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尔德的《夜色温柔》自出版以来,一度被评论界冷落,被认为并不是作者的代表作品。原因在于当时的评论界把这部作品只看作是作者的一个自传。但对《夜色温柔》的文本作深层分析后,不难看出这部小说的创作受到了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精神分析学的巨大影响。因此这部小说不应该从作者个人经历或是从社会意义的角度进行剖析,必须从人物的心理入手。依据荣格的“情结理论”和“人格面具理论”,对小说男主人公狄克的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表明《夜色温柔》这部作品具有高度的心理学价值,是对二十年代美国人灵魂深处的刻画,昭示了现代西方人深刻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2.
《夜色温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品,小说的叙事技巧既新颖独到,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章从叙事视角、人物话语的表达形式两个方面探讨小说译本《夜色温柔》在翻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小说文本的翻译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同时指出译者掌握一定的叙事理论知识对于避免翻译中的虚假等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消费主人公和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物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本身能否满足人的需求或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作为交换体系中消费者的身份符号的价值。而《夜色温柔》的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低阶层成员被“物化”,成为高一阶层消费者购买、甚至浪费的商品;另一方面,社会高阶层成员的消费选择往往成为努力获得“晋升符号”以向高级阶层靠拢的社会低阶层成员效仿的对象。总而言之,《夜色温柔》中的主要人物都陷于消费陷阱中,陷入对物的符号价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而丧失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展现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4.
《夜色温柔》叙写的是旅居欧洲的美国人迪克.戴弗医生和妻子尼科尔的婚变。10年间他经历过希望、压抑、愧疚、愤怒、失望等多种情感体验,它们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纠结对抗,聚合分裂,本文从性别批评的角度来解读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其文本隐喻当时典型的现代西方男权社会中男性中心思想的退位、女权文化崛起。小说通过人物性别意识与叙述视角契合转换的结构方式及男女人物形象塑造的对照谱写了一曲现代男权社会衰落的哀歌。  相似文献   

5.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另一部反映"美国梦"幻灭的长篇小说。在该部小说中,作家大量地运用各种象征主义手法来揭示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拟就象征手法在《夜色温柔》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并分析其在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狄克的堕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夜色温柔》中主人公狄克的堕落李冬(一)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之一,主要活跃在二十年代的美国文坛上,先后发表了《人间天堂》(1920)、《伟大的盖茨比》(1925)、《夜色温柔》(1934)等极有影响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在《夜色温柔》中生动地塑造了一组衰败颓丧、腐化堕落的男性群像。菲茨杰拉德通过展现这幅男性群像,颠覆了西方传统的“男性中心主义”思想,因而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秋公羊学派在诠释历史文本《春秋》的基础上构建起了一个思辨的历史哲学体系。对于经典文本《春秋》,他们一方面十分重视,认为《春秋》是圣人所作,“《春秋》慎辞”;另一方面,出于构建理论体系的需要,他们又努力摆脱历史文本的限制,提出“实与而文不与”、“见其指者,不任其辞”、“《春秋》无达辞”等诠释命题,试图超越历史文本,建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的美国小说家菲茨杰拉德是较早在文学领域内展示男性在女权运动兴起时面临新危机和新挑战的作家之一。与传统小说不同,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表现了世纪初两性关系的新格局。通过分析菲茨杰拉德小说《夜色温柔》中的两性关系,特别是男主人公在婚恋中所处的劣势、遭遇到的困境,探讨了男权白日梦的破灭。菲茨杰拉德采用了两性叙事视角并用的方式,精确地表现了20世纪初社会变迁所引起的男权的焦虑。  相似文献   

10.
"美国梦"是美国价值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使人们相信:在美国,机会均等,靠个人奋斗就会获得成功。《了不起的盖茨比》和《夜色温柔》集中体现了菲茨杰拉德的创作主题,通过小说主人公盖茨比和迪克对"美国梦"的追求及其最终的死亡和自我沉沦来阐释"美国梦"的破灭。  相似文献   

11.
《夜色温柔》是菲茨杰拉德最重要的长篇小说之一,作品通过多视角人物性格的刻画及意识流手法的运用、立体化叙事角度契合的转换和巧妙的时空处理、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和新颖的零度结尾,体现了作者精湛的现代主义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某些程度上,《夜色温柔》中迪克的悲剧是他自身不断膨胀的欲望逐步侵蚀原有道德观和人生观所导致的心理悲剧。道德与欲望两股相互对抗的心理力量的交锋是迪克矛盾和痛苦的根源,而以欲望战胜道德的结局告终也就注定了迪克必然失败的人生  相似文献   

13.
严歌苓的小说《人寰》改名《心理医生在吗?》重新出版,这一重新命名传达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它表明该小说不仅是一个关于“病的隐喻”的文本,也是海外华人作家关于文化身份建构的实验文本。小说呈现了严歌苓作为海外华人作家向“他者”寻求文化“疗救”的努力和思考,并试图从“言语一权力”关系中透视历史深处,这正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相似文献   

14.
《夜色温柔》中的男女主人公完成了各自从医生到"疯子"与从病人到正常人的角色互换。疯癫即是小说的主题,也是重要隐喻。从心理分析的角度看,二人的关系接近本能与自我互相制约、互相对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文学史上有一系列以悍妇为主角的作品,其中以《醒世姻缘传》最为著名,作者西周生笔下塑造的薛素姐成为悍妇形象的典型。温良的少女转变成凶狠的悍妇,这与她所处的社会有着密切关系,在王阳明提倡的心学风行、民主主义思潮开始萌芽之时,男女地位极端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与人们渴望个性解放的要求必定发生冲突。在这种冲突之下,男尊女卑的世界开始倾斜。  相似文献   

16.
妇女如何感知自身的存在状态?在漫长的男权社会中,中国妇女的主体经验如何建构?妇女史研究能否在经济、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外发现妇女自身的主体经验?通过借用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乡土中国"、"男女有别"等对传统中国社会之特征的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从妇女之"情感"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妇女的历史,尝试对以上问题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