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大众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大众媒体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观念,大众传媒对消费文化的建构作用不容忽视.媒介文化促进了消费意识形态的生成,大众媒体在消费文化和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中扮演了"共谋"的角色.大众传媒通过媒体文化左右着消费观念和消费时尚的方向,传播消费文化,建构消费意识形态.大众媒体以引导和刺激消费为切入点,利用自身颇具诱惑力和煽动性的宣传,使人们在休闲、消费和感官满足的快乐之中接受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催生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团结既是社会学经典议题也是个体化时代的紧迫问题。在人类日益移居赛博空间的背景下,本文探讨了社交媒体对社会团结的可能作用机制。就技术架构而言,社交媒体恰好构成了导致社会性终结的大众媒体的反题,带来了相互孤立的个体间的连接和互动,而个体间的交相互动以及这一过程所产生的感激和信义等社会情感有助于社会团结的建立。但社交媒体中的过量刺激、人际关系压力以及对暴力情感和话语的限制的降低则可能弱化社会团结,同时,作为一种“通过仪式”的社交媒体还可能创造一种新型的社会团结。 相似文献
3.
对当代历史题材影视剧的文化观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朝霞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3):93-97
近年的历史题材 ,影视剧在观众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繁荣了当前的文艺创作。但是 ,历史影视剧乐道于宫廷斗争和皇权至上并有意无意地张扬权谋文化 ,同样带来了一些社会的负面效应 ,造成当代影视文化的价值迷失。这种表现于历史影视剧中的权谋文化观 ,有具体的呈现样态和产生的背景。“剧以载道”是“历史剧”应肩负的使命 ,历史题材影视剧必须正确解读历史 ,弘扬先进的文化观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众媒体对女性形象的表现和传播,已经与女性的现实存在、生活状态有了相当程度的弥合,但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上仍存在男性话语霸权的环境特征,并表现出女性角色的传统化和商品化倾向,以及评判视角的刻板模式化,对女性的价值体现及自身发展有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6.
"文革"初期山东的文化批判分为两个阶段。1965年11月《大众日报》转载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到1966年4月为学术批判阶段。1966年4月到6月为政治批判阶段。第一阶段的批判严格控制在学术讨论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学术讨论的特征。第二阶段由学术批判转向政治批判,由学术界、教育界扩展到整个社会,并开始对本省人物进行点名批判。山东省级领导人对"文革"的态度与自身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当时的形势密切相关,同时也对整个"文革"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青海社会科学》2019,(4)
当西方生命政治学理论以一个"显性"的学术话语体系活跃于中国学界的时候,重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命政治思想传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西方生命政治学对话的需要。生命政治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并非源头失语,在资本主义大工业迅速发展的历史场域中,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关注更多的是对资本逻辑的经典现代性批判,生命政治批判只是作为一条"隐性逻辑",隐含并服从于政治经济学-历史批判这一主基调而已。马克思的生命政治批判思想与西方生命政治学最大的差别,就在于他始终将生命政治批判奠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并服从于对资本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此外,马克思生命政治批判不仅阐述了批判意义上的生命政治,也明示了建构意义上的生命政治,更提出了生命解放的历史辩证法,是批判与建构的辩证视域。 相似文献
8.
《天津社会科学》2016,(6)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辩证批判是一种矛盾分析方法指导下的"内在批判"。辩证地把握现代性的内在矛盾,说到底是要把握住资本逻辑及其二重性。内在批判的根据和立足点都内在于现代性的社会历史进程,都根植于现代性自我扬弃的矛盾本性特别是资本逻辑的二重性之中。现代性的内在批判指向了现代性的"内在超越",超越的前提和路径也是内在于历史过程的,其实质是资本逻辑的自我扬弃趋势。批判与超越的内在性质,决定了社会批判中始终蕴含着社会建构的指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内在批判对于引导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外在化"局限的当代矫正、重建工具理性批判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基础具有显著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各类媒体"造星"现象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争论.这些所谓的"明星"们的产生都离不开媒体的"炒作",而这些"炒作"的成功也正反映了其背后所依托的大众的文化心理,是媒体与大众的合谋让这些人变得星光灿烂.把这种现象作为一种文化征候进行分析,能让我们对自己所处的时代、我们大众的文化心理有一种清醒的认识,从而做出积极的应对. 相似文献
10.
陈笑春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7(1):107-110
电视以其传播的快速性和广泛性,成为主流媒体中最为重要的法治宣传阵地之一,并形成了法治类的专业电视节目。通过各种形式的电视法治节目,不仅能够宏观再现法治建设的进程,还能够通过鲜活的“故事”使之与具体生活相勾连。文章从规则体系、生活方式、文化传承等传播诉求入手,考察电视传媒如何成为法律运作于当下社会生活和通达普通受众的重要渠道,以说明其在法治环境下的功能与责任。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有不少小说涉及杀人.尽管沈从文将杀人叙事控制得如此不动声色和若无其事,但仍可窥见其中所蕴涵的多重诉求:以展示当权者滥杀无辜的事实否定军阀政治;从剖析愚昧的国民精神状态切入,昭示实现人的现代化之必要;从揭示中国传统文化"病症"入手,引发构建现代文化的热情.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近代哲学的任务是将"神学"世俗化为"人学",那么,黑格尔哲学与马克思所揭示的"拜物教"可视为神学世俗化的版本形式;由于崇拜"抽象人"的基督教是与资本主义相匹配的观念形式,因此,要系统阐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就决不能停留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层次,而亟待确立一种"物神论"批判的视角;这种视角的确立,既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哲学的演进逻辑,也有利于推动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的文坛,女性私人化小说的出现曾引起广泛的关注。其中,陈染的小说无疑是最具代表。在陈染的小说里处处充满了桀骜不驯的叛逆精神和深度追求。母/女(子)关系从来都是人类最亲密、最圣洁的关系。然而在陈染的作品中父女、母女间的血缘联系褪去了伦理化、神圣化的伪饰,呈现出赤裸的人性原色。塑造与“慈母”背道而驰的母亲形象源于女儿自我认识产生的“母亲批判”意识,母亲批判是女性成长道路上自我认识的必由之路。通过解构传统的母亲形象,以达到扰乱父权制的象征秩序。 相似文献
14.
15.
对郁达夫若干小说的文本分析,可以深入地揭示作者在小说中所体现出的“弱者心态”,结合时代的大背景对这种心态产生的原因进行扼要分析,能够对其作文化意义上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16.
邓彦玲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4):134-135
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表现越来越突出,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亚健康”群体的表现、成因以及健美操运动的特点、功能,从而说明健美操对大学生“亚健康”群体的良好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2)
马克思历史哲学在资本仍是塑造世界主要社会权力的当今时代具有极其鲜明的当代性。首先,它不仅提供了从历史的深处把握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入口与从现实的历史出发去审视当代社会发展趋势的理论视野,而且蕴含着从现代社会形态的历史暂时性看待当代全球化发展前景的理论境界。其次,它解答时代问题的根本方式与维度,仍是有效应对当代各种挑战所不可或缺的。再次,它本身能够生发出从问题意识内容的拓展、理论生长点的重铸、思维视角的调整、哲学范式的重构四个方面走向当代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20.
《一封论艺术的信》中,阿尔都塞明确提出艺术有两种:“意识形态艺术”和“真正的艺术”。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跟意识形态的距离。前者靠近意识形态并成为它的一部分;后者则因远离意识形态,保持着本身的独立性。很明显,“真正的艺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将其视为由物质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但阿尔都塞自认这并非背离,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超越。后续马舍雷等延续了这一观点。很多批评家则提出异议,其中伊格尔顿的批判火力虽猛,却也有继承和超越之处。他在正视艺术创作不能彻底擦除意识形态影响的基础上,认为不应与意识形态保持距离,而应靠近它,与之周旋才能成就“真正的艺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