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晚清时期,基督新教传教士对中国穆斯林有很多论述.他们重点探讨了中国穆斯林的族群特点、宗教维系机制、信仰与操守、与汉族政权的关系等方面.这些论述暗含着贯穿始终的宣教意识,目的是为教会制定穆斯林传教策略提供依据.传教士据此提出了一些针对穆斯林传教的新主张,对后来的中国伊斯兰教传教运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由于教义的差异和文化偏见,传教士的立论完全以基督教为出发点,这使得他们更多地关注到中国穆斯林的负面因素,影响了其判断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2.
明清传教士入藏传教,凡两百余年,先后呈现出三个阶段,即王朝统治者支持下的传教、传教士与僧人斗争下的传教,以及民族矛盾激化下的传教.基督教入藏传教,从宗教传播而言,其是一种宗教行为,客观上促进了西藏与西方的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它发生在殖民主义扩张的时代背景下,染上了浓重的殖民主义扩张色彩,因此不能将其单纯看成一般的宗教活动.  相似文献   

3.
近代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中国西北少数民族中的传教活动及有关文献概述──兼论近代西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穆斯林中的传教活动及有关文献房建昌本文主要探讨清朝后期以来至解放前西方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对中国西北以回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及其他少数民族的传教...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国家成文的土司制度既是国家政权主导、土司政府配合、土司辖区民众积极参与而形成的产物,又是明清时期中央政府与各地土司互动与博弈、认同与调适的必然结果.明清时期国家成文的土司制度具有政治、管理、法律、社会及文化等功能.土司制度功能的学理性主要体现在工具性和稳定性两个方面.从学理层面探讨和诠释土司制度的功能,能为“土司学”的构建以及制度创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为了有效地向回族传播基督教,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后对回族穆斯林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传教士对回族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本文以相关英文史料为主,就西方传教士对回族人口的调查与统计,以及他们对当时回族社会的"田野考察"等相关问题进行梳理。尽管传教士对回族社会的调查是出于传教的目的,但是他们的调查也留存了一批研究近代回族社会的珍贵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6.
当代存在两种思想阻碍我国园林设计的进步,一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论持抛弃的态度,盲目抄袭西方园林设计,还有一种对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方法照搬照抄.明清时期的园林文献记载丰富,现存数量较多.本文结合明清时期的思想发展,以及明清时期的造园要素,对明清时期古代园林的设计思想进行分析,以揭示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一、清军进关后民族关系的暂时紧张在一六二七年,中原地区爆发了农民战争,汉族内部的阶级矛盾是当时全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在东北地区,满族贵族奴役汉人,并三次带兵进关掳掠,民族矛盾在这一地区也是非常突出的。从一六四四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推翻明朝封建政权,吴三桂请求多尔衮出兵援救;清军进关镇压农民起义军,继而进攻南明政权,就形成了清军、农民起义军、南明政权的直接冲突。在持续的斗争中,这三种势力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的调整,标志着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苗族的人类学研究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其成果蔚为大观.本文对此从四个方面做了简略的概述及评价:一、早期西方冒险家、传教士对苗地和苗族各支系的一般描述阶段;二、二十世纪初期--中期,西方学者和早期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中国学者对一些苗族地区进行的人类学调查和研究;三、本民族的知识分子对本民族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进行的早期调查研究活动;四、上世纪中期--迄今,国内外苗族研究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9.
马林英 《民族学刊》2011,2(2):55-62,86-87
综观近代中西文化互动与交流过程,西方文化往往表现更为主动、活跃与深入。其中传教士的活动堪称中西文化互动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事实上不仅带来了当时西方先进的医疗、教育等理念,还使中国边地族群的许多文化事项和文物古籍也得到很好的记录与保存,并在今天已以各种方式不断“返回本土”供后人分享和研究。20世纪50年代以前,美国浸信宣道会曾在尚处于奴隶社会时期极度封闭的中国凉山彝族地区的传教活动就是一个极具说服力的例子。本文以美国浸信宣道会在华传教事业兴衰更迭为背景,记述美国传教士柯饶富等人在凉山彝族地区的新教传教活动,试图由此细节观察近代西方基督教浸礼宗在中国传播的历史浪潮。  相似文献   

10.
祝世禄乃明末南京陪都重要官员,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在南京期间,曾得到他许多关照与帮助,在西方文献中多有反映,但在祝氏文集中仅有"赠利玛窦"一诗存世.考述祝世禄与利玛窦的交往,阐释祝世禄诗作的蕴意,从中可揭示当时部分知识分子对西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