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兼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一直以来也是对外汉语初级教学中的重要语法项目之一,但是对于这一语法项目的描述,各初级教材却不尽相同。本文选取了十部对外汉语初级教材,对其中兼语句的描述进行了细致的对比分析,总结各教材关于这一语法项目讲解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期对将来的教材编写和该语法项目的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以……为……"兼语结构是先秦汉语中的一种常用结构,从语义、结构和变换形式三方面对这一结构做详细分析。"以……为……"兼语结构有使令和认定两种意义;兼语和"为"的宾语比较多样,但这只限于表认定意的兼语结构,表使令意的却很单一;由于兼语的移位和省略,"以……为……"形成了四种变换形式,其中"以为AB"和"以为B"是促使"以为"发展为复音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蒙汉语使动句句义结构都由使役+施事+受事+谓词四个成分构成。但它的句法结构形式有差异:蒙古语使动句只有一个动词谓语为核心构成,而汉语兼语式使动句由双动核结构构成;蒙古语使动态语缀是使动句的形式标志,是强制性的,而汉语与此对应施事者前出现"让、使、派、叫、请"等表示使令意义的动词,此外,还有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后加上一些动态助词带上宾语表示致使意义。汉语语序手段决定兼语型使动句式的构成,而蒙古语的附加成分法决定带施事宾语的使动句的构成。在汉语中表示致使意义的句式繁杂,分布于兼语句、"把"字句、连动句等不同句法框架内,然而在蒙古语表达中这一切统统都可以用带使动态标志的使动句对应表达。  相似文献   

4.
兼语式是一种常见的汉语句式。使令动词的宾语是后一动词的主语,前后两个动词不共一个主语。在众多的使令动词中,出现频率高的首推“使”字。“使”字一般不单独使用,只有与后面的动词搭配使用时,句子才能成立,句义才趋完整。英译时,  相似文献   

5.
兼语短语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合一个主谓句而构成的短语,前面动宾短语的宾语同时做了主谓短语的主语,而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就叫兼语句。本文从兼语句的三个部分入手,论述《论语》和《孟子》中兼语句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词汇功能语法的框架下考察现代汉语的使动结构.语料分析表明,致使动词实际上属于词汇功能语法所说的功能控制动词,而使动句和传统上所说的兼语句都属于功能控制结构.至于使动结构和兼语结构之间存在的系统差异,则可以在词库中由动词的词条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7.
使令动词“使”常出现在兼语式中,兼语式中“使”的意义主要有三种:命令义、致使义、容许义。这三种意义形成一个意义逐渐虚化、动作义不断减弱的序列,这种语义变化与其处于兼语式的句法环境密切相关。假设连词“使”是表“容许”义的动词“使”的进一步虚化,它的假设义来自于语境。  相似文献   

8.
论连谓兼语融合句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谓兼语融合句是一种既复杂却又别具特色的单句结构类型。从结构形式上看,它是连谓句和兼语句的有机融合,但又不是任一连谓句和兼语句都能加以融合的,其间有着某种意义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自从王力先生40年代正式提出兼语句(王曰“递系句”)以来,辩之者说有,攻之者曰无,论争时断时续。吕叔湘先生指出:兼语句同连动句一样,“怕是要终于赖着不走了。剩下的问题就是要给它划定界限。”由于大家的努力(包括主张取消兼语句的人的促进),兼语句的界限已渐趋明确。但在人们的心目中,兼语句仍罩着一层嫌疑,想把二分法贯彻到底的人忌讳  相似文献   

10.
“兼语式”这种现象尽管争议颇多,但其概念和范围基本上还是为大家所公认的,,那就是指一个动宾结构和一个主谓结构套在一起这样一种结构形式。本文讨论的现象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兼语式,但范围又比兼语式大得多。我们把义句中表示对象的成分叫做项,把表示运动、变化、状态的成分叫做谓词。凡是从语义上分析,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的语义成分(包括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都叫作兼义成分,以区别于兼语式。义句中的谓  相似文献   

11.
“兼语”自身和它引发的问题不能在“兼语方案”中求得解决。在三个较有影响的方案中,“兼语方案”算不上最佳方案。多数汉语教材,包括《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试用)》都采纳这个方案;“兼语句”指称的是汉语上极富特色、用例又相当高的句子。在这种情况下,对三个方案重新选择就显得必要而迫切了。  相似文献   

12.
汉语兼语句的辨析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兼语句的滑语“V_1NV_2”中,“V_1”和“V_2”没有任何关系,“V_1NV_2”必须形成两次连系,“V_1N”形成第一次连系,“NV_2”形成第二次连系,“V_1N”与“NV_2”之间在意义上存在着困果或承接的逻辑关系,这是确定兼语句的标准,也是对兼语句与其他句式进行辨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如果撇开对错的性质不说,兼语句就是一种杂糅句,是一种合法的杂糅句。兼语句是谓语部分的结构延伸,杂糅句的结构牵连也可出现在谓语部分,也可出现在非谓语部分,这就使这性质本不相同的两种结构产生了交集的可能。杂糅句是将几种句法格式交错在一起,情况比较复杂;兼语句的句法格式也有扩张的态势。对兼语句的清理与界定,有助于澄清对杂糅句的认识,促进汉语的规范运用。在杂糅句的规范中存在着两种误判:一是将正常的兼语看成杂糅,二是将既非兼语也非杂糅的结构也看成杂糅。两种误判中,既有将正判为误的,也有将此类错误判为彼类错误的,还有正误难辨的中介现象。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 1·1 “兼语”(递系)结构和“双宾”结构早在解放前就已经被语法学家们认可,并且纳入汉语语法教学之中,成为教学语法的重要内容。那么,“兼语”结构、“双宾”结构是用什么析句方法、依据什么原则分析出来的呢?这种分析和命名是否合理?对此,人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5.
连动式和兼语式是汉语中的两种特殊句式.说它们特殊,是因为连动式和兼语式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谓语.为方便,我们把连动式和兼语式之类不止一个动词谓语的句子统称为多谓语句.本文主要对多谓语句中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进行描写,并以此为基础讨论连动式与兼语式的界限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探讨日语使役表达的各种用法及其与常用的汉语兼语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语的兼语句,探讨了日语使役表达的汉译问题,并通过一定数量的例句的考察分析,总结了日语使役表达可以直译成汉语兼语句和不能直译成汉语兼语句的各种具体情形。  相似文献   

17.
兼语句是由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语短语套在一起构成的,谓语中前一个述语的宾语做后一主谓短语的主语。如用V_1表示前一述宾短语的述语,N表示其宾语,V_2表示后一主谓短语的谓语,其构成方式则为“V_1+N+V_2”,N一身而兼二任焉。如用转换生成语法分析,兼语句的深层结构当为“V_1+N,N+V_2”不管兼语句的类型多么复杂,都必须具备这一特点,不具备这一特点的不为兼语句。古代汉语兼语句要比现代汉语兼语句复杂得多,本文拟探讨一下古汉语兼语句的类型及其特点。据我们初步考察古汉语中的兼语句计有八种主要类型:使令义兼语句,任命义兼语句,称谓义兼语句,协助义兼语句,使动义兼语句,对动义兼语句及存在义兼语句。存在义兼语句前一述语由“无”或“有”充当。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此类兼语句古今基本相同,本文不予讨论。下面着重讨论前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一种语言的某种句式在另一种语言中有多个与之对应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双宾语句在壮语中的对应表达形式有连谓句、兼语句、一般主谓句和双宾语句等。选择什么样的壮语句式表达现代汉语双宾语句,主要看汉语的双宾语句的构成情况、结构意义与构成成分间的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兼语式”存废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语法学界围绕“兼语式”句[(S)V_1NV_2)的争论的实质,分析了N的语法功能,逐一讨论了把V_1归入状语,V_2归入单句的特殊成分、单句的普通成分(宾语、补语等)和另一分句的谓语等不同主张的本质差异和得失比较,认为“兼语式”的定义不够明确,如进一步分析这类句子的句法和语义特点,将发现它可能构成一个跨单、复句的范畴。  相似文献   

20.
从强调成分、焦点标记和被焦点成分之间的位置关系、省略成分三个方面对英汉典型分裂句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在分析英语典型分裂句语法化形成过程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汉语典型分裂句与判断句之间的语法化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