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速农村城镇化是解决“三农”问题之根本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 是事关国民经济大局的大问题,也是长期未能有效解决的老问题,其根本症结,就是农村城镇化滞后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民增加收入。因此,解决“三农” 的根本出路,就在于积极实施小城镇战略,大力推进农村城镇化,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统称为“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将是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关键。政府应做好立法、发展非农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与农村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素质高低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而农村文化建设薄弱,农民文化生活匮乏,客观上制约着农民素质的提高,因此,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和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村图书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入手,着重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几点政策进行分析探讨,提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新的政策建议:牢固树立起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实现我国农村的战略转型;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道路;推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等。  相似文献   

5.
2003年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基本保持了良性的发展,但农民增收形势依然严峻,城乡分隔的二元结构未有根本性改变,为此,应停止“圈地”运动,给失地农民合理补偿,调整财政支出格局,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尽快筹建涵盖全体农民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陈璁 《理论界》2007,2(1):20-21
我们党及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都十分重视“三农”问题。毛泽东的农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农民集体化的思想是为了发展农村生产力;邓小平主张农民自主化。其目的是为了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江泽民在继承毛泽东、邓小平思想的基础上,以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为统领。确立了农业产业化的新的农业发展观;胡锦涛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指出农民增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作许多方面的工作,其中农业产业化、农业劳动力非农化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三个关键环节.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富裕农们的根本出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稳定农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必须重新思考"三农"问题,把当前面临的新问题放在新型城镇化的视角下去审视和谋划,围绕农业不断增效、农村加快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解决"新三农"(现代农村、现代农业与现代农民)问题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科学协调加以推进,从根本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努力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但“三农”问题决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农民收入和积极性上。主要从制度的视角剖析了“三农”问题解决的一些体制性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制度性建设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华 《广西社会科学》2012,(11):115-119
在农村人口流动、职业分疏和阶层分化不断加剧的背景下,我国"三农"问题出现了新的形态,表现为农村持续和谐稳定与国家政策如何在农村有效贯彻实施、农民各阶层关系如何整合、农业增产增收与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等方面。解决这些问题,除需要国家的制度、资源和政策输入外,还需要调动农村内部主体的积极性。由于农村新兴中农阶层的主要利益关系在土地上、主要社会关系在村庄里,以及收入水平在农村属于中等,他们在农村政治社会事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能够接应外部输入的制度、资源和政策,从而在一定意义上成为解决问题的村庄主体。  相似文献   

11.
赵越 《理论界》2005,(5):37-37
乡镇是我国社会的基础,乡镇政权的建设和运行能否适合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需要我们对乡镇政权体制改革进行认真思考和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我国"三农"问题是历史原因、国际背景和城乡二元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根本上来说是城乡二元结构的作用。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既有坚实的理论依据,同时它也是推动"三农"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的必要之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一方面需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大政方针不动摇;另一方面还要为"三农"的发展消除制度障碍,进行制度上的改革和创新,进而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李春海 《理论界》2006,(5):24-25
要实现公平公正地享受利益,就离不开实现利益的本质——权利。权利的缺失也是一种贫困。本文引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旨在说明所有围绕化解“三农”问题方面的体制创新都必须着眼于更有效地保障农民的权利。把构建农民权利保障机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需要突破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是社会贫富悬殊与城乡严重对立的问题,是农民税费负担沉重与干群矛盾对立的问题,是基层政权财政困难与社会治理失控的问题,是农村人才“空洞化”与村民自治无效化的问题,因此“三农”问题是当下以及今后中国的一个长久的严峻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解决农民问题的实质是提高农民的收入 ,通过加快城镇化的进程 ,以减少农民数量来增加农民的收入是最有效的途径。解决农业问题的实质是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而城镇化则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本条件。解决农村问题实质是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向城镇转变。因此 ,解决“三农”问题 ,必须加快中国城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杜法义 《理论界》2005,(5):30-31
“三农”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2004年在中央一系列支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工作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局面。但是必须清醒看到,农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约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矛盾并没有消除,农村改革和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解决“三农”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全方位着手,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期,沈阳大学社科部部分教师,通过调研,从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业产业化、变革农业生产方式、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科技进步、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深化乡镇体制改革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以期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促进“三农”问题解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系统工程,"三农"问题还需"三化"互动来解决.农村科技服务对"三农"问题的解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对其动力机理进行详解并提出了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国统区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农业日渐衰退,农村经济日趋萎缩。国民党统治集团拒绝改善民众生活,统制政策摧残了生产,农业政策的实施结果不尽如人意以及吏治腐败是上述“三农”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严重的“三农”问题,加深了国统区的危机,成为国民党败亡大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试析“三农”问题的现状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三农”问题越来越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本文从农民收入、农业劳动生产率、农民负担、农业投资、农民素质等方面对“三农”问题的现状进行考察 ,在此基础上对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0.
张鹏程 《理论界》2004,(6):99-99
胡锦涛总书记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国家出台了力促农民增收的措施;辽宁省也提出了坚持以民营经济为主,大力发展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一主三化”方针。宽甸属山区型的农业大县,“三农问题”特别突出,其经济发展、人民富裕的路子在哪里呢?1.打造民族品牌,构筑起跳平台。宽甸满族自治县成立于1989年。民族工作无小事,民族问题关系国家命运。这是宽甸的政治优势和政策支点,是民族经济发展的起跳平台。一要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