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不能简单化地批判神学迷信批判神学迷信和批判哲学上的唯心主义一样,不能采取简单化的方法,要采取实事求是的分析的方法。对当前的神学迷信是这样,对历史上的神学迷信也是这样。神学迷信本身无疑是属于历史唯心主义的范畴,但要想克服并正确地说明它,却必须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而不能采取主观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态度。马克思早就说过:“相当长的时期以来,人们一直用迷信来说明历史,而我们现在是用历史来说明迷信。”  相似文献   

2.
在近代中国,宗教迷信话语逐渐取代古代的“正祀”、“淫祀”传统,信仰世界和社会生活随之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学术界多从启蒙思想来考察中国近代宗教迷信话语的形成,而对其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研究不够.本文从历史过程中分析精英思想、国家权力和民间信仰的关系,进而认识政治权力如何转化为文化秩序.  相似文献   

3.
论自然观的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观是指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历史地说,自然观多种多样;逻辑地说,有四种典型形态,下面分别介绍:一、自然观四种典型形态之特点及其辩证关系1·古代朴素自然观:具有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具有笼统性、直觉性、模糊性;埋藏着宗教迷信的种子。2·中世纪宗教神学自然观:一方面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具有宗教迷信和唯心论的特点。或者说,这种自然观是神学家自觉地将宗教神学和哲学唯心论相结合而成的反科学的理论。3·近代形而上学自然观:它作为总观点,其“中心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这样一个见解”①。它认为自然界…  相似文献   

4.
(一) 太平天国革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特别是它以拜上帝会的名义倡导革命,这是一項不容忽视的特点。如何估計太平天国革命中宗教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来理解拜上帝会教义和革命思想的关系?如何来認識拜上帝会和基督教的关系?这都是些重要而复杂的問題。这些問題牵涉到总結太平天国的历史教訓,牵涉到我們对农民战爭和宗教问题的認識。西方資产阶級中国历史研究者们对太平天国的宗教問題有着形形色色的看法。有人說:它的宗教“內容溯源于耶穌教”,但“它是极端中国式的”。又有人說:“太平天国的宗教是基督  相似文献   

5.
太平天国的宗教是中国化的基督教,是西学东来、中西合璧的神学思想。太平天国以教兴国,又以教亡国;拜上帝会从革命的理论武器沦为坑人的精神鸦片;洪秀全晚期鼓吹宗教迷信,实践与理论严重背离,天京政权腐败蜕变最终覆灭……这种种错综复杂的历史“奇观”为何解读?本文提出了一种平实而又独到的诠释和论证。  相似文献   

6.
狄德罗曾说过:“上帝是没有的;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并断言:“一切宗教都三倍地被证明是假的”。狄德罗坚信科学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日趋深入,理性终将战胜迷信,科学定能消灭宗教。然而今天200多年过去了,科学进步了,社会昌明了,但是宗教却依然保留在人们的生活之中,人们不得不问究竟是什么使宗教得以经久不衰?要想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说明在现代社会中宗教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4月中旬,上海历史学会举行学术讨论会,討論中国农民战爭与宗教的关系。复旦大学历史系赵人龙、程博洪、陈守实和上海师范学院历史系魏建猷、上海历史研究所杨宽等同志,相繼在会上发言,提出自己对这一问题的見解。赵人龙同志首先发言,他从宗教发生发展的历史和中外封建社会里群众革命斗爭的情况,論述了宗教与农民战爭的关系及其作用。他認为,宗教在封建社会里的农民革命中只起着組織农民的作用,农民起义一旦爆发之后,它就只起消极作用了。他在说明“宗教是在最原始时代,从人們关于本身及其周圍外部自然界的极愚昧、极蒙昽、极原始的观念中发生的。”(恩格斯:《費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生活中 ,人们往往把宗教与迷信联系在一起。其实二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 :宗教与迷信属于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 ,宗教与迷信的组织存在方式不同 ,宗教与迷信的社会影响作用不同 ,国家对待宗教与迷信的政策态度不同。因此 ,对二者不能等量齐观、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9.
“五·四”前后,在启蒙思想运动中,陈独秀作为时代敏感的思想家,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高举“科学与民主”两面大旗,对佛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思想、活动及其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研究、分析、批判,形成了正确的宗教观:宗教是骗人的偶象;宗教思想的变迁,受社会势力支配;宗教偏于本能;宗教劝善益于人群,但迷信神权,蔽塞人智;坚持以科学代宗教.  相似文献   

10.
近来史学界在农民战争与宗教问题的讨论里,有的同志否认历史上不同的阶级有不同性质的宗教;有的认为中国并不存在产生宗教异端的社会条件。本文拟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进一步讨论。列宁在“论工人政党对宗教的态度”一文里说:“马克思主义者应当是唯物主义者,是宗教的敌人,但是他们应当是辩证唯物主义者,就是说,他们不应当抽象地提出反宗教斗争的问题,不应当根据抽象的、纯粹理论的、始终不变的宣传来进行反宗教斗争,而应当具体地、根据当前在实际上所进行的、对广大群众教育最大最有效的阶级斗争提出这个问题。”列宁这一指示就说明辩证唯物主义者不  相似文献   

11.
人们向来引用《西伯戡黎》一文来说明商纣王是一个至死不悟的天命迷信者 ,但透过对其他史料的分析和对历史事实的重新考察 ,我们得出的恰恰是相反的结论 :这位商末国君 ,迷信个人的能力和权威 ,根本没把“天命”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12.
在人类社会的历史上,宗教与科学曾发生激烈冲突。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宗教迷信节节败退,科学知识取代宗教迷信,成为世界的主宰和信仰的中心。然而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却因与现代科学存在着神秘之缘,而在现代科学之林中,仍具有着顽强的生命力。本文就佛教宇宙观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的某些相通之处而略作探讨,揭示前人对佛教理论认识存在的不足,以兹引起世人对佛教理论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迷信可存”是早期鲁迅提出的重要观点,学界在关注其思想价值时,对于“迷信”的词源演进和“迷信可存”的命题建构,研究尚显薄弱。作为早期鲁迅自觉使用并主动建构的“迷信”,不仅关涉其在现代语境中的词义汉化过程,也是鲁迅“托词言志”的重要见证。梁启超的报刊传播和章太炎的宗教观念构成了鲁迅了解并建构“迷信”词义的思想资源。鲁迅发掘出处于科学对立面的是“妄信”,实现“迷信”反科学释义的松绑。由于“农人/伪士”“迷信/科学”“鲁迅/日本”三者存在权力压制关系同构的现象,鲁迅寻觅到“迷信”的对接主体——农人,实现从“科学+小说”到“迷信+农人”的救国策略转向。“迷信可存”是在“迷信”词义赋予的过程中,融汇早期鲁迅的诸多思想观念建构而成的阶段性命题,旨在以“迷信可存”唤醒传统资源中的“古民神思”,进而取今复古,实现国族自立。  相似文献   

14.
拜上帝会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一面旗帜、一项战斗武器。当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为阐明斗争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阐明斗争的目的以及它必定会走向胜利,就必须用农民所能理解的语言和逻辑,以宗教玄想来凝聚和组织农民。除了宗教以外,农民没有更好的思想武器和组织手段。因此,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往往都离不开宗教,宗教在农民起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如此。正如恩格斯所说“群众的感情唯一是由宗教的粮食来滋养的,所以,为了引起暴风雨般的运动必须使这些群众自身的利益穿上宗教的外衣。”凡是承认太平天国是一场正义的反压迫的农民战争,就必然承认其拜上帝会在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农民起义队伍,加速和促成了起义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5.
胡水华  仲伟良 《江汉论坛》2005,22(10):97-101
缘起于信仰之争的尼西亚会议,是当时关涉罗马帝国存在基础的阶级对立、利益纷争和军事态势的某种社会历史折射,也是一场隐伏在宗教关注、宗教情感、宗教虔诚、宗教教派论辩中的政治搏杀。本文试图展开那场硝烟弥漫的大公会议,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对原始基督教这个“社会主义”在“当时可能程度上”兴起的“历史上的说明”和对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在历史发展与宗教变迁关系问题上“绝对错误的论断”的经典辨判。  相似文献   

16.
儒家是形成于春秋时代的学术流派,但“儒”又是西周就存在的低级宗教官员。孔子从维护周礼的道德理性出发,排斥鬼神巫术;而战国时期的孟子则要寻找改朝换代的天命依据。与孔子罕言天命不同,孟子极力昌谈天道性命。这种儒家学派的内在差异,只能用他们面临的不同历史任务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自然科学是人类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的经验总结,是对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反映。马克思曾把自然科学誉为“抽象地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总过程的精华”。科学发展的历史,充分说明自然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先锋,是战胜一切宗教迷信的不可抗拒的力量。在中世纪的欧洲,科学完全禁锢在神学之中,沦为教会的恭顺的奴婢,而真正的自然科学并没有存在的权利。众所周知,西班牙的医生塞尔维,就是为争取自然科学存在的权利而英勇献身的。他首先提出了血液小循环的学说,认为血液自右心室流入左心室,不是经过所谓中膈上的孔,而是经过肺脏作“漫长而奇妙的迂回”。他并且指出,血液是在肺血管内经过“加工”,得到澄清。他的这个科学的学说,当然是违背宗教的教义的。因为在公元325年举行的尼西亚宗教会议上,规定圣子、圣父、  相似文献   

18.
也评洪秀全     
洪秀全是伟大的农民革命英雄。他的一生是充满矛盾的一生,他既是反封建的旗手,又是皇权主义的继承人;既是反侵略的英雄,又是宗教迷信的鼓吹者与受害者。他创造了英雄的业绩,也留下了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19.
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希罗多德的宗教思想进行了探讨,特别是对其观察宗教的视野,对人神之间关系的阐述,承认宗教对民族认同作用及以宗教解释自然、生理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几个方面进行了梳理。文章不同意以往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的评价:或认为他持有迷信思想,或认为具有轻神重人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而对希罗多德宗教思想做出了新评价,即一方面提出希罗多德并非轻视神的意志,没有必要为他的思想贴上“朴素唯物主义”的标签,另一方面提出了希罗多德崇信神灵的合理性,是当时文化氛围下合乎逻辑的思想产物  相似文献   

20.
马克斯·韦伯一生思想发展的历程,就是试图用“宗教的经济伦理”这一独特的视角来寻找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合理性。其第一阶段主要是用历史的方法对历史上的经济问题进行探讨,第二阶段主要是从宗教的经济伦理学角度来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历史发展之间的关系。马克斯·韦伯的宗教经济伦理思想形成有种种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