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在当今世界上有三种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模式,一种是西方社会的“冲突论”,另一种是日本社会的“改造论”,第三种则是中国社会(或者说华人社会)的“融合论”。三种不同的模式从不同的方面表现了家庭文化与现代化的密切关系。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家庭,在不同的社会中对不同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一、“冲突论” 以欧美为代表的“冲突论”的主要观点认为传统家庭文化与现代化进程是冲突的、不协调的。现代化的进程将抵制传统家庭文化,并使传统家庭走向淡化和解体。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科特·帕森斯在谈到家庭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时,强调了家庭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解组过程。他认为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叶,日本还是一个闭塞落后的封建岛国。然而,它仅用了一个多世纪,就实现了西方国家费时二、三百年才实现的工业化,成为当代屈指可数的世界强国。令世人惊叹。人们竞相研究深埋于固执的大和民族中的民族性格、精神状态和行为方式,力图寻觅日本“成功”的奥秘。研究者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日本卓有成效地摸索出一条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特殊道路,这种双重文化构架是日本现代化的必要条件。日本的  相似文献   

3.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由于国情和历史条件的差异,其内涵有别,具体道路不会也不可能是相同的。但是,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则是一个带有很大共性的重大课题。日本现代化的历程表明,它们采取积极的态度继承和发扬本国传统中优秀的东西,并在此基点上,努力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文化的优秀成果,对自己的传统进行创造性的转化。日本在现代化进程中,最终避免了欧化主义和国粹主义两种错误偏向,并致力于培养国民对传统的自信心,同时也没有忽视传统中封建性的深层积淀,逐步实行传统的自身完善,建立起“和洋文化”的“冲突·融合”的文化模式,以之推动现代化,保证现代化根植于传统的土壤上。  相似文献   

4.
盛邦和 《日本学刊》2002,(3):110-122
丸山真男接受西方现代化理论 ,对什么是现代化的表述 ,与西方语境并无两致。他与国粹、国学者都保持不小的距离。然而他对现代化论中的“西方中心说”显然抱怀疑的态度。他提出“历史古层”的史学观 ,采用精神考古的方法 ,以丰足的资料描述现代化在日本固有文化中“自行”演化的历程。不过 ,丸山在学理思想上依然对西方科学技术、民主制度、理性思维表示热忱的欢迎。工具、制度层面的西学论与文化层面的传统论的结合是丸山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5.
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营养,一方面注意坚持自身民族文化,一方面又努力促成外来文化与原有文化的融和,这是日本文化的一个传统,也是不断促进日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动力。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如此,明治维新亦是如此。战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发生了激烈冲撞,也发生了变异,但是它的一些主要特征不但延续和继承下来,而且在实现经济高速度发展,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谢菊兰 《社科纵横》2004,19(6):20-21
文章用“和合”的原理论证了传统民族文化只有与现代化“和合”才能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使其更加富有开放性 ,凸现民族性 ,从而具有时代特征 ,增强竞争力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获得新生 ,使传统民族文化发挥巨大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7.
日本儒学及其对日本文化与现代化的影响──评王家骅的三本书南开大学刘岳兵,孙惠芹日本民族向来被人认为既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又善于创造性地转化传统文化。儒学作为日本历史上的外来文化,早已渗透、积淀为其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日本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更成为有关传统文...  相似文献   

8.
在日本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对待文化传统及西方文化,即在和洋文化融合中,如何坚持日本文化的主体,这是研究包括文化现代化在内的日本现代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的目的在于探索东西方文化对立激化的国际环境下,日本文化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发扬其创造的主体,肯定日本的自我,并发挥其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日本历史展开的过程极为独特。当西方列强东至,迫使东方诸国纷纷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时候,日本却成功地摆脱了这种危机,走上了“欧化”道路,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能不说日本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它使日本民族不是被动地去接受西方文明的冲击,而是主动地吸收并从属西方文明。因此,探讨日本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对欧美文明的认同和选择的文化深层原因,不仅能够揭示异质文明间冲突和融合的文化现象,而且对认识日本历史的特殊性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日本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日本传统文化曾同西方文化发生过激烈冲突,也产生了变形。但是它的一些主要特征不但延续和继承下来,而且在“高速增长”的经济奇迹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以至西方也提出了在文化方面要“请教东方”的口号。这一事实给人们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非西方国家实现近代化的过程中,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发现许多青年朋友有十分强烈的反传统意识。过去似乎不堪回首,谈起祖先便觉脸上无光,为了现代化,不妨将传统彻底抛弃,从头干起。这其实是一种很天真的想法,从文化、心理的立场看更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过去”和“现在”是互相渗透的,即使最彻底的反传统主义者,也不能脱离传统所造成的现实条件与基础。“五四”时期,评价“娜拉”为时代女性、有独立人格的胡适,他本人的婚姻却被他的母亲所安排。最敢批判的鲁迅,他的老师章太炎的学术观点有很多保守的地方,但他从来不去批判章师。在吸取西方思想文化上表现得最为激进,甚至提出进口西方妇女来改良和民族人种的日本,却保留下比中国还多的传统的文化和习俗(如木履、和服、“榻榻米”以及茶道、花道……)。可见传统是个难以分割的东西。它本身倒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在貌似激烈的言辞下对于传  相似文献   

12.
王小红 《唐都学刊》2002,18(2):96-100
西方对东亚崛起在“现代意义”上的理论关注 ,最初起始于明治维新后的日本 ,而且主要是从文化和种族的角度去加以关注的。继日本之后 ,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也迅速崛起 ,这就客观上促进了东亚文化解释理论的发展。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 :“现代儒家”文化理论 ,庸俗儒家主义理论 ,东亚现代化“情感模式”理论 ,亚洲价值论等。文化解释理论研究者认为 ,文化因素已成为东亚崛起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自明治维新以来的对外开放政策,使日本这个华夏文明边缘上的东方古国已经相当西方化了。例如在东京,除了皇宫和几处神社保留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外,鳞次栉比的摩天大楼,纵横交错的高架公路,几乎使你分辩不出与西方的现代都市有什么区别。而且,“西化”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日常生活之中。例如在政治上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在经济上废除家族财阀而实行股份公司制;如此等等。也许正是由于“全盘西化”,才使得“国际化”的目标成为普通日本人的生活观念。然而,“全盘西化”外衣下的日本人又特别崇尚传统文化。有一位美国人曾说:“日本缺少文化传统而又崇尚传统文化”。这句话的前半句似乎有些偏颇,而后半句确  相似文献   

14.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文化——包括其中的道德规范、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溶入了不少西方文化的成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日本文化摄取西方文化要素,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代日本文化,并成为促成日本近代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说,近代日本文化经历了一个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融合的过程,而且目前这一过程仍在不断深化。从这种意义上说,近代以来,日本成  相似文献   

15.
“民族保守主义”是当代日本主流派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及政策、主张。它的产生是日本政坛总体保守化的逻辑必然,并外化为“政治右倾化”。近年来,日本大部分政党及其政策的“保守党化”与“民族主义”形成“政治共鸣”,在以传统文化、价值观及“民族气魄”等独特符号粉饰“历史罪孽”的同时,不断推动“普通国家”的大国化进程,演绎出一系列“民族保守主义”的执政理念及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中国文化的现代化深受西方的影响,不少人忽略了中国对西方文化现代化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和"民族文化虚无论"。在17—19世纪,以英国为代表的近代欧洲受到中国艺术的影响,在园林、绘画、审美方式上出现了经验主义、自然主义的新趋向,极大地推进了西方文化的现代化步伐。但是,受近代中国在中西文化交往格局中所处被动地位与状态的影响,中国学界长期有人轻视传统文化特色及其现代性价值,对传统艺术不免多一些打压、否定,助长了"西方文化中心论"、"传统文化虚无论"。在今天,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学术视野更加开阔,有必要站在更加开放的文化立场上审视中国传统艺术的文化特色及其现代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五四”精神是西方现代文化的自由民主精神,它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叛,是中国现代文化的生长点。“五四”救亡运动与启蒙运动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这造成了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属于传统社会领域的社会革命与以西方文化为背景的、属于现代社会领域的文化革命的错位。这种错位的结果是社会革命的成功,“五四”精神的衰退。当前的改革将消除社会革命与文化革命的错位,复兴“五四”精神,全面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近百年来,日本由一个闭关锁国、封建专治、极端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发展成为与美苏并驾齐驱的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究其原因,显然是由于日本自近代以来,始终重视向先进的工业化国家学习,大力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追溯日本思想史,早在1710年前后即德川幕府的中期,日本中世纪思想家新井白石就开始比较自觉主动地去接触和介绍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并在某种程度上将它们同日本传统文化知识相融合。可  相似文献   

19.
丁文 《学习与探索》2001,4(1):122-127
同许多西方国家相比,中国的农业社会及其向工业社会转化过程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发展道路,这主要是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传统造成的.中国有着特殊的社会经济结构与经济模式,特殊的国家政治体制与政治规范,特殊的思想意识形态和民族精神.中国的这种特殊的发展道路也决定了我国必须选择一条不同于西方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现代化模式.  相似文献   

20.
当研究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把它作为一种类型与其他文化相比较时,一般是找出贯穿于该文化全部发展过程中,以及文化各领域的“一贯”特点,并找出与其他文化的共同点,特别是指出与其他文化的相异点。譬如,当探讨日本文化的特点时,有的学者指出,日本文化不同于西方文化的特点在于它具有群体特征。有的学者把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比较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