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树强 《职业》2018,(10):122-122
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制造业占据主体地位,是兴国之器和立国之本。如今,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跃居全世界首位,是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中国制造”需要普通劳动者来支撑,要想从制造大国逐渐转变为制造强国,更要有不断追求专业技能极致的大国工匠。一直以来,“工匠精神”都在改变着世界,专注于创造发展和提升技术的“工匠精神”是国家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2.
于明言  兰洋 《城市》2018,(1):76-79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 赋予天津"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功能定位.天津作为我国老工业城市,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理应在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 制造强国建设中走在前列,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装备制造业是天津首个万亿产业和第一大产业,是天津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方面.笔者研究了天津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梳理了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加快天津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刘本锁  李森 《职业时空》2008,4(1):64-6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国内制造业进入了一个空前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但真正成为“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必须要有先进的制造技术与一大批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  相似文献   

4.
我国在2015年3月提出了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技工教育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要打上“中国制造2025”的烙印,实践“中国制造2025”。  相似文献   

5.
从去年春起,中国制造的玩具、牙膏、轮胎、宠物口粮、食品等遭到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的口诛笔伐。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更发表报告称,中国是违反美国食品安全标准最严重的国家。一时间“中国制造”似乎成为“危险不可靠”的同义词。“中国制造”遇到不小的信任危机。对此,我们面。临着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中国制造似乎成了“问题产品”,造成世界范围的信任危机产生,使中国贸易大国的形象受损;二是中国制造业损失较大,大批企业员工失业,甚至发生企业负责人张树鸿自杀事件等等;三是暴露政府公关意识缺失,陷于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立岩 《城市》2019,(8):3-11
习近平同志在致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开幕的贺信中指出,中国把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推动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驱动力量,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趋势是驱动制造业技术、模式和业态全面变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因。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转型升级是先进制造业的必然发展趋势,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推进天津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未来发展要加强统筹规划、提升核心技术支撑、完善创新网络、以“积木式”创新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建立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制造业服务体系以及实施人才引培工程等。  相似文献   

7.
骆潇 《职业》2002,(11):14-17
在今年8月31日至9月2日的沈阳“中国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上,我们已经能看到“中国制造”的微笑,但我们前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制造”谁来制造,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已经来到了世界技能强国之路上的一个重要隘口。 短缺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突破这一发展中的瓶颈?为此,我们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教授。曾教授曾应邀出席了这次沈阳制博会,并做了重要发言。  相似文献   

8.
凌蔚 《职业》2011,(26):152-153
2010年,富士康公司13名员工连续跳楼的事件及连锁反应,不断折射出现阶段制造业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问题,也许这只是冰山的"一角",但更值得我们追问的是它与我们新一代制造业工人的命运之间是否存在某种隐喻或者因果,我们不能忽略这样的教训。实际上,制造业的发展程度已是衡量一国整体经济水平的重要指标,现阶段国家已加快了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力争成为世界上的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9.
贾玉玺  保惠 《职业时空》2008,4(5):94-94
我们今天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急剧转变的年代,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一阶段,职业技能已成为一种较为主要的生产要素。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强国大国。虽说“中国造”已经遍布全球各地,但我们不能忘记“中国造”产品有许多等同于低技术或技术含量不高产品。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低。  相似文献   

10.
曹卫国 《职业》2017,(15):31-33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确定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战略决策.拟用10年时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到2045年,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稳步实施,制造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会进一步加快,从而对技能型人才带来重大的影响和需求.然而,技能型人才短缺,恰恰是制约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以,研究技工教育如何顺应制造业升级趋势,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稳步发展提供技能型人才支撑,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技师学院作为培养、培训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决定了高技能人才的素质,关系到我国成为世界制造强国和"自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大局.数控加工技术专业是制造业的基础,我们在对劳动力市场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基于职业能力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2.
石森昌 《城市》2019,(8):12-18
对外开放通过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规模经济以及促进技术进步等来提高制造业整体市场竞争力。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需要发挥对外开放的重要动力源作用,增强外商投资企业在提升区域制造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引领制造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的作用。以高水平开放加快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需要持续推进制造业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加快天津港世界一流智慧港口建设、加强制造业营商环境建设以及创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上海城墙的兴废:一个功能与象征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国际社会发表评论称中国已成为世界制造中心或“世界工厂”后,国内外对中国“世界制造中心”问题研究突然增多。从目前来看,国内外就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类研究认为中国目前仍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世界工厂”。另一类研究认为:中国目前已成为或基本成为“世界工厂”。其实“,世界制造中心”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与某个国家的工业化进程相联系的,是世界制造业在区域上发展不平衡的现实体现。世界制造中心的形成及其变迁需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等基础因素。抽象和概括地说,这些基础因素可归纳为:市场规模、产业资本、科技革…  相似文献   

14.
宁显海 《职业》2023,(7):18-20
<正>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普遍认为,弘扬工匠精神,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更多人的职业追求,才能促进企业精益求精、提高质量,带动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历史证明,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制造业的发展,而要完成这些,离不开高技能人才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装备制造业指的是工业生产中的金属产品、机器设备的制造,是我国工业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生产水平。在未来装备制造业中,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是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关键,加快研发和应用就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金融支持对加快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我们将从中国制造业的金融支持历程入手,对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滞后的金融原因进行分析,最后从多方面提出加快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金融对策,以期能通过金融支持,支撑我国装备制造业能走出去,成为装备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16.
我国计划在未来10年里,利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使我国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之一,实现中国制造业从大国到强国、从低端到高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电技术的进步和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不断开发,也推动了与此相关的教育服务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广州制造业面临着新挑战和新机遇,亟须转变发展方式.本文详细分析广州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剖析目前存在的发展问题,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研判广州制造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比较优势,探索对接“一带一路”产能合作的有效路径,通过产能合作破解广州制造业发展难题.最后,本文围绕战略规划、人才建设、创新驱动等方面提出保障“广州制造2025”实现的对策建议,促进广州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广州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目标,率先建成“中国制造2025”全国试点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力不断增强,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但是在世界上的制造业名企中鲜有我国企业.2014年12月,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争取在2025年成为世界制造强国.这对技校数控专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析技校数控加工实训现状,以期探索出一套合理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制造产品在世界上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包括家电、医药、电子等10个制造行业在内共100多种产品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早在200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000亿元人民币,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4.4%,在世界制造总额的比例也超过5%,位居世界第四.日本<产经新闻>也连续发表文章,认为"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无数"MADE INCHINA"(中国制造)的商品凭借其价格低廉不断涌出国门,"征服"世界,我们因此正在陶醉于"世界工厂"和"制造大国"的喜悦之中并充满着信心.但是,中国制造的产品在世界上低质低价的形象一直未能抹去,无情的现实正在唤醒着我们,我们只是"制造大国"而不是"创造大国",甚至说不上是制造大国,更与品牌大国无缘.  相似文献   

20.
陈桂福 《职业》2016,(6):20-22
机器人、数字化制造、3D打印等技术的重大突破正在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正在引领制造业方式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云制造、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电子商务等网络系统制造模式正在重塑产业价值链体系,全球制造业孕育着制造技术体系、制造模式、产业形态和价值链的巨大变革.为此,国家高瞻远瞩,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指引方向.因此,本文提出,快速发展当代职业教育,培养多样化技术技能人才,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要支撑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