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了二语隐喻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同时涉及文化模式、认知图式和准确理解之间的关系。本文将二语习语的理解的过程视为二语隐喻理解的过程,并认为二语隐喻理解的本质是一个受母语文化制约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各种图式和想象等认知工具。本研究表明:1)二语隐喻的理解主要受到认知因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2)受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依赖母语的各种图式和联想来理解所有的二语隐喻。论文揭示了二语隐喻的理解中的文化制约现象,从而为二语隐喻语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发。文章最后论述了研究结果对二语习语和词汇教学的巨大意义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隐喻理解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隐喻理解过程中本体、喻体、认知语境、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分析认为,本体和喻体的概念确定、认知语境的建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都是理解隐喻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考察与隐喻理解关联这几个因素发现,隐喻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  相似文献   

3.
母语迁移是影响二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随着交叉学科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从认知角度研究语言迁移现象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学习者在进行二语学习之前建立的母语隐喻系统,将影响到他们的二语习得.本研究从认知角度探讨了隐喻理论及迁移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认为母语隐喻迁移是造成二语写作不地道现象的首要原因,对其进行系统研究符合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趋势,对提高二语写作水平将会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概念隐喻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的范畴化和概念化是人们对事物重新认识的过程,是认知的延伸,也是隐喻喻体选择的依据.理解隐喻必须对隐喻进行认知解释,因为认知的异同决定隐喻喻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通过文献回顾剖析习语迁移的研究缺口,以问卷和有声思维法验证中国英语学习者在理解英语隐喻习语过程中的迁移现象。实验数据统计结果揭示了学习者的英语水平与正确理解率以及迁移度的相关关系,并从认知视角探讨了迁移发生的心理机制并绘制了隐喻习语理解路径模型。  相似文献   

6.
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211则政治隐喻的翻译为例,基于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认知映射,探究跨语翻译后政治隐喻认知映射的改变,以及不同认知映射方式所对应的翻译方法,进而阐述政治隐喻英译的规律性特征。研究发现,政治隐喻跨语翻译后概念域的认知映射关系可分为映射匹配、映射缺失和映射转移三种,映射匹配对应保留喻体的直译法,映射缺失对应舍喻体、留喻义的释译法和舍喻体、舍喻义的省译法,映射转移对应转换喻体的借译法。其中,实现认知映射匹配的直译法占比最为突出,彰显了对外政治翻译中译者的话语自信。隐喻翻译是译者文化认知的“体验”过程,书中的政治隐喻英译呈现出回归源语文化的倾向,尽可能地保留原文隐喻的认知映射,进而再现领导人的话语风格,争取更广泛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7.
语言迁移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通过对语言迁移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梳理,从标记理论和认知理论角度探究了母语的可迁移性问题,语言迁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帮助二语学习者深入理解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在二语学习中充分发挥母语的促进作用,减少母语的干扰,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图式理论是认知领域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讨论了母语的语言图式、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三方面在语篇理解及母语的思维图式在语篇输出时的正负迁移的具体表现,指出语言学习者要深刻认识英汉图式在语篇层面上的差异,进行大量的比较研究,给合适的已存图式填充新信息而使之具体化,从而充分运用母语的正迁移,自觉抵制母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9.
隐喻:英语词汇习得者的认知工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石,在其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多义词是对世界的概念化达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义项之间是通过特定的隐喻机制联系起来的;人类共同的心理和物质基础,在知识上的反映就是文化共核词,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功能,隐喻在学习者学习文化共核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语不是一种“死隐喻”,相似性的习语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迁移。  相似文献   

10.
语用迁移是因为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母语、母语文化等有关的语用知识而对第二语言中语用信息的理解、生成以及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者已有的语用知识与目的语的语用知识相似或不同而对新语用知识的获得或垮文化交际的进行产生影响,从而造成语用迁移的现象是十分常见的.一般情况下,语用迁移分成社交语用迁移和语言语用迁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基本范畴词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石,在其基础上人们通过隐喻来认知更抽象的概念和事物;多义词是对世界的概念化达到一定阶段的结果,其义项之间是通过特定的隐喻机制联系起来的;人类共同的心理和物质基础,在知识上的反映就是文化共核词,作为人类共有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功能,隐喻在学习者学习文化共核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语不是一种"死隐喻",相似性的习语在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正迁移.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介绍隐喻的研究对象及理解过程.隐喻的理解可以分两个步骤,首先是隐喻的辨认,然后是隐喻意义的推断.隐喻的理解过程实际上就是听话者将隐喻中喻体的主要特征转移到本体上并由此重新认识本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及教学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描述二语学习过程中母语对二语学习产生影响的术语。它在行为主义背景下产生,又随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衰落而几乎被摒弃,之后在认知主义理论框架下重新得以发展。母语迁移既体现在对二语输入的理解过程中,又体现在二语输出的产生过程中,尤其直观地体现在学习者的写作中。分别从词汇、句法、语篇三个层面分析了大学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各种影响,尝试着提出了解决母语负迁移的方法——正确的认知态度、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全面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词语隐喻。首先介绍了隐喻发展史及其基本特征;继而探讨了认知隐喻在文化比较中的积极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英汉词语隐喻文化的异同;最后结论认为外语学习者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地道的英语和准确地理解隐喻的真正涵义,以达到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中西文化对比的角度研究英汉词语隐喻.首先介绍了隐喻发展史及其基本特征;继而探讨了认知隐喻在文化比较中的积极作用;然后重点分析了英汉词语隐喻文化的异同;最后结论认为外语学习者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的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地道的英语和准确地理解隐喻的真正涵义,以达到更好地交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双语文化认同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探讨了其教学启示意义。研究结果显示:英语学习者双语文化认同的整体趋势是学习者在母语文化认同得以保持的基础上增加了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又促进了母语文化的认知,整体上文化理解能力增强,文化认同趋向综合和多元。英语学习者在双语文化认同的发展中先是体验到文化差异与冲突,籍以不断增强的反思性和批判性意识,逐步整合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理解,进而发展出独立、包容、理性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17.
Glucksberg、Haught等认知心理学研究者在实证基础上提出了隐喻质量假说,即隐喻性表达的“合适度”制约着隐喻理解机制的选择和认知的难易程度.依据该假说,将“合适度”分为三个维度,即喻体为明显的隐喻性指称,具极高的合适度;喻体为双重指称,具较高的合适度;喻体为明显的本意指称,具较低的合适度,并进一步验证了该假说在汉语隐喻理解中的有效性,同时提出可通过在喻体前增加合适的形容词和兼顾本喻体搭配的策略来创造高合适度的隐喻.  相似文献   

18.
由于文化模式和认知个体的不同,英汉隐喻的喻义具有差异性,并出现喻叉模糊与缺损现象,隐喻翻译也受制于特定的文化规约和认知倾向性。该文例证分析了隐喻喻义模糊与缺损的原因及其主要表现形式,详述了喻体替换、喻体弥补、喻体词的词类、功能转换、词汇喻化等隐喻翻译的相应策略。隐喻翻译需保持原\译文中的喻体在形式和内涵上的一致性,但喻体的意象一致性比形式一致性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第二外语常规隐喻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第一语言间并无对应表达法。第二语言学习者对这一部分常规隐喻的理解和使用表现出文化因素的制约;同时,认知机制与新异隐喻的认知又有所异同。  相似文献   

20.
人的认知活动需要对相关信息进行激活,还需要对无关信息进行抑制。梳理隐喻理解中关于抑制机制的理论及相关实验,指出与字面语言理解一样,隐喻的成功理解也需要抑制机制的作用,喻体上义得到激活,喻体本义受到抑制,抑制机制起到把关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