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小羊圈到圣詹姆斯广场──论老舍早期的思想信仰曾广灿老舍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是在非常狭窄闭塞的北京胡同里度过的,这种充满浓厚市民气息的旧北京胡同社区文化环境,一方面使他保持了同穷苦下层市民的深刻联系,为他日后成为一位卓越的“市民诗人”打下了基础,另一方...  相似文献   

2.
趣味老舍     
2009年2月3日,是老舍先生110周年诞辰。这位素有“人民艺术家”之称的老先生,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那些读之令人唇齿留香、“京味儿”十足的文字作品。当我们忆及老舍先生,他仿佛离开并未太久,仿佛仍旧活在北京城的丰盛胡同里,活在他的“丹柿小院”里。他活得实在、鲜明、有情趣、有韵味,他活在每一个细节里。想起“老舍”两个字,就如同听见了咿咿呀呀的胡琴声,就如同品尝了一口浓郁的花茶。这就是老舍先生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3.
正盛夏时节到北京去看望女儿,女儿问我想到什么地方去玩玩,我说天气太热不太想出门,不过很想去看看老舍故居。生在北京、长在北京、写了一辈子北京、最后命丧北京的老舍先生,解放前他在北京住过的地方有九处,我们首先去寻访原北京市第十七小学,即方家胡同小学,不过老校舍已改建成新教学楼,见到的只有新楼无老舍。我们又去拜访1949年以后老舍先生一家居住过的位于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的四合院,1987年,北京市政府确定该院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完好,是十足的老舍。八月的北京正是三伏天,去老舍故居时值中午,气温高达35℃,北京  相似文献   

4.
焦佳文 《社区》2012,(2):62-63
初识北京,是由文字拼构而成:老舍先生《四世同堂》里的小羊圈胡同、郁达夫先生笔下《故都的秋》、郑振铎先生《访笺杂记》中所描写的琉璃厂书店……文字刻画出的北京不仅有着万里长城、紫禁城,更有着沿街的吆喝声、胡同口的暖暖灯光、庙会上的熙熙攘攘。  相似文献   

5.
张久英 《北京纪事》2013,(5):110-112
小杨家胡同和大杨家胡同在清朝末年时统称为“羊圈”,分为两条胡同以后,依规模分别命名,南边规模较小的被称为“小羊圈胡同”。1949年后,因为“羊圈”的名称言之不雅,这才改名为“小杨家胡同”“大杨家胡同”。  相似文献   

6.
友好睦邻     
正"远亲不如近邻"是中国的一句老话,但似乎在北京得到了最佳诠释。客居北京之前,最初对北京邻里关系的了解来自老舍先生的几部文学巨著,其中之一是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一条小羊圈胡同,串联起十多姓人家,共同历经风风雨雨,困苦中休戚与共,于国于家,情真意切,演绎了一部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情录。再有就是话剧《龙须沟》:一条臭水沟旁,生活着最底层的老百姓,他们互帮互助,互恩互爱,有情有义,卑微中闪露人性的光辉,苍凉里荡漾着浓浓的温暖。  相似文献   

7.
如果您在北京二环以内的老城区居住过的话,有一个老北京人肯定到过您的家门口。他就是当今走遍北京胡同第一人--舒了先生。  相似文献   

8.
北京的四合院是我60年人生中最重要的居住场所。我的童年居住在西城区东旧帘子胡同10号。那是一个由两层小楼围成的四合院,院门口有两个石墩子,高高的门槛,沉重的红色大木  相似文献   

9.
老舍与北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舍与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讨论“老舍”与“北京”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忽视二者之间的一个中介性概念——“满族”。老舍与北京并不是一般的北京人与北京城的关系,他跟北京这座城市有一种先天注定的、生死相托的不解情缘。清初满族悉数入关,北京成了旗族长达二百多年的聚居地。老舍这位满族出身的文学家,有着深深的恋京情结,因为他的人文根须和艺术基石,都深埋在这里。  相似文献   

10.
<正>舒了先生出生在宣武区龙爪槐,是个地道的老北京。1951年,舒了考入北京铁路部门,1991年,由北京铁路西山疗养院退休。这期间,酷爱文史的他,自学了《中国历史》等文史课程。学习中,他认识到祖国悠久历史的灿烂辉煌,几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1966年的一天,舒了上班路过宣武门,看到宣武门城楼正在被拆除,他意识到,北京的胡同正面临着被拆除的危险。他想到,北京的城墙、胡同、四合院,是北京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如果胡同、四合院没有了,那将是北京历史文化一个不可挽回  相似文献   

11.
丹柿小院     
方琦 《北京纪事》2011,(2):68-69
丹柿小院——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最后住了16年的地儿,是一处极其普通的北京四合小院。这是老舍1950年回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购买的,老舍因此成为解放初期政府批准作家自己掏钱买房的第一人,这个小院也成了老舍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老舍的幽默     
老舍先生的文学语言朴实无华而又幽默诙谐,具有很强的北京韵味,仅从他的几封信件中,就可窥见一斑。1930年5月,老舍辞去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一职返回北平,暂时居住在朋友白涤州教授的家中。北平当时很有影响的文艺团体——"笑社"获悉消息后,当即委派作家陈逸飞登门造访。彼时不巧老舍正在午睡,陈逸飞不忍打扰,就留下一封信,希望老舍能担当"笑王"一角。第二天,陈逸飞就收到老舍的回  相似文献   

13.
初见张巍,他穿着中式麻布上衣,察蓝色裤子,87式军用布鞋。他说布鞋穿了10多年,方便又实惠。他29岁,却对北京的胡同,胡同的讲究颇有研究,他说人一生可以带走的是一个好记性和一副好肠胃。他有着浓浓的北京情怀,眷恋着老北京的胡同生活。他是老北京网的“掌柜的”,正全心全力记录  相似文献   

14.
舒乙 《社区》2001,(3):36-37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小羊圈胡同突然变得赫赫有名了。恐怕总有数以亿计的人知道了它的名字。可是小羊圈的老居民们说什么也想象不出,就凭这么个不起眼的地方,竟会有这么多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铁一号"--铁狮子胡同一号的简称,现在的张自忠路3号。1924年为段祺瑞执政府,建国以后成为人民大学的校址,后来,人民大学迁往中关村,"铁一号"就成了"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这里曾经是这个胡同比较大的院落,由于门前有两个铁狮子,所以这条胡同被人们称为"铁狮子胡同",这个院落就是铁狮子胡同一号了。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就发生在这里,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当初就是在这里牺牲的,鲁迅先生还特意为此事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纪念刘和珍君》。也因此这里在1992年被列为东城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6.
有这样一个假设:如果你有机会得到一套书,一个作者是老舍、一个作者是王朔,那么你会如何选择?我们拿这样的问题采访了很多年龄在25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得到的比例是6:4,老舍先生胜出了。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好的题目,但是由此我们坚定了以如此大的篇幅纪念老舍先生的信心。老舍先生以他最静默淡然的方式在人们心中刻出了一道永远不会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17.
胡同情趣     
我是从小在北京东城区小细管胡同里长大的,这个胡同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南宽北窄、曲里拐弯的小胡同,胡同南接什锦花园,北通魏家胡同。我家住的9号院是胡同中间偏西的一个大杂院,  相似文献   

18.
北京天安门的两侧有两个三拱门的门洞,一个是天安门西的南长街,另一个是天安门东的南池子。从我记事起至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东北上山下乡,我家一直住在南池子南口的小苏州胡同8号,那里有我童年的所有记忆。菖蒲公园的修建,使小苏州胡同消逝了。菖蒲公园建成后,我曾去寻找小苏州  相似文献   

19.
买房与买书     
李开周 《社区》2013,(2):11-11
那时候.北京已经不是首都了,所以不再叫北京,改叫北平。北平有个财政所,财政所里有个小科员,姓李,大伙都喊他老李。老李在北平西城的砖塔胡同租了几间房子,刚搬家,他的同事去帮着收拾屋子,发现有书房,却没有书架.于是就有人去帮他张罗书架.这时候另一个同事说话了:“还买什么书架啊!干脆就别让老李买书,每月把书费省下来,有几年的工夫就能买一处小房,信不信?”  相似文献   

20.
有两家小得不能再小却声名远播的餐馆。一家在北京后海柳荫街羊房胡同11号,是只有一张餐桌的中国餐馆。原来连名字都没有。因为主人姓厉,“厉家菜”就这样叫起来成了餐馆名。餐馆只有10平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