)和840年从漠北鄂尔浑河流域回纥汗国(744--840)崩散后其中一支西迁至此的同族人相汇合而建立起来的政仅。在维吾尔族的历史上,高昌回鹘王国存在的时间最长,后来因经过西辽、蒙古和元朝的统治,牵涉各方的史料,史事复杂。本文仅对高昌回鹘王国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加以论证,也为将要出版的《维吾尔族简史》古代部分某些章节作必要  相似文献   

10.
11.
高昌回鹘的西部疆域及其变迁,一直是学界关注的话题,尤其是吐鲁番出土回鹘文木杵铭文中对Nucǎ与Barsxan的记载,更为学界所关注,研究者众。近年,森安孝夫对该文书进行了重新解读,认为缪勒原释读的Nucǎ应为Ucǎ(倭赤),即今新疆乌什,Barsxan应为伊塞克湖南之上巴儿思汗,二者相距不远且有道路相通。这一新解读对认识高昌回鹘王国的西部疆域问题意义重大。通过各种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在947年或1019年吐鲁番回鹘文木杵铭文撰写之时,倭赤与巴儿思汗之地均已处于高昌回鹘的统治之下。  相似文献   

12.
无数历史事实和文物都已充分证明,古代新疆地区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和祖国内地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即在当地居民的经济生活与文化交流上,也和内地汉族来往频繁,紧密相联。 维吾尔族今天是我国新疆地区的主体民族,这个情况是从五代至宋时开始的,当时在汉文的史书中写作“回鹘”。据《新唐书·回鹘传》记载,它是从公元788年(唐末贞元四年)在当时蒙古鄂尔浑河流域的首府(黑虎城)给唐朝中央政府的文书中由原来叫做“回纥”自行改称的。唐末,回鹘人因其统治者在蒙古草原上建立的游牧封建政权崩  相似文献   

13.
关于高昌回鹘时期的棉花种植,汉文史料记载甚少,幸吐鲁番出土回鹘文社会经济文书对此多有反映。棉花种植是高昌回鹘普通家庭的副业,在粮食作物之外,有余田有余力的家庭会种植以棉花为主的经济作物;棉花在高昌回鹘民间的借贷文书中也频频出现,人们还以之缴纳赋税。回鹘棉花为籽棉,随着回鹘人在中原的活动,逐步东传至内地,与岭南地区传来的木棉交汇于中原。  相似文献   

14.
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5 0周年暨蒙古学国际学术会议在呼和浩特的召开 ,中国近年来有很多有关蒙古学方面的书籍面世。这些代表性的著作是为迎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 5 0周年而出版的《中国蒙古学文库》丛书 ,这里介绍的《阿尔寨石窟回鹘蒙文榜题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作者分别是在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和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工作的哈斯额尔敦、丹森、布仁巴图、嘎日迪、扎拉桑、那·巴图吉日嘎拉、恩和巴特尔七名学者。他们是当今中国蒙古语言研究领域里富有代表性的学者。笔者 1992年在乌兰巴托召开的国际蒙古…  相似文献   

15.
导言科学界研究新疆塔里木盆地前伊斯兰文化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从俄国克莱门茨(D·Klements)的吐鲁番考古队(1898年)到格伦威德勒(A·GrUnwedel)和勒·寇克(Le Coq)领导的四次德国吐鲁番考古队,先后有许多国家的考古队到新疆进行考古工作。德国考古队所得其中的写本和木刻本,后来交给了德国科学院,而壁画、雕塑及其它文物则交给了柏林民俗博物馆。现在,我应[东德]科学院之邀,就前“东方学委员会”(现改称“东方学研究所”)和国外学者根据(吐鲁番)出土文物在突厥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做一个扼要汇报。  相似文献   

16.
17.
维吾尔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她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作家和优秀的文学作品,表现了维吾尔族非凡而惊人的艺术创造力。不仅是维吾尔民族的自豪,也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骄傲。从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文字来说,维吾尔文学在不同的时期,接受了古突厥语、蒙古语、天竺语、吐火罗语、波斯语、阿拉伯语等多种语言因素的影响,同时又采用过回鹘文,突厥文,梵文、摩尼文、吐火罗文、罗马文、粟特文、波斯文、阿拉伯文和汉文等语言工具,记录了自己的文学作品,所以在厘定维吾尔文学发展的历史分期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到语言、文字的因素。任何一个民族,它的上古文学在文字未曾出现以前,多半是靠口头流传的.随着民族文字的形成,创造  相似文献   

18.
对敦煌出土的回鹘写本《说心性经》中出现的各种夹写汉字现象进行探讨,并找出回鹘文《说心性经》中,有一种跟其他回鹘佛教写本不同的特殊情况,即有先写回鹘文,后夹写汉字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19.
20.
杨富学先生说:"密宗经典《北斗七星经》在回鹘文中写作yitikan-sudur,该经的回鹘文写本虽未发现,但有关该经的回向文(详见第三章)却在吐鲁番时有所见,有关写(刻)本现存柏林,……14世纪时,必兰纳识里(Prajna-sri)又据回鹘文本将其译为蒙古语。"其实,杨富学先生所说的"回鹘文《北斗七星经》回向文"就是《北斗七星经》之回鹘文译本,由元代回鹘僧人必兰纳识里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