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周易》成词例说徐传武王国维有《与友人论待书中成语书》,对于《诗经》、《尚书》之成语,多所发正。但王氏“成语”,失之庞杂。姜昆武认为:“在目前的汉语语词研究中把四字句熟语称为成语,这是很恰当而科学的,因为大体它是一个其实的语句。但自宋以来,有人把诸如...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成语理论,对与《史记》有关的成语加以论述。首先,将关于《史记》的成语分为两大类:(一)见于史记的成语。形成于《史记》之前,为作者所沿袭使用的;由《史记》作者创构,被后人继承的。(二)后人依据《史记》内容概括提炼的成语。而后,对这些成语进行分析。先叙其所具有的特点,然后讨论与《史记》有关的成语在后世的流传及演变。  相似文献   

3.
异文研究是《诗经》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梳理了历代对于《诗经》异文研究中的三个取向,即辑佚整理、理论探析、地下材料考证,在此基础上提出《诗经》异文对于研究文字演变情况、训诂发展历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耀明 《船山学刊》2011,(1):136-139
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爬梳论证《左传》中可能是成语的短语,整理出605条源自《左传》的成语,其中7条未见于各成语辞书。并据此对其形成方式、语法结构和语义演变方式进行穷尽式分析.力求全面、深入地反映其面貌。  相似文献   

5.
为了读两周金文、《诗经》、《尚书》而接触到历来学人对一群特殊而难懂的词汇的注释,王国维《与友人论诗书中成语书》,两次举不淑、陟降、神保、弥性等词加以论证,这群词被学者们称之为“古成语”“成语”(或称“古语”“常言”)在《诗》《书》中共有150余例。当对这些词的词义,在语言环境中的特殊功用,产生发展的过程及所反映出来的一些社会历史问题等等进行了详细考释后,我们认为在语言科学日趋严密的今天,再把它们称之为“成  相似文献   

6.
鲁洪生 《学术论坛》2006,(11):145-148
辛亥革命后,很多学者在重新解读《诗经》的基础上重新界定赋、比、兴的含义;朱自清不仅结合《诗经》文本研究了《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方法,同时还涉及到《毛传》《郑笺》释兴、兴义源起,《周礼》“六诗”之赋、比、兴的本义,后世比兴论诗等多个方面;而且既能区分它们的不同,又能注意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勾勒出赋、比、兴的源起、发展和演变的历时性结构。  相似文献   

7.
“孔子删诗”是《诗经》学史上的重大公案.传世文献的重新解读和出土文献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文献中的“诗三百”非实指其数,而是极言其多的一个“成语”.《国语》载《商颂》十二篇可证两周之际所存诗篇数目远非今比.一般认为,孔子整理《诗经》在其晚年,然据《孔子世家》,孔子47岁时已开始修订诗书.近年出土文献尤其是“清华简”中《诗经》类文献的公布,促使人们对历史上“逸诗”问题重新考虑.刘向校书时,以“中秘书”三百余篇去重留存今本三十二篇,从方法与数量上皆与孔子删诗相类.  相似文献   

8.
谈"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辞书误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华 《学术研究》2007,(5):158-158
关于成语“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之“僵”,有的辞书注为“仆倒”(《汉语成语大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34页);有的则释作“僵硬”(《汉语大字典》湖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缩印本第94页)。究竟何解为确,我们先考察“僵”的词义演变过程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9.
文本载体对《诗经》学影响很大。据载体的不同,《诗经》学可划分为各具特点的四个阶段。一、前造纸术阶段。《诗经》的传播接受以口耳相传为主,《诗经》文本文字歧异很多,《诗经》学著作大都非常简短。二、纸张书写传抄阶段。《诗经》学著作增多、内容丰富,《诗经》学“师法”、“家法”渐泯,出现文学鉴赏《诗经》的现象。三、印刷术阶段。颁行了统一标准的《诗经》学读本,《诗经》学著作大量涌现与刊印,出现了辑佚书及《诗经》善本。四、电子载体阶段。查询、检索《诗经》学信息、文献空前便利,电子载体为《诗经》学的发展带来极大机遇。  相似文献   

10.
西周《大武》乐章曾经过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三代的演变和逐步增益。《大武》所奏六诗均保存于今《诗经.周颂》中。《武》即武王时之《大武》;成王时把武王克商后所作四首颂诗全部配用于《大武》;康王时定乐歌又增益成王时所作二诗入《大武》,《左传》、《礼记》等所言六成《大武》即定型于康王时。《大武》乐章的发展演变,既符合古乐发展演变的实情,亦符合古人用诗的规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解读古籍中关于《大武》的表述,以新的视角考论《大武》在西周初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词语释义既要考证其来源,又要看其发展。“秋”在《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中只能解释为“秋季(三个月)”,但是语言是变化发展的,在现代汉语中,成语“一日三秋”的“秋”解释为“年”也是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该发展过程经历了两次转喻:由“谷物成熟”转喻为“谷物成熟的时间、季节”,即“秋季”;再由“秋季(三个月)”转喻为“年”。前者属于“事件时间参照点”转喻,后者属于“部分时间与整体时间”转喻。最后,文章提出成语理解应该遵守古今演变原则和内涵意义为中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嵌入数词的成语。这种数词成语因嵌入数词的多少不同、搭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言学和文化学意义。一般说来,在数词成语中,数词的意义都被虚化了。这种虚化既与数词本身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取决于汉民族的语言使用习惯,是约定俗成的结果。研究现代汉语,不能忽视对数词成语的研究,不能忽视其产生背景、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3.
论英汉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汉习语有着不同的文化渊源,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习语的翻译要同时处理语言与文化的矛盾,在异质中寻求最大限度的对等。英汉习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在进行异化翻译时,应比较英汉习语的对等关系,再现源语习语的“形”、“义”、“神”。  相似文献   

14.
在对语用语境因素作了层次划分的基础上,文章试图探讨不同层次的语用语境因素对英语习语本体意义、语用意义和语义特征产生的影响,旨在强调语用语境因素对英语习语意义的制约作用,以增强语言使用者、学习者和英语教师在不同情境中处理英语习语时的语境意识。  相似文献   

15.
汉语言的法文化透视——以成语与熟语为中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语成语和熟语浓缩了大量文化信息 ,在于其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对成语与熟语进行文化分析 ,有助于把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质及理解当今的法律文化传统。如“诛故贳误” ,强调有心与无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故意和过失的态度 ,是为动机论 ;“罪大恶极” ,强调罪中之恶、罪中之过 ,反映了中国人习惯于道德评价的倾向 ,是为过恶论 ;“报仇雪恨 (冤、耻 )” ,强调仇之中的恨、冤、耻等心理感受 ,反映了中国人的报复心理 ,是为报应论 ;“悔 (改 )过自新” ,强调自悔、自改 ,反映了中国人对于过错纠正的自力主义 ,是为自新论 ;“债多不愁” ,强调信用的根本缺乏 ,反映了中国人对待债的根本态度 ,是为“信用论” ;“求亲告友” ,强调人际关系的范围 ,反映中国人解决困难时的心理指向 ,是为人际资源论。它们都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6.
习语汉译应以归化为主 ,异化为辅。译文评价应考虑原语在译文中实际意义 ,字面意义 ,习语形式的再现情况。习语翻译过程既有规律性 ,又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7.
盛卓立 《学术探索》2012,(4):159-161
随着全球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通讯业、交通业等广泛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英语习语的应用非常重要。由于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因此翻译并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单纯性传递信息,也不仅仅为文化交流。实际上,传播文化比表达语言信息更重要。所谓习语,主要指语言中具有固定的形式与意义的词组、句子等,因此若想准确翻译习语,必须对语言的文化背景具有深入了解,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保留文化特征和意象。本文结合当前英语习语的应用状况,以生活应用实际为出发点,对英语习语对文化交流的影响、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与技巧等内容进行分析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且是文化的一部分,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念、习语惯用法等方面的差异,一些常用词及其文化内涵迥然不同.因此,应联系文化差异传授词汇知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从而在更高层次和更深意义上学好和用好词汇.  相似文献   

19.
龙青然 《云梦学刊》2005,26(2):118-121
在将这部分成语分成两大类对其表义方式加以分析并在严格区分其所表现的比喻义和形容义的基础上,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成语规范词典》中有关成语条目的释义处理情况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20.
成语是一个社会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对生活、对人生不断探索与长期思考后沉积下来的结晶,它能通过形象的比喻或简洁的形式表达精辟的意义。在英汉双语中无论在口头交际还是在书面表达,成语运用的数量在增长,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英汉双语成语存在一定相似性,但由于英汉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异,英汉成语的使用又迥然不同。针对以上问题,文章旨在探讨英汉文化差异上的一些成语的意译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