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先秦与秦朝的基础上,汉代的旅舍制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汉代的旅舍以官营为主,私营为辅。官营旅舍分为邸、传舍、亭传三类。邸主要设于首都,接待来京的诸侯王、郡守及少数族与外国的君长等;因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分为国邸、郡邸与蛮夷邸。传舍设于驿道,主要供各类官员使用,间或也接待一些普通人。亭传设于乡下,既接待官员,也可以接受外出的老百姓居住。这三类旅舍基本上不属于商业性的公共设施,而与当时的行政制度紧密相关,实际上是行政制度的派生物。这些旅舍例由政府不同机构的官员负责管理,并且形成了一些内容丰富的管理制度。这种官营旅舍的类型与管理模式,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旅舍制度奠定了基础。汉代的私营旅舍,西汉时期虽然一直存在,但大规模发展是在东汉时期。它是一种纯商业性的服务机构,颇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私营旅舍的大量出现,是东汉时期人口流动加剧和工商业发展繁荣的反映。  相似文献   

2.
汉代的传舍是邮传制度的组成部分。传舍负责公职人员公差行旅时的食物供应、休息止宿和行道交通工具。传舍有一套严格而细致的管理方式,保证了其正常运行。传舍有别于普通旅舍。  相似文献   

3.
"传舍"作为吏员出行的主要住宿机构或休息场所,在汉代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汉代行政体系的运作与管理.悬泉汉简是汉代邮驿系统中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且保存下来的文书档案,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整理研究,恰恰从一定的角度再现了汉代的传舍制度和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4.
作为秦汉时期的邮驿机构之一,置具有传递公文和接待过往使者、官员的职能。其内部组织完备,既有供各类使者官员住宿的传舍,又有提供膳食、车马服务的厨、厩,并各有专门吏员负责其事,从而保证了秦汉王朝的政令畅通及与周边各政权的友好往来,在一定条件下还为朝廷的军事行动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5.
汉代郡国在都城设立的住宿设施邸服务郡国官吏。郡县官吏因各种事务到朝廷从事公务,刺史因年末到京师奏事,入住郡邸当是常态。除上计外,临时赴京师公干要下榻郡邸需要在传文书上标注,计吏入住可能有律令规定,无需每次在文书上注明。郡邸不止是官吏进京的住所,亦是官场私下交往的重要舞台。南朝时期邸从王公住所发展成为渔利的商铺,称为邸店或邸舍,是与邸的特殊地位、使用者可利用官方渠道与机构免费运送货物分不开的。这种假公济私的做法蔓延南北,南北朝末年南北竞相开始向邸店课税,加上唐代以后法网渐严,其特权地位受到挑战,邸店逐渐沦为一般商铺的通称。  相似文献   

6.
西汉时有邮、传、亭等专设机构。邮的本职是“行书”,兼具停宿职能。传、亭各有它职,但在特定情况和范围下,也兼有“行书”职能。置、驿在西汉时是对传内服务方式的细分,并非某种机构的正式名称。后世的驿站兼容了汉代诸相关机构的职能,故后人概以“驿站”来解释汉代的各相关名词。  相似文献   

7.
汉代官营铜铁手工业十分发达,分工细密、产品精巧,成果辉煌,这与汉代官营铜铁手工业的官僚管理制度是分不开的。大致说来,汉代官营铜铁手工业机构主要有工官、铜官、铁官。三官之下,吏职设置周密、管理有条不紊。其吏职中的护工卒史、护、太仆监工掾、盘长的设置情况,尚有疑点。试加考辨,以期有裨于对整个汉代官营手工业经营管理制度的深入研究。护工卒史的简称还有“护工史”(《汉金  相似文献   

8.
《悬泉汉简》中所记传舍设施“清倨”应为厕具,“清”是厕所的婉称,“倨”当读作“踞”,指伸足而臀坐。“清倨(踞)”是厕坑上面坐便用的台座,与悬泉置遗址高级传舍厕坑上的圆木方框相对应。这种装有木制台座的坐厕与保安山二号汉墓中的石制坐厕相类同,是汉代部分王侯、贵族及高官坐便习惯的反映。“清倨”在《悬泉汉简》中亦作“清踞”,出现在传舍检查记录中,说明这种厕具是当时此类传舍的常规设施。未配备厕所的普通传舍,住客白天可以利用置内公厕,晚上起夜则可能会用到“虎子”“行清”等小型可移动便器,也能较好地解决如厕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关于秦汉时期的乡亭制度,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发表了王毓銓先生的《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对乡亭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先生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从设亭目的、建亭背景、户籍制度、书刺(名帖)格式等方面,论证了汉代的“亭’,与“乡’,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政治机构。一九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王先生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汉代“亭”的性质和它  相似文献   

10.
汉代的"亭",既不是一级基层行政政权或行政区划,也不是乡之下里之上的一级行政机构,而是一种普遍分布于全国的,包括内地和边地的,具有缉捕盗贼、交通驿站、备守防边性质的半军事化机构.亭和乡里之间并不存在统属关系,他们是相互独立的两套不同的组织机构.亭因分布地区不同,而呈现出各不相同的职能.  相似文献   

11.
宋杰 《南都学坛》2009,29(6):1-11
秦汉政府对犯人的护送依据距离远近可分为短途押解和长途押解。短途押解的对象主要是刚被捕后送往附近狱所的罪犯,由专职的吏卒或自行缉拿犯人的百姓押送,施以绳索束缚。长途押解的对象为尚未终审判决之"囚"与服劳役之"徒",前者送往郡国治所或京师的法庭,后者押送服刑地点,皆以桎梏或锁链束缚。押解人员须凭借证明文书过往关津,住宿传舍、亭舍,有全程护送和更替押解的区别,国家并设有行程规定。  相似文献   

12.
荥阳故城址沿革考附论冶铁遗址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七八年《文物》二期发表《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发掘简报》,认为这个遗址的“上限不会早于武帝实行盐铁官营以前”,又说“古荥冶铸遗址是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时期。这一说法值得商榷。与这个遗址关系最大的是古荥阳城址。实际上,这个冶铸遗址就是荥阳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传、屯、邸、冶,我国史学界早有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有人认为,在南朝,传、屯、邸、冶都是“广加封固”,占领山泽的组织(唐长孺:《南朝的屯、邸、别墅及山泽占领》,《历史研究》1954年第3期);有人指出,东晋南朝的传、屯、邸、冶在占山固泽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封建庄园(郑欣:《东晋南朝的世族庄园制度》,《文史哲》1978年第3期)。但是,传、屯、邸、冶与商业及官僚经商的关系,却鲜有论及。本文对此展开探讨,以求对传、屯、邸、冶的研究能够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4.
汉武帝时期进行了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等一系列工商业制度变迁。为了深入探讨这次制度变迁中西汉政府选择官营工商业的原因及其结果,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借助相关制度变迁理论考察认为:之所以选择官营工商业作为增加财政收入的方法,一是因为进行官营工商业的预期收入大于预期成本,可获得巨大的潜在利润;二是与制度变迁的主要决策者和推行者——桑弘羊的偏好和知识存量有关。此次制度变迁使西汉的私营工商业遭到致命打击,则与桑弘羊的有限理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察举”制 ,是汉代实行的一种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它开始于汉高祖时期 ,形成于汉武帝 ,完善于东汉时期。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 ,汉王朝选拔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 ,不仅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封建统治机构 ,而且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起了一定推动作用。弄清楚察举制度产生与演变的规律、特点、内容及其在推行中利弊得失 ,对于研究汉代官吏选拔官吏和政治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学术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盐官是国家盐务的主要执行者。汉武帝之前的盐官设置难以详考,汉武帝后实行盐业专卖,国家在中央、郡县盐场均设有盐官。两汉盐务主管部门历经变迁,汉初为少府,汉武帝到东汉之前职归大司农,东汉属太尉。地方盐务机构以“事”为中心,与县廷并不重合,而是设在盐场或盐场附近;盐官的秩级、吏员配备与县级长吏类似。盐官选任的考量因素包括是否熟悉盐务、是否廉洁;候选者必须遵守“回避”原则,即本县盐官不能用本郡本县人。汉代盐官的职掌在不同时段略有区别,汉初主要负责征收盐税,汉武帝到新莽时组织官营、防范盐业私营、储存食盐等。东汉既要负责部分地区盐业的国营,又要监管私营者生产,对私营、商销者课税。盐官在汉代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两汉时期为国家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发展时期,制度简陋。大体上讲,汉代医疗体系可以分为中央、地方、专门三个层次。中央和地方医疗体系,主要服务于贵族和官员,专门医疗体系是为完成特定职能服务的。民间缺乏医疗保障,只是在发生重大灾害时,中央和地方政府才提供医疗援助。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代江南旅馆业因应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和交通的改善而日益繁荣。官营旅馆的种类增加、功能齐全,建设经费并非全由官府财政支出,多为翻修书院或寺庙等改建而成,也由官员、地方士绅出俸募捐修建。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官营旅馆日渐式微。私营旅馆在明清江南普遍存在,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晚清以来,旅馆的经营方式、建筑风格、服务内容等又受到西洋的影响。这些旅馆有便民利民的一面,但其管理方式不尽科学,招揽生意多借助非法手段,因而存在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9.
官员效用与政府行政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决政府低效率问题一直是我国转型期行政管理改革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拟通过对政府官员的效用函数进行剖析,指出,现行的政府机构行政低效率的种种表现与官员的效用函数构成因果关系,即官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必然会造成政府行政低效率。因此,解决政府低效率问题,仅仅通过抑制官员对个人效用的追求,其作用有限。而绕开官员的效用,通过发展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的自我管理、协调和服务,来限制政府规模的过度膨胀,也许是解决政府行政低效率问题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明王朝为了维护高度集权的中央专制主义制度 ,十分重视各种信息的摄取、报传和加工 ,不仅在全国建立了信息报传的网络机构 ,强化各级政权机构的信息职能 ,而且对各方面的信息报传还要求及时、准确、安全、有效。为了维护报传渠道畅通 ,明政府为此给予立法保证 ,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其服务于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本质 ,决定了明代的信息报传制度不能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