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探讨死亡情结与悲剧作品的关系,认为死亡情结是悲剧文学的灵魂,悲剧正是死亡情结所显现出的张力。文章指出,死亡情结对悲剧文学具有辐射作用、规定作用和引导作用,虽然在抒睛性作品和叙事性作品中,死亡情结的辐射作用或场效应并不相同,但都有一个辐射中心或格射源,统驭着整部作品的氛围。  相似文献   

2.
寻阳 《齐鲁学刊》2007,(4):105-106
杰克.伦敦是20世纪初美国文学最具批判精神的现实主义作家。《野性的呼唤》和《雪狼》是杰克.伦敦小说创作中"狼"情结的艺术体现。他对"狼"情结的执着有着深刻的文学渊源,"狼"主题小说具有特定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新文学研究的繁荣和深入,对郁达夫的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任何作品都是作家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的艺术投影,对作家思想、情感透视得越深,就越能把握其创作的社会历史蕴含和审美特质。郁达夫无疑是一位内心世界颇为复杂的现代作家,他的个性特质的复杂性,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创作,使其作品既独标一格又毁誉参半。笔者拟从郁达夫的自卑情结入手,探究其精神内质,以期求得探视郁氏小说感伤情调的独特视角,并就其自卑情结的形成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4.
亨利·詹姆士的虔诚崇拜者们在听到这位文学大师被人誉之为“简·奥斯汀第二”时,只感到一阵茫然。这赞誉意味着,这位经典作家因其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于是目前又走红了。如果说,作为一名戏剧作家,詹姆士是不成功的,那么现在他的小说却被看作银幕作品的好素材,实在具有讽刺意味。然而,这稍稍的走红之所以让一些人感到困惑,很大程度在于人们并不认可詹姆士是地道的影视作家,而一致认为他是一位散发着神秘魅力的小说家。或许是奇怪的巧合,这种困惑体现的是,詹姆士的作品所讲说的内涵与20世纪后期美国生活中的忧郁氛围有着当下约联系…  相似文献   

5.
一、死亡情结与悲剧作品“哀莫大于心死”,表现死亡恐惧、焦虑,描写死亡事件、现象的悲剧文学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虽说不是每部悲剧作品都表现了人物的完亡和死亡情绪,也不是描写了死亡的作品都是悲剧,但几乎绝大多数的悲剧都关系着死亡。可以说死亡情结是悲剧文学的灵魂、悲剧正是死亡情结所显现出的张力。有生命方有死亡,无论是以何种方式死亡,死亡总归是生命的大悲剧。“向死而在”,死亡就成了生命的完整,又是对生命本质的一个说明。物理的死也好,精神的死也罢,死总归是最大的哀,最深的哀。不能想象如果剔除了死亡情结还…  相似文献   

6.
中农出身给莫言带来了巨大的困惑和痛苦,但也给他带来了观察社会与体验人生的不同的文学视角,从而构成了莫言创作独特的"中农情结"。作为一个历史形成的精神结点,"中农情结"对莫言的创作产生了重大的衍生效应,同时,莫言也清楚地意识到了"中农情结"的过度释放可能会带来的狭隘性和片面性,他的小说因此跳出了阶级视域的历史局限,完成了对土改、合作化小说叙事模式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7.
许颖青 《南方论刊》2001,(10):33-34
写实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随着八十年代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和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难以走出困境,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作品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池莉的《烦恼人生》、《太阳出世》,方方的《风景》、《祖父在父亲心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单位》等等,便都是被人津津乐道的所谓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品。  相似文献   

8.
孙犁的抗战小说由于描写了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的成长历程可以被归入广义的“成长小说”,然而,在这种集体性叙事中却潜藏着更多的个人的声音。由于两种声音的矛盾冲突,孙犁的作品在主流文学中呈现一种边缘景象。当年对于他作品的评价,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感受到意识形态力量对于文学的介入。  相似文献   

9.
刘同般 《兰州学刊》2011,(12):181-183
刘震云在新世纪以前的小说创作,主要对"左"倾政治挟持下的"英雄情结"进行消解,但是又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另一种"英雄情结"。作品中的主人公大都是"柔"性挣扎,"韧"性突围。对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意识进行历史与现实交融性描写。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写出了人性中的劣根和劣根中的善良,但表现历史主义、人道主义、人文关怀互相融会贯通,还有一段距离,也是他在新世纪需要完成的终极性目标。  相似文献   

10.
作为南社成员 ,王钟麒和南社关系密切。其文学活动涉及诸多文学领域 ,今知其作品至少有诗词 48首、政论文 12 0余篇、小说戏剧 2 1种、小说戏剧理论文章 11篇 ,此外还有诗话、词话、笔记等多种。其在小说戏剧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 ,被当时人称为“小说巨子”(当时人往往把戏剧归于小说之中 )。可惜的是 ,对他的小说戏剧理论的研究本已显得不够 ,对他的小说戏剧创作实践的研究就更显得薄弱。本文正是有鉴于此而撰写的。  相似文献   

11.
重庆儿童文学作家揭祥麟在几十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留下了几百万字的作品。为了揭开地域文化研究地深入发展,他的文学成就应该得到评价。本文试图从他的文学的整体作一概观,对他的作品作全面的分析。笔者注重的是文本的研究,特别对他山城文化情结作了详尽的分析,同时,对作品的结构和语言特色作了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2.
郝蕾 《社会科学论坛》2005,(18):149-151
孙犁的抗战小说由于描写了根据地人民在抗战中的成长历程可以被归入广义的"成长小说",然而,在这种集体性叙事中却潜藏着更多的个人的声音.由于两种声音的矛盾冲突,孙犁的作品在主流文学中呈现一种边缘景象.当年对于他作品的评价,不管是肯定还是否定,都留下了鲜明的时代印记,让今天的我们真切感受到意识形态力量对于文学的介入.  相似文献   

13.
我们可以认为曹操和文学有一种特别的亲缘关系,在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君主中间,他是唯一一位在文学方面保持着两项长期不败的纪录的人物:他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所创作的诗篇属于中国文学史上那些最最富有生气、雄浑嘹亮的作品之一。他还是一个不朽的文学典型。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他被描写为一个十分阴险狡诈,但同时又是极具雄才大略的杰出的政治家。如果说他的第一项纪录在进入20世纪之后,终于被另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毛泽东  相似文献   

14.
胡书庆 《中州学刊》2007,(1):232-235
张承志自称是一个“公开的教徒”,其宗教情结自不待言。但我们却不能把他创作中的宗教性因素过分夸大,甚至简单地称之为圣徒。因为他始终只是一位唯美主义骑士,就连其宗教诉求也被涂上了一层厚厚的唯美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追忆和倾诉几乎贯穿了张承志的大部分作品,张承志的小说中还充满了一种英雄主义冲动的诉求,这些都体现出张承志的理想情怀、浪漫情怀以及宗教浪漫精神。  相似文献   

15.
书外寻真 点金成铁──试论新红学的非文学倾向夏荷张竹坡评《金瓶梅》说:看《金瓶》把他当事实看,便被他瞒过;必把他当自己的文章读,方不被他瞒过。(《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把小说当文章读,是一种文学性的研究;把小说当事实看,就是一种非文学的倾向了。胡...  相似文献   

16.
“种的退化”与莫言早期小说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歌东 《齐鲁学刊》2005,(4):97-100
“种的退化”是莫言早期小说创作中一个原创性的叙事情结,这一情结不仅构成了莫言早期小说创作的生命意识,而且也在整体上奠定了莫言小说创作的生命基调。以“种的退化”为基点,莫言早期小说对民间社会中原始生命力的萎缩和异化表现出某种忧患意识。莫言早期小说中的审父意识和儿童本位观念是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悲剧小说发展概述刘新生我们在这里所谈的"悲剧小说",是指运用小说这一文学形式来展示悲剧精神,描写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倾向,体现着美好、善良人生的不该否定却被否定、不该毁灭却被毁灭,揭露、鞭挞生活中的假、恶、丑,弘扬真、善、美的人生的作品。由中国独...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伤痕文学、改革文学、知青文学、寻根文学逐渐式微,现代主义倾向的实验小说又难以走出困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一批描写普通百姓生活而且小说形态上有着某些共通特点的新写实小说便在当代许多实力派作家的创作中诞生了,这也是新时期文学以来最重要、最具影响的小说创作现象.在一大批被人津津乐道的新写实小说当中,刘震云的<一地鸡毛>可以说是新写实小说的经典性作品.……  相似文献   

19.
香港现代派小说在向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小说)吸收、选择、融合、转化、重建的过程中,不乏强烈的西方现代主义色调,同时又有明显的中国文学的内在情结。在艺术新变和本体固守的共时演绎中,香港现代派小说已发展成为一支具有独特艺术品位的文学流派。  相似文献   

20.
唐代小说集的成书主要有记录坊间传闻、传抄改写他作、作者自撰作品三种类型,与小说情节模式、小说体例、小说题材密切相关。源自坊间传闻或亲友转述的唐小说常在结尾备述故事缘由,所记讲述者身份、官职对研究唐代文化与历史颇有裨益。书写宗教灵异题材的小说常被传抄改写,以《报应记》为例可考察唐代佛教经典灵异故事之传播、唐小说流变脉络、传抄所据文献校勘之功等方面。唐代小说集中作者自创作品则充分展示文学想象,具有持久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