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从一九七五年以后,年出生人数第一次又超过了两千万,人口出生率回升到千分之二十以上,自然增长率则回升到千分之十四以上。这些指数中每一个都超过前六年中的任何一年。一反过去六年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以较大幅度回升,这种出人意料的增长率与中央规定的六五期间人口增长控制指标相对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切。 相似文献
2.
从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看藏族妇女的婚姻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资料对藏族女性的婚姻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如下结论:1.和其它人口群体相比,藏族女性的婚姻状况为有配偶率低、未婚率高、离婚和丧偶的人口比重高;2.其婚姻模式表现为初婚年龄高、不婚率高的婚姻模式。究其原因,一是独特的性比例造成女性可婚对象减少;二是藏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使女性没有必须处于婚姻状态的压力,对川藏两地藏族女性婚姻状况的比较说明民族融合有助于藏族女性婚姻模式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于1981年1月公布了198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这是印尼独立后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前两次是在1961年和1971年进行的。普查结果表明,该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七十年代里有所提高。 人口增长率的提高,是由于医疗卫生服务的改进,从而使死亡率大大下降。尽管出生率在不断下降,但仍大大高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普查看美国200余年社会政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790年到 2 0 0 0年 ,美国每隔十年就进行一次人口普查。本文根据美国人口普查的历史资料和 2 0 0 0年人口普查的最新资料 ,对 2 0 0余年来美国社会经济及政治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育率的迅速下降和人口期望寿命的不断提高,中国人口再生产类型已由年轻型转变为成年型,并逐渐向老年型过渡。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64%,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达8.59%,预计2000年全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超过10%。在老年人口中,由于妇女期望寿命高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看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和社会保障是当代社会两个最基本的社会问题,也是政府和国民普遍关注的重要领域。在阅读就业和社会保障发展进程方面相关文献的过程中,作者发现两者之间联系很多,但很多文献只是单独就两者而谈,没有对比联系起来,所以本文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些关系。一、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进程我国劳动就业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至1979年,前后经历了共30年时间,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这一阶段,城市职工的社会保障实行由国家财政提供保障的制度,即单位保障模式的社会保障。农村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限于当时国家财力,主要由农户和… 相似文献
7.
8.
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看我国养老形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4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这次人口普查取得了关于我国人口总量、素质、结构、分布等大量的基础数据,对制定“十二五”期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从已经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今后养老形势将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以来 ,广东人口状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有的符合全国普遍规律 ,有的因受广东特殊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表现出不同特点。本文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最新数据 ,分析广东人口在数量、分布、素质和结构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正> 人类的婚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当代世界一些发达国家的婚姻关系出现了许多引人关注的新问题。目前,中国人口的婚姻状况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这在过去是无法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作出回答的。原因很简单:缺乏有关人口婚姻状况的国情资料。对十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这无疑是件遗憾的事。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填补了这一空白,把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除外)15岁以上人口的婚姻状况也列为项目之一,作了全面调查统计,这不仅是前两次人口普查所没有的,而且在中国历史上也还是第一次;与此同时,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对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的生育率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也涉及了育龄妇女的婚姻状况;再加上自1978年以来,国家民政部恢复了婚姻统计制度,使每年的婚姻变化情况都有了记载。近年内所进行的这些普查、调查和社会统计,获得了极为珍贵的材料,这些材料成为分析研究我国婚姻现状的重要依据。本文的分析就是从这些基本的事实出发的。 相似文献
11.
教育与城镇妇女就业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分析 ,说明教育对提高女性劳动者素质和竞争力 ,提高就业层次 ,增加她们的收入的重要作用 ;探讨了就业领域中仍然存在的性别隔离现象 ;用调查数据说明妇女受教育程度与妇女就业意识、选择就业的态度和方式、控制劳动力供给的数量、职业流动的水平以及对自身社会处境的判断和期望的高低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 ,两性受教育机会均在不断扩大 ,这种变化是明显的 ,从 70年代中期以前学生进入高中和大学的比例的持续增加可以反映出这一点。 70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两性高中和大学的入学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接受高中教育方面 ,高中教育已经基本普及 ,1970年高中入学率超过 80 % ,1990年以后稳定在 95%左右。同时 ,从 60年代开始入学率的性别差异消失了 ,70年代以后女生的入学率甚至超过男生 ,到 1995年 ,高达 97%的适龄女性可以升入高中。在接受大学 (包括短期大学 )教育方面 ,70年代后期以来 ,男女生入学率的差距迅速缩小 ,1990年女生的大学… 相似文献
13.
从贫困妇女的需求看计划生育优质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5年以来,全国已有600多个县、市开展了不同程度、各具特色的优质服务试点工作,但绝大多数地区是经济条件较好、群众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县或市。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而言,是否优质服务只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品呢?本文通过剖析优质服务的内涵,并结合在贫困地区开展生殖健康研究工作的发现,从贫困妇女的视角出发,对在贫困地区如何开展优质服务提出了若干建议。一、优质服务的内涵优质服务作为一种响亮的口号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和实践。但什么是优质服务?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国际上有不少专家学者和组织提出了若干有关优质服务的… 相似文献
14.
从2000年人口普查看我国人口状况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也是世纪之交的一次国情国力调查。本文根据 31个省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 ,对我国 2 0年来人口变化、发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纵观人口状况的这些变化特点 ,都与人口的迁移流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我国低生育水平的逐渐稳定 ,低出生、低死亡和低自然增长的趋势已经形成 ,人口自然变动对人口各种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弱。随着省际之间、城乡之间人口的迁移流动日趋频繁 ,人口的机械变动对人口各种结构的影响将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零点)手工汇总,我国总人口为1160017381人(包括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20204880人,和香港、澳门地区中国同胞人口6130000人在内),约占1990年年中世界总人口5292195万人的21.92%.大陆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总量已经达到1133682501人.与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年7月1日零点)的1008175288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关于城乡人口迁移的汇总资料,为深入分析乡村人口城镇化发展态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普查登记的迁移人口仅限于跨县、市迁移人口。并不包括市、县内各类城乡地域(乡、镇、城市街道)之间特别是县内由乡至镇的迁移。而从近些年来我国乡村人口城镇化的实际发展态势和以往有关调查结果看,却显示着两个重要特点。即:在乡村人口向市镇的迁移或转移量中,向镇的转移占着主要份额;在向镇的转移量中,近地域的县内转移又占着主要份颔。例如,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全国由县(不含镇)向市镇(市不含县)的迁移人口中,迁入镇的人口占55.32%;按净迁移量计,镇的净入量占县净迁出量的57.82%。需要指出,该项调查是把县内(含县辖镇)乡村与镇之间的迁移作为迁移处理的。 相似文献
17.
常住人口是指在一个固定地方经常居住的人口,这是个具有一定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的数量。这一数量是国家用来研究该地区人口发展变动情况及与之相联系的种种社会经济状况的主要依据。所以,我国的户口登记及每年的人口统计和三次全国人口普查,都是按常住人口的原则进行的。最近的第三次人口普查,在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下,又具体划分了六种类别,以县、市为空间范围,一年以上为时间范围,对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进行了普查登记。这样,既保证了每个公民应当享受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也便于户口登记机关对户口进行严格管理,确切地进行人口统计。这不仅能够准确地反映一个地区经常居住的实际人口,而且也可以准确地反映这些实际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 现根据1982年6月1日人口普查的结果,结合普查前各地整顿的户口资料,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的户口登记状况,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从1990年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看我国的民族通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 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 1%抽样数据 ,对 18个人口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通婚率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内容包括 :各民族粗通婚率的比较和标准化通婚率的比较以及各民族分性别、年龄通婚率。 相似文献
19.
20.
从抚养比变化看东北地区人口老龄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抚养比是反映社会经济负担的一项重要指标,抚养比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老年人口抚养比是反映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东北地区的总抚养比在全国处于较低水平,而这种总抚养比较低的现状是少年儿童抚养比较低造成的,东北地区应避免被较低的抚养比误导,忽视低抚养比下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要利用当前的人口机会窗口为未来的深度老龄化时期的到来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