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中存在着两个派别,即机械唯物主义和 人本唯物主义,二者各有自己的理论特征、理论来源和理论归宿,不能简单地用机械唯物主 义统称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存在着研究主题的转换,随着研究主题 的转化,唯物主义呈现出三大历史形态,即自然唯物主义、人本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以“社会的人类”为思维坐标,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建构原则,以人与自然的关 系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为基本问题,并科学地解答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从而展 示出一种自足而又完整、唯物而又辩证的世界图象,历史唯物主义因此成为一种“真正批判 的世界观”,而辩证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代名词,是为了凸显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 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唯物主义性质、对象、体系的探讨中,研究对象的确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历史唯物主义性质最集中最鲜明的体现,也是历史唯物主义体系构成的基础和主线。迄今为止,对历史唯物主义研究对象的探讨共提出了如下几种主要观点:以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即现实的人及其发展为研究对象和以劳动、实践等人类活动为研究对象;也有人提出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研究对象等等。笔者以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不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研究对象的简单推演,也不能是对人类自身及其活动的简单反映,而只能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学科性质、人类历史运动的本质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创立、发展的基本进程来加以确定。因此笔者提出,以主客体关系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其丰要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3.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及其基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耐特的承认理论长期以来被当作道德决定论,很多学者刻意从社会心理层面上对这个理论加以诟病,认为这非但不能准确解释再分配问题,也不能对理论自身的合理性做出恰当的辩护,甚至也远离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些解读往往是把霍耐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忽视了,只是在他的承认理论的道德语法层面做分析,而没有从他青年时期的唯物史观中找寻承认理论的理论基础。这个基础集中反映在对"劳动"的批判分析上,而对此的研究也与"否定性"这个概念紧密相关,但霍耐特的创新之处在于,他结合了当代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最新进展,试图从当代视角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劳动"概念进行哲学人类学的重构,进而为人从物化劳动中的解放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为了使这一讨论深入下去,我们觉得必须把它和其他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特别是要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创立这样的问题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特殊的社会历史观,它的产生是不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条件简单加以代替的,除了一般的条件之外,它还具有其特殊的条件,对这些特殊的条件必须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认为,要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就必须从社会劳动概念人手.而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只能表达"原始人社会"的劳动,不能全面解释人类社会的进化.哈贝马斯的这一理解表明了他并未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所体现的存在论革命.因而并未从存在论的高度理解马克思的社会劳动概念.  相似文献   

6.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重要文章的发表,是对近几年来我国围绕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争论的科学总结,它不仅澄清了许多理论是非,更重要的是教给了我们如何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乔木同志指出:“历史唯物主义观察和解决人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就是从一定的社会关系出发来说明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而不是相反,从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出发来说明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的一个根本分歧,也是我们现在这场争论中的一个根本分歧.”因此,认真探讨马克思研究人的方法论问题,对于我们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历史唯心主义,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道路前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命题"是柯亨为历史唯物主义辩护的前提条件,其本质是技术决定论。但是,由于柯亨是从潜能的角度来理解马克思的生产力概念,而没有将生产力看做是一定社会现实生产过程中正在发挥作用的力量,这就造成"发展命题"既缺乏马克思文本的支撑,也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为了解决"发展命题"的理论基础问题,柯亨不得不求助于抽象的"人性"。由于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的是面向经验的具体分析,因此,企图借助于一般的理论公式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实现的必然性论证,这一做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不能相容。总之,无论是从马克思的文本、历史经验,还是就历史唯物主义的性质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都不需要"发展命题"。  相似文献   

8.
对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本真精神的开掘,既不能仅仅局限于文本研究中的"考古"思维,也不能简单地禁锢于问题研究中的"药方"思维,而是应该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回归其诞生的原初语境。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追溯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创立、发展的原初语境,是我们科学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前提。从思想史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受到了观念论哲学、启蒙思潮、政治经济学三种主要的思想思潮的影响。从现实的维度看,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创立、发展所面对的,是旧社会体制瓦解之后的市民社会的到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与发展、人类走向世界历史。只有在思想史与现实的双重维度中开掘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本真精神,切实处理当代中国问题,我们才能开辟历史唯物主义当代阐释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人们一直习惯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这种观点其实是不够全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一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简称马克思主义人学。哲学研究"存在"的本质及其变化的普遍规律,以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宇宙中存在的无非是自然、社会和人。马克思以前的哲学包括有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创立的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唯物主义也全面包括了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从自然、社会、人三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获得了三种不同的形式: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人学。  相似文献   

10.
如果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生活活动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这是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然而在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认识上,唯心主义哲学家由于从思维的、想象的、设想的人出发,而不可能研究真实的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形而上学哲学家由于只孤立地看到某人、某事、某物、也只看到某个人的感性生活活动,而看不到人类实践的生活活动,因此没有也不可能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第一次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作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是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的话,那么人类社会生活活动就是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和发展的源泉,这是因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①然而在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的认识上,唯心主义哲学家由于从思维的、想象的、设想的人出发,而不可能研究真实的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形而上学哲学家由于只孤立地看到某人、某事、某物、也只看到某个人的感性生活活动,而看不到人类实践的生活活动,因此没有也不可能科学研究人类社会生活活动有机整体的发展过程。历史唯物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第一次对人类社会生活活动过程作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从来认为,人的社会和社会的人是实践的和历史的统一。一方面,人是现实、社会和历史的人,另一方面,现实、社会和历史是人的现实、社会和历史。因此,就象要正确地研究人不能脱离社会和历史一样,研究社会和历史,也绝对离不开人。历史唯物主义是正确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它没有将人同社会历史割裂开来研究其中一个方面,没有离开社会历史的主体和有机要素建造社会历史的理论关系。作为主客体统一的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可以称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它是从人的角度对世界发展规律的反映和概括。它与从社会角度对世界发展规律概括和反映的历史唯物主义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理论界存在着两种相反的倾向:要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而否定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要么用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抽象人道主义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同时高举历史唯物主义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两面旗帜,进行“左”、右两个方面的斗争,才能促使社会主义事业在全世界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一切社会现象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它的出现,使社会历史的研究第一次有可能摆脱以往一切混乱和武断的见解,而真正成为科学。在伦理和道德领域里也是这样。它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诸如道德的起源、道德的本质、道德发展的规律性,以及道德评价的根据和标准、道德的社会作用、共产主义的道德规范等等,无不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正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历史上第一次给了这些问题以最好、最正确的解答。因此,我们要研究和发展伦理学,必须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相似文献   

15.
考问“人的存在”是哲学的永恒议题。历史唯物主义正是对人的本质作出正确阐述才彰显出它的科学性内涵。马克思从现实性、本质性及发展性等角度对人的存在样态进行了理论思索,全面立体展现出“人”的内容。“现实的人”概念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生长点,对这一概念有效展开所形成的对社会结构性和历史性问题的审视,又是批判理论的旨趣所在。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视角,可概括出马克思“现实的人”具有三重内蕴:劳动(实践)构成了人的现实存在;社会关系确证了人的本质存在;自由时间发展出人的积极存在。梳理“现实的人”在不同语境所表达的问题关切,有助于深化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及资本批判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历史唯物主义忽视对社会心理的研究。近几年来在一些哲学教科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增加了社会心理这一范畴,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表明,加强社会心理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着重探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心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问题。 社会心理这一概念表示社会意识的一定阶段。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不过反映的方式、深度和程度是不一样的。在社会心理阶段的反映,是较直接的反映形式,高级阶段则是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  相似文献   

17.
1980年12月18~19日,举行了例行的全苏从事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研究的科学工作者和教师的协调会议。在会议发言中,人们很重视历史唯物主义的起因和“原始范畴”问题。В.И. 普里皮斯诺夫和Н.Ф. 特列季亚科夫强调说,应该把活动看作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始范畴,这不是因为它简单和不依赖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其它范畴,而恰恰是  相似文献   

18.
在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文明形态”和“社会形态”是两个内容重叠又没有厘清区别的概念。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追求人—自然—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们研究生态文明不能忽略经济社会形态对自然的影响,研究社会形态不应忽略人与自然的不同作用方式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在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有的同志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是人,有的认为是生产劳动,有的认为是经济基础,有的认为是实践,不一而足。对于社会存在是否包括政权法律制度等等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总之,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到理论体系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问题,对改进现在通行的历史唯物主义教材中所存在的缺点,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社会”这个范畴如何理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而这个问题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问题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往往由于对“社会”这个范畴理解不同,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起点、基本问题、基本范畴、理论体系等一系列问题,都可能产生异议,因此,重新考察一下马克思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对于许多问题的解决是有所帮助的。  相似文献   

20.
论社会有机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社会生活如实地作为有机的动态统一体来考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他们的理论活动中不仅贯彻了这一思想,而且常常直接使用社会有机体的概念。社会有机体范畴具有其他范畴所不能完全包含或代替的确定涵义,应当肯定它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地位。把握社会有机体的要点在于:正确认识对社会作横向剖析与纵向判断的关系、社会系统与要素的关系、社会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社会的动态与稳定的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