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章表文是曹植一生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曹植章表文在抒情内容上,多抒发其报国之情、骨内亲情、哀怨之情和感恩之情,在抒情手法上,善用典故、散句和比兴之法,从而使其章表文具有鲜明的特色。曹植在章表文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一席。  相似文献   

2.
直抒胸臆与曲折见情是易安词中的两种抒情方式,而曲折见情这种抒情方式又是建立在触景生情,设景抒情,创造“微观世界”以抒情及取象引喻、言此意彼等抒情手段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及古今名家议论文中抒情之主要表达方式为:或直接抒情、或情寓于议、或融入描写、或借助排偶。兼及抒情对于议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萧红英年早逝 ,但她却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萧红体小说 ,尤其在抒情手法的运用上 ,以间接抒情为主 ,用情写人、状物、叙事 ,形成叙事处即抒情 ,抒情处即叙事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风格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出现形成了中国文学新的抒情传统。自然描写对中国现代抒情小说情感氛围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抒情方式包括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移情于景和因情造景等等,运用的手法是传统的情景关系,一是移情,二是象征。中国现代小说的自然描写是一种情感话语,也是一种社会话语,是现实生活的审美符号。  相似文献   

6.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追求主体情感的隐藏,重视节制抒情及深蕴理趣,呈现理胜于情的特点,形成了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诗情诗形的冷凝,诗意及其传达的曲折深远,以及戏剧化、小说化、意境化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是其冷凝深邃的抒情品格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因"第三代"而来的叙述之风依然盛行,但表现得不再像"第三代"同仁那样狂热与偏执。一些诗人开始自觉地将叙述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运用于自己的诗写之中。同时,也开始思索这种方法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其与生俱来的某种局限,不再把它当成无往而不胜的艺术图腾。辩证地处理抒情与叙事的关系,力争让叙事与抒情作无间的融合,让诗性表达在多元共生的状态中完成,已成为诗人写作的共识。"冷抒情"、"留有余地"的叙述方式以及运用细节、场景、戏剧手法构建诗的"隐喻"体系等,成了叙事性写作的重要手段与策略。  相似文献   

8.
从状物与抒情之关系来看,汉代咏物赋可分为三种类型。情物组合式咏物赋的特征是状物部分与抒情部分被人为地组合在一起;情物渗透式咏物赋的特征是作家的情感逐渐渗透到状物之中;情物交融式咏物赋的特征是状物与抒情和谐交融,感情真挚,作家主体形象鲜明。汉代咏物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陆机《拟古诗》对"古诗"的拟作并非亦步亦趋地学习属文或只是修辞上的踵事增华,而是有其改造"古诗"之"抒情表现"的深刻用心.陆机拟诗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动作姿态的刻意强调和有步骤的铺写,对"古诗"固有抒情场景重新构设,拉开抒情距离,将抒情从以"人物感知"为中心转向以"情境营造"为中心;通过对抒情角色的重塑,将"古诗"类型化的人物转化为文人自我呈现的媒介,开启对"古诗"的托喻式解读.陆机拟诗正是在与"古诗"的文本对话中凸显了魏晋时代五言诗抒情范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考察了《汉宫秋》的有我之境与元曲境的创造过程,认为:《汉宫秋》立意写情,以情造像的思理在性格的塑造中寄托着自我的心象,在个性的展示中承载着不同的价值评判与多层的情感意绪;情与景会、景事相依的建构方式营造出的规定情境,在展示人物心理波澜的过程中,进泻出作者积郁在形象中的情感激流;词采的诗意美、精彩关目的措置以及意味深长的结局处理,强化了曲境作为“有我之境”的意味和情韵。这种意境创造的过程,体现出元杂剧作为叙事文学承续传统抒情文学审美风致时所确立的自身成熟的艺术机制,也是元杂剧独具魅力与情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废名是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 ,影响深远 ,汪曾祺就是其中一个被影响者。在小说创作中他们都把温婉的目光投向故乡乡镇的普通民众 ,关注平凡人生。在小说的结构上 ,他们都有散文化的特征 ,注重意境的营造。在小说语言方面 ,都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具有相似的可比性。通过上述比较 ,可以发现作家间的影响以及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源流 ,从而也可以对作家有一个相对更准确的评价定位  相似文献   

12.
江苏散文创作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江苏散文千姿百态的言说与书写尝试,为当代散文的发展蓦然打开了新的广阔空间。范小青和叶兆言都是当代著名作家,在创作上都先以小说著名,继写散文。就散文创作来说,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惊人的巨大成就,而绝不只是参与似的客串。他们的散文不论记人写事还是状物摹景,从不用气势去咋呼,全用坦诚深情、平和素朴的文字精准表达自已的情绪感悟,慧达而细腻,亲切而凝重,平易而精辟,形象而省人,达到了含关怀于幽默、寄智慧于从容、拥凡俗于雅洁的上乘效果。  相似文献   

13.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大家,其散文由于表现主题的丰富多彩而受到读者的喜爱。朱自清“文艺性”散文的主题表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览胜记游;其三,书怀抒情;其四,感悟觉世;其五,指摘时弊。总之,朱自清的文艺性散文不仅展示了精微广大的世界,而且折射出其思想的幽微复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女性散文创作挣脱僵化创作模式的束缚,以自由直白的心灵言说袒露女性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感悟。在文化反思、体验本真生命状态和放飞生命理想的过程中,女性散文呈现出强烈的女性意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15.
杨羽仪是新时期广东散文创作一位重要的代表作家。他的前期作品一部分是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儿童散文,一部分是描写岭南乡土、民风、人情的乡土散文,总体风格师承杨朔,以歌颂新时期人民的幸福生活为主调,追求诗意甜美;20世纪80年代初作者深入生活,创作内容不断丰富,创作风格有所转变,开始注重对人精神层面的挖掘,注重对现实生活中时代美的挖掘;创作视野进一步拓展,在历史与现实的冲突中,有意识地引导人们对生活、历史、社会、人生进行反思,感情悲悯而超脱,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悲壮美,实现了创作内容及思想的升华。  相似文献   

16.
综观近20年来的中国散文诗创作,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形式的变化相对和缓,构成了与散文诗的内容(或说内形式)互为牵制与互补的关系.在大陆及台港地区的散文诗界,年长的写作者多偏向于传统格调的抒情写意(商禽等是例外),稍年轻的写作者则更注重与现实和现时的对接,并在其中注入了当代文学(诗歌)中的先锋因素.中国散文诗需要保持形式上的相对稳定,更需要的是稳中求变,创新是关乎散文诗文体生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散文是抒情文学 ,追求对抒情主体情感的真诚传达。新时期散文作家或追求情感的集中、单一、明确 ,或追求情感的模糊、含蓄、多义 ,遵循散文自由的艺术特征 ,尊重生活 ,顺应自然 ,多侧面、多角度地透视主体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8.
1930年代,废名、沈从文、芦焚、萧红等创作的乡土小说,以完全不同于1920年代的写实和批判为主的乡土小说自立于中国现代文坛。1930年代的乡土小说有着独特的叙事方式,常常采用童年视角观照乡土世界,表达对民族童年时代的眷恋;用回忆和怀旧的方式来弥补现实焦虑和情感失衡的缺憾;散文化的笔调使小说叙事节奏舒缓平和,也表达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19.
唐双宁具有艺术家和金融家的双重气质,其散文在很大程度上既是他人生经验的浓缩和人生智慧的升华,也是他对文化力量的真切感受,表现了作者自己的"通道"之路。他的散文既有对时弊的针砭,也有对理想的渴望,渗透了他感时伤怀的见识和智慧,是政治家的散文;在剖析事物时既能透过事物的正面看到反面,也能透过事物的反面看到正面,是思想家的散文;不但对家乡的山水满怀深情,而且对贫穷地区的人民也有深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是孝子的散文。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对诗歌"活法"论已有较充分的研究,但对文章"活法"则极少有人论及。事实上,在吕本中诗歌"活法"论的影响和推动下,南宋文章学界一直涌动着主张"活法"的潮流,也许"调门"不如诗界高,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其势头却一点也不逊色。南宋文章"活法"主要讲为文曲折和圆转,而尤其注意对古文"活法"的发掘,并将它运用到时文写作之中。与诗歌"活法"论一样,这深刻地影响了南宋及以后散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