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股东派生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对应,派生诉讼中一些问题的特殊性正是由于与股东直接诉讼的不同特质所致。首先,股东派生诉讼的成立在诉讼程序上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直接利害关系”的认定;二是“具体的事实、理由”的认定。其次,对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法律地位,应当根据不同情形而定。第三,法院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应当在分配举证责任和依职权调查取证、通知、依法保护公司利益和防止股东滥用诉权等三个方面发挥积极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2.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是一柄双刃剑。正当行使,可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若被滥用,则会影响公司正常运营。本文从股东派生诉讼的程序制约和责任制约两个方面,就如何防止股东滥诉进行讨论,试图为建立完善的股东派生诉讼制约机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的使我国公司法所确立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得到正确理解与适用,有必要对其作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学理解释.在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中,以下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理论评判:股东派生诉讼的法理基础、股东派生诉讼前置程序适格请求人及其原告、公司在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朱建涛  陈乃新 《兰州学刊》2005,9(2):170-171,117
司法救济是权利得以实现的最后屏障.股东权利的司法救济,是股东在其权利遭受侵害时,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保护自己权利的一种手段,即股东的诉讼提起权,分为股东直接诉讼和股东派生诉讼.在我国确立和完善股东诉讼制度,对于弥补我国现行公司法之不足,切实保护股东利益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新修订的公司法中,最大亮点就是引入了最能保护少数股东利益的制度——派生诉讼制度,这是我国公司法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是,法律的应然并不等于实然,在实际诉讼中股东诉权的行使是有困难的。因此,应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真正保护中小股东和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国外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纯先 《湖南社会科学》2005,1(3):58-60,121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作为普通法国家的一项天才发明,在多个方面突破了法律的一般性规则,如当事人制度。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立法相对滞后,到目前为止仍然未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对国外比较典型和完善的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制度,包括原告、被告、公司在诉讼中的地位,其他股东在诉讼中的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各国公司立法及相关学术观点的比较,对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一些基本问题和基本原理作了初步探讨,并结合我国立法现状及实际,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本文认为,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明确起诉原告股东的资格。其次,应明确代表诉讼的对象范畴。第三,应建立股东代表诉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第四,明确股东代表诉讼中的其他程序性问题,如管辖法院、诉讼时效期间等。  相似文献   

8.
从均衡角度出发的派生诉讼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瑛 《中州学刊》2005,(2):108-111
利益冲突的复杂性是派生诉讼的主要特征,这决定了派生诉讼要以利益均衡为其价值选择,在互相冲突的利益得不到同时满足时,必须对不同利益做出位序安排.以此为出发点来构建中国的派生诉讼制度,应将原告范围由股东扩展到特定情况下的债权人、职工,增加双重和多重派生诉讼的规定以纠正公司集团内部结构的失衡,并从对原告进行补偿、设置前置程序、要求恶意原告提供诉讼担保等方面体现对派生诉讼的鼓励.  相似文献   

9.
股东代表诉讼是维护公司利益的一种有效的事后救济措施。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公司法中确立了这一制度。本文在比较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主体资格、被告范围、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诉讼费用的承担等问题的基础上 ,对建立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郭娟 《天府新论》2004,(Z2):198-199
股东代表诉讼是维护公司利益的一种有效的事后救济措施.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公司法中确立了这一制度.本文在比较了一些国家和地区股东代表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告主体资格、被告范围、代表诉讼的前置程序、诉讼费用的承担等问题的基础上,对建立我国股东代表诉讼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公司强制清算衍生诉讼指人民法院审理公司强制清算过程中,公司及其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清算中存在的实体问题提出异议,而要求人民法院另行处理的诉讼。《纪要》首先提出强制清算衍生诉讼的概念,从一个实务案例出发,引出问题,总结我国公司强制清算衍生诉讼的类型,分析强制清算衍生诉讼的当事人和管辖确定等实务操作问题,指出有关规定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完善强制清算衍生诉讼法律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秋实 《阴山学刊》2006,19(6):84-87
公司僵局,主要发生于有限责任公司,在股东人数较少时更为常见。我国新《公司法》第183条规定了公司僵局情况下的司法解散,完善了公司僵局出现后对股东的司法救济,但如何适用该条原则性规定,需要树立积极慎用的理念,兼顾股东和公司利益的平衡,保证股东投资公司目的实现,又要避免轻易解散公司引起的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3.
股东优先购买权是股东的一项法定权利,是股东基于股东资格而享有的一项请求权。《公司法》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具有局限性,表现在对公司是否有权购买股东的股份、公司章程对股东优先购买权规则作出规定的效力如何以及股东优先购买权的同等条件如何确定等未做出规定,因此应当从立法完善上对股东优先购买权的规定,同时司法调节适度介入公司自治。  相似文献   

14.
2005年《公司法》确立了一人公司制度。一人公司股东的有限责任具有法定性:一人公司股东在公司法上承担有限责任需要具备公司法所规定的规范前提,一人公司股东在司法中享受有限责任,需要依法完成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5.
略论近代公司少数股东的自我保护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司制度于近代移植到中国后,少数股东的保护问题随之产生。为了吸引广大中小股东投资,近代公司不断完善对少数股东的保护规定。其中由少数股东直接参与公司的监督与治理,实现中小股东的自我保护,是公司治理的基本制度安排。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由少数股东直接参与监督、治理,并非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刘云升 《兰州学刊》2007,(6):121-123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实现业主无偿获取物业公司股权,并由业主作为惟一股东组织和运作物业公司,以达到物业自治的目的,尚存在诸多法律上的难题.无论由开发商投资设立公司,还是业主利用共有公用的物业财产自设物业公司,均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物业股权的设想并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是指对已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公司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如果由于股东不正当的目的而滥用法人人格并因此对债权人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法院可以基于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否认该法人的独立法律人格,并责令其股东直接对法人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是对有限责任制度的一种反思,其目的不是消灭公司的法人人格,而是在具体个案中,对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一种利益权衡。  相似文献   

18.
持股类型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持股类型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作了简单回顾和评述,以期得到一些对研究有益的启示。研究发现:(1)到目前为止,关于内部管理者与公司绩效相关关系的研究,并没有得出明确的一致结论,尚需进一步探讨,内部管理者与公司绩效应是非线性相关的,“权力巩固”假说更有说服力;(2)大多数观点均认为机构投资者与公司绩效正相关,积极投资者与公司绩效不相关;(3)公司治理研究的焦点,由关注股东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转向控股股东对小股东的掠夺,从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视角,研究终极股权结构是近年来前沿研究中的焦点问题;(4)今后的相  相似文献   

19.
有限责任公司的制度设计以及公司治理模式决定了公司僵局这一客观法律现象的长期存在修改后的《公司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以立法的形式为解决这一难题打开了一务司法救济的路径。这对维护投资者以及中小股东权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办理公司法律实务过程中,笔者深感我国公司僵局法律救济机制在立法上的缺失和不完善。本文从公司僵局的基本问题入手,以公司僵局及其解决机制为研究对象,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在现有的法律框架内,提出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应对公司僵局的法律解决机制及体系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