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侠客包子哥     
刘国庆 《可乐》2011,(5):39-39
包子哥平日里很熊包,站在那里像一团面,一拳头打过去,他能半天不吭声,最后讨好似的"嘿嘿"一笑。 他在小城里声名鹊起,却源于两次斗狠,为了同一个姑娘。  相似文献   

3.
从侠客内涵的演变入手,具体分析了游侠、私剑和侠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小说中常见的侠客归顺清官或君主这种叙事模式的演变轨迹,认为清代侠义小说中侠客归顺清官或君主模式始于《水浒传》或者唐传奇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汉。  相似文献   

4.
“隐士”是胸怀世道大略的高端哲思主体,隐士文化更是中国历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作为“隐士”,首先在于“隐”,而后才是“士”,不仅具备“隐”的特质,同时也一脉相承“士”的精神内涵.隐士作为知识分子中的一个独特群体,是生活在主体之外、与其所处时代的官方的或者说主流的价值体系不能相契合,且显示出了超人才能的“士人”.文章从“隐”的逻辑生成入手,探究了“隐”与“士”的本质内涵和精神特质,在考察“隐士”历史源流的基础上,准确地阐释了“隐士”这一文化现象的特质.  相似文献   

5.
种放是北宋早期的著名隐士之一。他才识过人、传教著述、参与时政,受到了真宗以及时人的高度尊宠。种放与其他同时代隐士一样积极有为,其人生丰富多彩,代表了不“隐”不“仕”的宋代隐士风格。他们徘徊于江湖庙堂之间,继承了隐士之道,又为宋代乃至古代文化、政治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也是隐士文化经历唐宋变革后的新面貌。  相似文献   

6.
从侠客内涵的演变入手,具体分析了游侠、私剑和侠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清代小说中常见的侠客归顺清官或君主这种叙事模式的演变轨迹,认为清代侠义小说中侠客归顺清官或君主模式始于<水浒传>或者唐传奇的观点是不准确的,其源头可以追溯到东汉.  相似文献   

7.
论宋代隐士     
宋代隐士人数之多超过前代,也为后代所不及,这与宋代内忧外患的现实密切相关。宋代隐士可分为真隐士、无可奈何的隐士、假隐士三种类型。隐士主观上不直接参与政治,客观上却挣脱不掉与现实政治的联系,同时,假隐士以终南为仕宦捷径,这是对退隐者原始目的的背叛与嘲弄,昭示着隐士这一社会现象的历史悲剧。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以古代高尚的隐士、贫士为自己的榜样,而且尤其不掩饰对于隐士志同道合夫妻关系的向往之情;对隐士贤妻表现了敬重之情。陶渊明是历史意识浓厚的作家,用作者眼中的历史来理解相关诗作,其中的历史意识、典实意蕴、委婉之致等都是陶诗的绮丽和丰腴之处。在全面把握作品、作家和历史语境的基础上去读解陶诗,方能从其中体会其更为圆融和通达的精神意趣,体会那些具体诗句本身所难以直接表达的意味。陶渊明对待隐士及其妻子的态度、对待“仁妻”的态度,能够提供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是一个风云际会、革命侠客涌现的时代。革命侠客们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敢想敢干敢作敢当,具有浪漫的革命理想以及褊狭、脱离民众等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10.
张雄文 《可乐》2010,(9):64-65
向往江湖 粟裕生长于匪窝,难免喜欢匪事。他家有个长工阿陀,虽然憨厚,却崇尚绿林之道;虽然口吃,却偏偏能说会道,一肚子离经叛道、曲折离奇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驳王绩非隐士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清纪昀断王绩不应列入《隐逸传》以来,在后人的不断论证下,几成定论。虽然也有人对这种观点的论据多所否定,但并未产生根本性的威胁。文章在对前人观点作细致考察与辨析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情形与王绩的思想、行为,从而认定两《唐书》将其列入《隐逸传》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隐士情结是汤显祖心理结构的基本内核,它不仅弥漫于汤显祖诗文的字里行间,更辐射于“临川四梦”之中。对汤显祖隐士情结的来源、表现、特征三个方面进行了心理分析,并阐述了隐士情结对汤显祖一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隐士现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历史上不同朝代的隐士有其不同的特征,隐士对当时历史、政治、传统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南都学坛》2018,(2):1-9
桓灵时期出现了大批的隐士,其类型,可以从生活轨迹分为全隐士、半隐士,从知识结构分为儒隐、道隐;其特征在于耕读于家、自得其乐,践礼履义、自觉自愿,识微察著、顺势自保;其形成在于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个人的求志修德与保身全家以及汉代察举制所造成的恶性竞争。隐士是桓灵时期非常重要的一支社会力量,他们承载着儒家的人生理想与政治愿景,徘徊于保身全家与舍生取义之间,秉持并践行着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与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处世理念。隐士本着反对宦官、外戚的态度,成为政治进步力量的推进者与捍卫者;本着践行礼制的初衷,虽在陋巷,依然秉持修德行礼的品格,潜移默化着敦厚的世风民俗,成为现实社会道德秩序的践行者、督察者;归根结底,仍然是士人,依然是传统学术的承传者、创新发展者。  相似文献   

15.
从人格认同的角度探讨陶渊明的精神世界,可以看到陶渊明的人格由隐士和侠客两部分构成。表面上看,这两种人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它们却可以在热爱自由和生性浪漫的个性上达成统一。把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对陶渊明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统一性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增强公司公关意识预防公关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预防是危机公关的重要内容 ,它能使企业组织及时察觉危机的苗头 ,防止危机的扩大 ,减少危机给组织带来的损害。要作好危机公关 ,笔者以为须树立公关意识 ,居安思危 ,同时建立危机预防和处置的机制 ,作好准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许多文人因不满现实而走向山林,成为“隐士”。但是,隐居并不意味着他们对现实漠不关心,相反,他们以“身处山林,心系天下”的胸怀,表现出对生活及自我的强烈酷爱。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侠客与西方的骑士在东西方的历史长河中曾经各放异彩,他们都代表着一种尚武的、英雄的、利他的文化,同时又各有不同。他们一个是"以武犯禁"的社会秩序的破坏者,一个是笃信上帝的卫道士;一个是受尽打压的民间义士,一个是万众敬仰的王公贵族。因此他们在精神准则、行为方式、价值取向上均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人们大都知道, 镇江是一座享誉古今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下半叶至今,武侠题材小说的创作极度繁荣,蔚为大观。如果考察它在小说史上的源流,则必定追溯到唐传奇。唐人"始有意为小说","文采与意想"皆有可观,被誉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座高峰,而"侠客"正是唐传奇三大表现题材之一。中晚唐时期士人对侠客题材产生浓厚兴趣,塑造了一大批各具风姿的侠客形象,留下不少传世佳作,并对后世的武侠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类型分析的方法重点分析了中唐以前和晚唐时期传奇小说中的侠客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